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纳梦"让普陀区南梅园居民习惯垃圾分类

2018-02-14 来源: 解放日报

QQ截图20180214111824.jpg

居委干部检查分类垃圾箱。栾吟之 摄

  这里,曾是全市第一个实行垃圾袋装化的试点小区,引进过一台日本原装进口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居民们将分类的菜皮类厨余垃圾送到小区小型垃圾处理站,通过生物酶将垃圾转化为“散发着肉松香味”的有机肥料,供居民们养花养鱼。
  二十年过去了,如今曹杨新村街道南梅园小区里的“最先进设备”已经退休,但居民长期养成的垃圾分类好习惯,却没有因此改变。
  秘密武器“吃”尽菜皮豆壳
  梅岭支路85弄的李阿婆家花草长势特别好,这是因为她常年使用变废为宝的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料是一台叫“大纳梦”的机器生产的。1996年普陀区市容部门在垃圾分类基础较好、居民环保意识较强的曹杨新村街道进行试点,引进17台日本进口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安妮优”系列,其中南梅园这台配置最先进、零部件全进口,叫“大纳梦”。为了放置这台“庞然大物”,垃圾箱房建了个小型处理站,定时开门关门,专人负责管理。
  “大纳梦”只“吃”生的菜皮豆壳等,对居民家庭垃圾分类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干湿分开、厨余垃圾单独放置,拣菜时的菜皮也要和其他湿垃圾分开。如果分拣不干净,“大纳梦”就会罢工。居民们把分开的垃圾送到这里,还要由培训过的保洁员再检查、分拣一次,才能把符合要求的垃圾倒进设备。
  当时,市容部门给每家每户发放崭新的分类垃圾桶和质量很高的垃圾袋。从此,许多居民家里有了三、四个,甚至五个垃圾桶。放菜皮豆壳的垃圾桶,每天及时清空送进小型处理站;其他剩饭剩菜类厨余垃圾,用可降解垃圾袋打包;可回收的报纸杂志、金属制品、玻璃制品及各种包装盒、饮料瓶收集在一起;还有一个垃圾桶,专门丢弃不可回收的瓶瓶罐罐、旧衣物、用过的餐巾纸和尿片等;而过期药品、废旧电池、废旧灯管、墨盒等有毒有害物品,居民们也单独放置。
  起初,居委会干部捧着“大纳梦”生产出的香喷喷的高浓度肥料,送到居民家里,鼓励大家把肥料混在泥土里种花养草。很快,大家发现有机化肥的好处,争相领到家里使用,不少外小区居民也来讨要。厨余垃圾变出的化肥变得供不应求,居民们特别自豪,垃圾分类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设备服役20年助好习惯养成
  在“大纳梦”服役二十年后,2016年这台机器因为故障停止运转。曹杨新村街道绿容所所长江东说,这台机器性能很好,几乎没出过什么问题,但就是耗电量巨大,一年产生的电费超1万元,这次出了故障,日本也配不到零配件,大家决定拔掉电源,告别“大纳梦”。
  如今,这个小型垃圾处理站被改建成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变换了功能的处理站,依然干净整洁。在江东眼里,“大纳梦”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现在这个老小区到处干干净净,垃圾箱房前被收拾得整洁亮丽、毫无异味。
  社区里有5支队伍共同推进垃圾分类。一支由党员、楼组长、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每天早晨和傍晚倒垃圾高峰时间在小区里督促居民分类倒垃圾; 一支由居委会干部、物业经理等组成的指导员队伍,上门指导,定期公布居民落实垃圾分类情况;一支清洁员队伍,把居民没分好的垃圾重新分拣;另外还有街道的监督员队伍和巡视员队伍,主要负责监督抽查,促进整改完善。
  平时,居民们一般在7:30—8:30、17:30—18:30两个时间段倒垃圾,这时会有志愿者在垃圾箱前指导居民准确分类。居民朱阿姨每次倒完垃圾都会出示钥匙圈上的“绿色账户”卡片进行积分。这位在此居住了二十多年的老居民,账户里的积分已累计数万分。她有时让子女帮她登录“绿色账户”APP兑换旅游景点门票,更多的是参加小区的积分兑换活动,换回毛巾、洗手液等生活用品。不少租户也改变了过去粗放的习惯,学习分类,外地来沪务工的老朱说:“小区那么干净,志愿者那么负责,我怎么能拖后腿?”
  志愿者王海来几乎每天都会帮居民们分类。他说,志愿者一直在宣传,哪些属于有害垃圾,除了普遍知道的废旧电池和电子产品外,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品、杀虫剂容器等,因为含特殊化学成分,也属于有害垃圾,需单独放置;不是所有纸张都可回收,纸杯、照片、复写纸、明信片、相册等属“一般垃圾”,无法回收再利用……随着日常生活内容不断丰富,新型生活用品被废弃后该如何分类,需要不断学习。
  比设备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
  南梅园小区案例的关键在于,先进设备在垃圾分类的源头环节,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那些新设备能否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如今市面上有一些家用的厨余垃圾粉碎机,可以将包括骨头在内的剩饭剩菜打碎直接倒进下水道。这些粉碎机有的是进口品牌、有的则是国内专利,价格从一千多元到数千元不等。越来越多家庭开始使用这些设备,尽可能把每天产生的垃圾消灭在家门内。在欧洲生活多年的外企白领肖女士说,欧洲许多家庭都自备这样的小型处理机,大家都觉得自行处理自家产生的垃圾是基本责任。然而,也有专业人士对这些厨余垃圾粉碎机保留意见。他们认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适合这种方式,粉碎后的厨余垃圾带有油腻和杂质,对下水管道的要求比较高,普及后一旦造成管道堵塞,会影响城市运行。
  还有一些地方针对难以分清的垃圾,购置日本全进口的“分类达人”全自动分类机,将纸包饮品、塑料瓶、饭盒等物品放入,这些不同物料会在数秒内分离,节省人手和工序。但这类大型机器同样面临成本高昂、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推广使用难度较大。
  目前相对可推广的一种产品,是专门用于放置厨余垃圾、可降解的环保塑料袋。由于厨余垃圾被要求从垃圾袋里倒出后再扔进专门的厨余垃圾箱,以便后道处理。一些居民怕麻烦怕脏不愿意这么做,可降解塑料袋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种垃圾袋的成本是普通垃圾袋的至少2倍至3倍,一般都采取政府购买后赠送给居民的方式普及,成本不可小觑。
  对此,南梅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特坚很有心得,在她看来,居民家庭的垃圾分类,说白了还得靠居民自觉,设备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我们不妨从源头分类。”胡特坚觉得,所谓的先进设备目前并非必需,只要居民家庭自备两三个垃圾桶,小区里有一套分类垃圾桶,再配备一支志愿者引导队伍就可以了。她建议,可以改进小区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希望绿化市容部门统一更新设备,更换感应式垃圾桶或脚踏式垃圾桶,让居民可以省去用手掀开垃圾桶盖子这个动作,“举手之间的小小改善,或许就可以让源头分类进大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