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复学,在家麻烦多?这个公益组织看到之后出手了

2020-04-07 来源: 上海普陀

转眼间已经到了4月,和以往不同,今年受疫情影响,目前孩子们大多还是处于在家上网课等开学的状态。在家上课会不会受到干扰?双职工家庭孩子们的午餐要如何解决?做作业要打印材料家里没有打印机要怎么办?孩子和家长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在普陀区,有一位“老父亲”看到了这种种难处之后,和他的团队一起出手了。

4月1日下午,管二小区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小李收到了一份由石泉路街道和“乐邻青年”公益服务团队共同送出的礼物。这份礼物中,除了有一些文具,还有一副崭新的头戴式耳机。“孩子已经拿来用了,他蛮喜欢的。”小李的父亲事后告诉记者。小李家境并不宽裕,家中还有两位老人,家里地方小,而且孩子奶奶心脏不好,需要静养,孩子在家里上网课难免会有声音,正需要一副好耳机。“之前有工作人员打电话说要来走访,但完全没想到,他们带来了一副耳机,刚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小李的父亲到现在都没搞明白,他们的需求怎么就被义工们知道了。

微信图片_20200407152419.jpg

石泉街道工作人员和“乐邻青年”义工走访困难家庭

不仅是小李,这个名为“童心守护”的公益项目还为石泉路街道其他十余户困难家庭的孩子们送去了听网课专用的耳机。如何发现他们有这样的需求?这和“乐邻青年”团队前期做的功课是分不开的。

“乐邻青年”副理事长李斌在家中也是一位“老父亲”。在自家孩子在家上网课的这段时间,他发现孩子听课很容易被家中大人的行动干扰,于是他为孩子买了一副带麦克风的头戴式耳机。这样一来,不仅孩子的听课更集中了,就连老师也反映,孩子回答问题时没有噪音,听得更加清楚。常年从事公益服务工作的李斌立即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当下可能存在普遍性,不光是自家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尤其是困难家庭的孩子,也许也需要一副耳机来帮助他们听课。后来,他的想法通过团队的调研得到了证实。经过讨论后,团队将调研与策划的成果整理出来,向石泉路街道领导提案且得到了认同。在街道的支持下,“乐邻青年”团队的义工们通过居委会等途径排摸出需要耳机的学生家庭,并筛选出了其中的困难家庭作为第一阶段支助的首要对象。

微信图片_20200407152424.jpg

耳机等捐助物资

不需要受助家庭主动提出,就能发现他们的需求,“乐邻青年”团队的“神奇”之处不止体现在这次“送耳机”的这件事上。在前段时间, “乐邻青年”团队还发起了其他的服务项目,比如说为家里没有打印机的孩子打印学习资料送上门,以及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提供“外卖接驳”。

3月中上旬,有一些双职工家庭,父母已经复工但孩子还没有复学,孩子的午饭就成了一件“头疼事”。当时外卖员进不了小区,家长也不放心孩子自己出来拿,于是“乐邻青年”的义工们就提出了“送饭上门”,由家长点好外卖送到小区门口,再由指定的义工“接力”将外卖送上门。发起这个项目之后,半个月的时间里义工们为双职工家庭送了200多趟外卖。

这项服务也来源于李斌这位双职工家庭“老父亲”带娃的亲身体会。每次“送饭上门”,义工还会和孩子对一个小暗号,对上了孩子再开门。“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我不放心孩子给陌生人开门,所以想到能不能像谍战片里那样,开门前先对个口号。”李斌解释道, “在没有复学的期间,孩子们可能面临的需求,我们设身处地地来想,尽可能地都考虑到。”

“做公益组织,没有公益心是做不好的。”这是李斌在接受采访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而除了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公益心”,在做公益和求生存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许多公益组织必须面对的问题。李斌认为“发掘别人没有的项目”是“乐邻青年”的一条重要发展之道。

就像这次在等待复学期间“童心守护”项目关注到了孩子们听课、吃饭、打印这些细微又确实存在的需求,这不光得益于他的家长身份,也得益于团队在做公益工作时借鉴了很多企业工作经验,用做产品的态度去做项目。每当发现一个项目,团队都会像做产品一样去走访、调研。“产品有需求才会有购买,项目有需求才产生实际的价值。当我们确定需求存在之后,就一定要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法赶超。”

随着复学逐渐临近,“乐邻青年”团队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社区服务领域,致力于发掘更多好的社区项目,为普陀区公益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