台风“黑格比”过境申城,打乱商铺丢垃圾的节奏?NO,垃圾分类收运定时定点,风雨无阻!

2020-08-06 来源: 上海普陀

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带着狂风暴雨席卷而来。昨天上午,台风渐行渐远,可雨势仍旧不小,伴随着大风,刮下树叶枝条无数。

“收运垃圾了,请做好分类投放。”枣阳路上,垃圾收运车上的小喇叭准时响起,提醒沿街店铺可以来扔垃圾了。

“周师傅,今天台风天,你还这么准时啊,路上要注意安全哦。”

“周师傅,今天‘晚点’就‘晚点’吧,不要这么赶的,我们都理解的,特殊天气嘛。”

微信图片_20200806144219.jpg

台风天里周师傅准时上门收运垃圾

垃圾入桶前,收运员周师傅会逐一开袋检查分类情况,再由店主投放到相应垃圾桶内。“干垃圾、湿垃圾还有有害垃圾,我这里都有桶可装。”周师傅告诉记者,自今年7月起,曹杨新村街道开始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收集以来,周师傅每天负责枣阳路上42家店铺的垃圾收运工作。“刚开始有分不清楚的商家,我们就一家一家上门去教。”周师傅告诉记者,沿街商家都挺好的,经过宣传,都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都愿意分类,现在他每天检查,很难挑出“毛病”了。

微信图片_20200806144225.jpg

垃圾进桶前逢袋必检

看着不少店铺都扔完垃圾打完卡,周师傅才安心地开着收运车回站里。他说:“今天台风天,我特地提早点出门,就是为了能准时到这里收垃圾,准时准点就是我们和商户之间的默契,你为他们着想了,他们也会为你着想,垃圾分类就能做的更好了。”

微信图片_20200806144232.jpg

整洁的路面

“收运车都很准时的,风雨无阻,方便我们扔垃圾了。以前一包包丢在外面很难看,像这种大风天,地上就一塌糊涂了。”房地产商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这条路开始垃圾收运,“颜值”可高了不少。

精准施良策  一网统管全覆盖

垃圾收运不仅仅是“刷卡”和上门收这么简单,背后还有大数据的鼎力相助。“目前,曹杨新村街道的所有沿街商铺都已经全部采用IC卡刷卡投放垃圾。卡内的数据信息也实现了与街道城运中心的一网统管平台对接,数据共享。”曹杨新村街道绿化市容所所长江东告诉记者,街道之所以能在一个月内实现沿街店铺垃圾分类收运“落地有声”,一网统管的精细化管理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持”。

曹杨新村街道的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全部纳入一网统管平台

“刷卡”投放垃圾,一方面可以将商家倾倒垃圾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后台,进行数据沉淀;另一方面根据获取的信息做好定时定点收运的微信提醒,督促商铺不错过倾倒时间;同时还可以对商家的投放行为进行跟踪管理。如若在收运过程中,收运员发现店铺垃圾分类不到位,可以在终端上进行备注,上传照片,形成商家的垃圾分类“电子档案”。由一网统管平台发出指令给街道绿容或城管部门,上门进行指导督促。

“这样一份商户垃圾分类‘电子档案’,未来还能开发很多应用场景,比如营业执照审核可以作为参考等等。”普陀区绿化环境管理中心质监科科长丁杰告诉记者。

“时尚”成日常  柔性指导配合高

除了技术助力,“新时尚”能成为“新日常”也离不开区绿容部门和街道的相互配合,以及商户的全力支持。“当时我们在推的时候也有过顾虑,商家不配合怎么办?店铺不会分怎么办?......通过对店铺的实地走访,我们做到了难点心里有数,推行重点攻破。”曹杨新村街道绿化市容所所长江东告诉记者。就拿枣阳路上的雅业美容美发生活馆来说,7月初推行垃圾分类收运时,工作人员发现理发店的干垃圾多的同时,还会有有害垃圾产生。工作人员随即告知商家,店铺至少要有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桶。店方当天就配备齐了三种垃圾桶。同时,收运垃圾的车辆上,也多了醒目的红色有害垃圾投放处。

店铺里不仅有两分类垃圾桶还自制了有害垃圾桶

而最令街道工作人员感动的是,店里的工作人员主动将餐盒里的剩饭剩菜倒入湿垃圾桶,再将餐盒投入干垃圾桶。“垃圾分类就是要这么分的啊,像我们用完的摩丝瓶都是扔到有害垃圾桶的。”记者随机询问一位店员,发现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在店里非常高。“我们作为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也会对员工进行培训,督促他们分类,并且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店方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方面的指导很到位,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分类。”

微信图片_20200806144310.jpg

店内员工吃完午餐会先将剩饭剩菜倒进湿垃圾再把餐盒丢到干垃圾桶内

“指导为主、处罚为辅,通过一次次上门沟通,以及严格执行,很多商家都看到了政府在垃圾分类上的决心,他们自己也有信心去做好这件事。同时,他们分的好,其实也是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和动力,我们是相互支持的两方。”普陀区绿化环境管理中心质监科科长丁杰说。

店铺完成分类投放垃圾后周师傅会给他们打卡

随着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工作全覆盖,结合文明城区创建、责任区管理、路长制等工作,普陀将持续有温度、有力度地推动践行低碳生活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