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为城区精细化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

2018-12-17 来源: 新普陀报

全区各易积水点、主要道口和桥洞都靠“鹰眼”监控;河道巡查不再是“人沿河边走”,而是依靠“1个平台+2个APP”……在区城投公司的市政、绿化、环卫、河道等业务领域,信息化工具正在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城区管理,正插上信息化翅膀,变得越来越“智慧”。而这些智慧运用的背后,是管理理念、模式和效率的颠覆式改变。

电子地图对接“城市大脑”

今夏,城投公司新组建的联合值班室在防汛防台工作中成效卓著。“鹰眼”摄像头紧盯全区各易积水点及主要道口、桥洞,“公共服务板块电子地图”对综合设施数据进行统计管理,信息覆盖全区各道班房、公厕、垃圾站、泵站等,方便抢险人员就近获取物资。市政、养护公司代表现场联合办公,实时关注监控屏幕上的变化,一有险情立即报告相关职能单位。而多雨的夏季过去后,值班室是否失去了功效?

其实,最近联合值班室反而更热闹了。原来,普陀市政养护巡检系统与联合值班室达成对接,对网格化监控由市政板块扩展至环卫、绿化领域。

所谓普陀市政养护巡检系统,最初是市政公司和养护公司开发的一款内部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微信在巡查点位打卡签到,后台将根据打卡数据统计用户现场工作的到岗时间、次数汇总等信息,确保巡视质量。这将近500个点位大多位于全区各道路交叉口,扫一扫路牌杆上的二维码即可。如果发现道路存在问题,便可向平台发送现场图片、现场描述、位置信息,平台会将情况配发给相关责任单位处理。

而近期对这一系统的扩容,使普环、园开公司也参与其中,城投公司三千余名室外一线职工一旦发现市容环境问题,便可扫码上报,且打破了条线界限。比如,园林工人发现街边大件垃圾堆放,环卫工人发现有路面黄土裸露,道路养护工发现树木倒伏,都可以向平台报告。

另外,随着近期“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平台上线,城投公司正与区科委合作,将“公共服务板块电子地图”对接“城市大脑”,进行全面升级,让地图更加标准精确。同时,与区网格办收到的市民巡视员问题上报同步统一,以免重复出动。近期,将增加园开管辖的绿地范围,有助于下一步开展道路绿化保洁一体化工作。

保洁信息每天上“云端”

普环公司负责道路保洁,看似操作单一,实则车辆里都藏着技术门道。普环二分公司的长风清道班就已全副武装,率先走上了“智慧化”道路。

在长风清道班房,入口安装有人脸识别考勤机,工人刷脸就可完成打卡,打破了传统的人工考勤;职工手机上安装了APP,通过班组电脑与手机联网,随时掌握作业动态,提高作业质量;清道班所有车辆装有GPS定位、前后摄像设备,实时传输道路情况,为DIMS监控平台提供作业依据,提高日常保洁质量和安全生产;对清道班辖区的沿路废物箱收集进行电子签到;安装压缩站与班组监控系统……而所有数据都会保存在班组电脑中,并上传云端,避免信息丢失,使各种信息都可视可查可追溯,方便了班组管理和检查。

此外,长风清道班管辖的同普路公厕,自运行以来,也充分凸显智慧特长,除了做到室内清洁无味,还安装有触摸屏管理系统,工人上岗情况、考核情况、公厕设施设备等信息通过系统一目了然。

GPS融入河道监控节省人工

普陀区河道众多、水系发达,河道沿岸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为此,市政公司于去年开发启用了河道巡查系统,目前已对区内50条河道进行全覆盖,包括市管河道新槎浦和另外49条区管河道,长度总计45.34公里。

这套系统包括“1个平台+2个APP”,河道巡查监管服务平台、河道巡查APP、河道巡查监管APP,实现了实时信息接收和应急处置,即使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定位并跟踪巡查轨迹。每个河道巡查人员都配有手持终端,主要负责现场的巡视、采样、信息汇报、事件处理等工作,其终端可以是定制的GPS接收设备,也可以是一般具备GPS接收处理芯片的智能手机。操作人员通过手机网络就可实现定位,完成操作。河道处置任务派发后,系统可对处置情况进行全流程监控、记录、监督和考核。系统自带的统计分析功能,还可以解决养护巡查过程中信息集成难、隐患定位难、养护计划难、巡查考核难等问题。另外,考虑到河道的特性及其流转的区域,河道巡查系统充分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提供实时位置信息,并借助于无线网络来提供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交换。

目前,该系统已形成“实时巡查信息、问题处置、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河道管理新模式,使原先需要大量人力的巡查管理模式,转变为只需几名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就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不仅信息反馈速度更快,对养护巡查作业的质量也可以更有效监控,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对症下药,现在市政公司因河道而收到的投诉量比以前已经大大减少,可见河道巡查系统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