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2022-09-05 来源: 新民晚报

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上,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许春辉作为集体代表在现场接受表彰。

人民属性和劳模精神,是始终引领、激励、推动一代又一代曹杨人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信念追求和力量之源。建于1951年的曹杨新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素有“劳模新村”美誉。它是“中国街道之星”“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曾被上海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十面红旗”之一,2022年还获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进入新时代,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努力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更高目标,积极打造城市更新新样板,“70后”的工人新村重返“青春”,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微信图片_20220905101817.jpg

图说:曹杨新村街道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街道供图(下同)

“老村”焕“新颜”

改善居住环境,着力破解“房老、人老、空间老、社区老”的“四老”问题,是曹杨新村居民的最大呼声。街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探索新时代城市有机更新新路,实现了最老工人新村的“逆龄”生长。

社区规划蓝图,就是初心使命蓝图;美好生活期盼,就是未来现实愿景。街道组建“美好生活设计联盟”,形成既能接地气又显高标准的前瞻性社区新规划,被列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5个城市更新示范区,并成为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样板社区。

坚持把占比1/4的合用户成套改造作为重中之重,以曹杨一村为例,街道积极探索历保与更新的平衡,全体干部坚持发挥“997”的拼劲、“马拉松”的韧劲、“牛皮糖”的盯劲,用“一房一方案”代替“千房一面”,在保持原建筑70多年肌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成套、增量的目标,1499户居民100%称心签约、100%幸福回搬。

微信图片_20220905101820.jpg

图说:素有劳模新村美誉的曹杨新村

此外,街道还在整体范围内对多个点位进行综合修缮、老房加梯、道路美化等更新工程。如对北杨园武宁路沿线居民楼进行四统一,南杨园、桐柏园、兰花大楼等小区门头进行更新改造,安装一批智能门禁和红外测温设备;在曹杨路、真华南路、花溪路、枫桥路、棠浦路等5条道路实施架空线入地;在杨柳青路、桂巷路、枫桥路、梅岭北路等道路试点店招店牌和门头改造提升,对兰溪路东桥和杏山路南桥优化提升等。

对标“小而精”,创造性探索非典型性改造更新方案。如,“金角银边”的新呈现——百禧公园,在废弃铁路线的狭长空间打造了上海首个“高线公园”。文商结合的新尝试-桂巷坊,打造全区首个菜场美术馆,嵌入“人情味、烟火味、好滋味”“三味一体”的数字化社区服务中心。

“民主”赢“民心”

在群众家门口打造建议征集、协商议事的重要阵地载体,构建全天候开放的“域-片-线-点”四级党群服务阵地和人民城市客厅体系,涵盖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政协委员工作站、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等多重功能,并建立“美好曹杨Z造师”队伍、启动“幸福Plus”治理论坛,让居民群众想说就能说、想问就能问,切实激发社区达人自治热情。

探索形成了具有曹杨特色的群众工作“靠谱五法”,通过“与群众见面法、听群众心声法、请群众协商法、受群众评议法、让群众得益法”,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进群众的心坎里,有力推动人民民主真正落实在全流程、全方位。例如——

结合《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立法征询工作,在辖区内的20个信息采集点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推动相关部门出台了《曹杨新村街道住宅小区停车管理办法编制指引》,将法治思维融入社区自治共治当中,为老旧小区解决“停车难”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微信图片_20220905101824.jpg

图说:人民城市客厅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中,通过街道领导赴居民区接待机制,针对助餐盲点,增设人桐柏片区·幸福饭堂,并增加“幸福”小火锅等特色菜品,同时于饭堂外打造营养花园,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加就近便捷、丰富多元、温暖贴心的服务。

“数治”赋“动能”

街道坚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工人新村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密码,通过科技赋能筑起社区“隐形”防护屏障,城市韧性能级不断提升。

2020年,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曹杨新村在全市率先使用小区电子出入证、重点对象门磁监控系统,并顺势建成全市首个街镇级城运中心和城运平台,有效助力疫情防控,打了一场漂亮的疫情阻击战。

街道着力“两张网”建设,一方面,建优“一网统管”平台,加密了智能门禁、智慧道闸、“曹杨眼”视频监控系统、电子梯控、智能充电桩等数字化感知终端,打通数字“经络”,实现了城市可“透视”、治理更“综合”、资源最“优化”,居民群众感觉更安全。另一方面,深化“一网通办”服务,成为上海首批长三角地区个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窗口,并在全市较早建成24小时“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率先完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构建,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

同时,街道重点聚焦社区为老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立足老年人生理特点和生活需要,打造“数字助餐”——武宁片区社区智慧食堂,引进“智能餐盘”设备,安装“人脸识别”自助买单系统;数字菜场——桂巷菜场,引进“AI识别智能秤”并接入“智慧大屏”,让菜场管理更智能;数字出行——“一键叫车”智慧屏,老年人出门只要带好身份证就可以“刷脸叫车”;数字居家伴护——声控驱动的“曹杨精灵”,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数字康养运动——长者智能运动健康之家等数字为老服务场景,并制作了“曹杨长者数字服务地图”,推出了“做一天曹杨人——长者智能技术提升微旅游线路”,切实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生活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