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普陀区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

2022年02月07日 来源: 上海普陀

2021年,普陀区民政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奋勇争先,实干担当,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以民心工程和民生项目为重点,聚焦社会治理规范化精细化,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一、在长效上下功夫,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做强防控“指挥部”。落实地区组工作职责,牵头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先后开展24轮1118人次浦东机场驻点人员培训工作,来自民政、公安、城管、卫健和街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村等条线的志愿者在机场一线压茬交替,确保了工作平稳运行。加强隔离房源筹措,目前本区共7家集中隔离点、3家临时隔离点循环接待入境人员开展隔离封闭管理,确保集中隔离点内房间使用率最大化。至12月31日24时,累计接收入境人员54383人。

二是紧盯社区“落脚点”。严格落实隔离管控要求,建立严格的居家隔离应急处置机制和管控应急预案,指导街镇做好社区防控。做好“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开展多用途综合单体与外来务工人员情况排摸。核定我区有效多用途综合单体253栋;完成外来务工人员排摸208789人,排摸比对完成率达100%。推进街镇12-17周岁非学籍类青少年疫苗接种工作。

三是织密窗口“防控网”。严格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防控工作,加强机构检查抽查,组织核酸检测、推进疫苗接种,确保各类服务对象健康安全;规范民生服务窗口防控标准,持续做好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等窗口单位疫情防控举措。

二、在精准上下功夫,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一是提高社会救助救济能级。全年,全区开展各类帮困救助31.79万人次,支出资金3.65亿元。成立首家区级“孺子牛”为民工作室,构建“区、街镇、片区中心、社区”四级“孺子牛”服务站点网络。高效打造全区315个救助顾问点,打造“督导+社工+志愿者”的救助顾问团队,为救助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救助资源服务清单”。稳妥做好下放安徽居民维稳工作,对集访对象开展安抚分流。聚焦数字转型,持续推进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试点;积极开展综合帮扶工作,开展“爱心助老”实物帮扶项目。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救助各类对象481人次。

二是做好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区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接受委托13723户,出具核对报告12836份。顺利完成普陀区第九批(2021年)共有产权保障住房、非沪籍第三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审核工作。开展救助项目专项检查,通过核对系统线上检查的形式共检查387户,翻倍完成市核对中心抽查指标,督促街镇对检查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好整改工作。

三是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举办第27届“蓝天下的至爱”系列慈善活动,募集善款1028.35万元;启动28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上线“随申办”慈善靠谱令,通过“百楼、千店、万人”慈善募捐活动,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慈善同心圆。围绕“慈善小超市,温暖大申城”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慈善基金会普陀代表处接受“防汛救灾驰援河南”专项行动捐赠351笔。推动“微心愿365”“爱‘星’融合计划”等项目转型升级,呵护困境儿童成长。

三、在品质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本年度提前完成7项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2021年全区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新建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17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完成8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改建102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目前全区养老机构71家,养老床位9708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383张,累计建成2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5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3家社区老年助餐场所(日均供餐量可达14000余份),274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培育70个示范睦邻点,设立226个养老顾问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已超过每千人建筑面积40平方米规划目标。

二是广泛开展为老服务项目。稳妥推进8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在中心城区率先完成此项工作。推进“老伙伴计划”“时间银行”、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工作,开展“一键通”应急呼叫项目,为3020名老年人提供应急呼叫、主动关爱、精神慰藉、信息咨询等养老服务14.33万余次。为低保、纳保老人发放助养金527人次,共计23.13万元;上线“银发无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登记”快办业务,社区6000名高龄独居困难老人实现“随申办”便捷投保。委托社会组织开展“社区老年人助浴服务项目”,为失能、半失能的居家老年人提供1000人次上门洗浴服务。进一步扩大“老吾老计划”覆盖面,并实现各街镇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培训服务项目全覆盖;设立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点。推进康复辅具进社区,新增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点3个,实现街镇全覆盖。开展1.6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三是大力提升养老事业发展水平。发放老年综合津贴4.22亿元;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30780人,其中享受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老人1212人,累计补贴1387.23万元,开展低保、低收入家庭老人“长护险服务个人自负费用”民政补贴。持续推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工作,首创长三角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班,在部分养老机构设立“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上海实习基地”;举办首届普陀区(长三角)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

四、在共治上下功夫,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一是完成居(村)委会换届选举。统一制定全区《换届实务手册》,开发居村“两委”换届工作信息系统,构建居村换届数字辅助决策系统,用大数据模型监控换届选举选情。圆满完成全区256个居委会和7个村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居(村)委会直选比例100%,成员属地化比例100%,居村委会班子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得到优化。换届过程中,有序开展分级培训,组织视频培训会13次,换届大会全流程演练会2次,并模拟8个突发情况场景,开展形象生动的实战培训。换届后,开办居委会主任培训专班、“社区工作者骨干训练营”,通过集中授课、学习参观、主题带教、研讨交流等方式,帮助新一届居村委会班子补齐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短板,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二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2021年,社区工作者招录权限下放到街镇,做好街镇自主招聘工作指导。全年,各街镇共招录244名社区工作者。开展居民区队伍建设情况分析排摸,指导各街镇对全区2648名社工进行考核。牵头开展2021年“情系百姓走好四百,百名标兵献礼百年”居民区“四百”走访集中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评选出100名共5大类“社区工作者标兵”。持续推进持证上岗工作,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2651人,持有社工证的人数约500人。

三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开展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制定《2021年普陀区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完成年度社区新基建“挂图作战”任务,在社区新基建等民心工程规划设计、项目实施中,建立居民全过程参与机制。持续推进“社区云”平台建设,开展对“社区云”应用的考核评估。推进规范居村挂牌和协助行政事项工作,印发《普陀区居村委会协助事项清理规范指导手册》,总结形成小型业主会议事协商制度,推进社区多元共治。根据区城市更新行动总体计划,指导和协同街、镇推进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新增甘北和祥和2处“橙圈盒子”。

五、在增能上下功夫,着力提升社会组织建设水平

一是深化社会组织培育扶持。目前,全区登记社会组织905个,全年新成立社会组织41家,注销15家。落实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党建“三同步”,在社会服务机构注册登记、建章立制、日常管理中将党建嵌入其中。开展“零距离·益加盟”普陀区社会组织“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发挥社会组织联合会党委统领引导作用。围绕“公益·城市软实力”主题,举办2021年普陀公益伙伴月活动。举办“时间银行中国模式探索和社区治理创新论坛”,探索互助式养老新模式。通过社区基金会平台,对接社区需求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实现社区治理创新和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双赢”。畅通政府购买服务渠道,继续开展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初审工作,以“全面铺开、部分试点”的方式,指导社会组织在市级供需对接平台发布供给项目,我区累积参与申报社会组织181家,报送供给服务项目322个。

二是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监管。加强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今年共年检791家社会组织,合格率90%;并主动公开检查信息,引导社会组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大财务抽查审计力度,完成90家社会组织实地检查和财务审计。以评估等级为基础,落实分级分类监管,全区共有111家社会组织获得规范化评估等级,其中5A等级8家,4A等级16家,3A等级87家。围绕完善社会组织信用评价标准、强化信用信息自动归集和更新、建立信用监管应用场景等内容,继续深化普陀区社会组织信用体系的建设。

三是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在全区范围内联合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成立专项行动协调机制和工作专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执法联动效能。推进“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确定15家社会组织整治名单,依法依规推动处置清理。落实非营利培训机构“双减”专项行动,按照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要求,加强与区教育局等部门的工作协同联动,充分发动预警网络信息员开展现场检查,完成本区46家非营利登记的开展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基本情况梳理和排摸。

六、在规范上下功夫,着力提升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普陀区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推进区未保工作机制建设。设立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培育专业工作队伍,设立未成年救助保护项目专项资金,已建成3个未成年人社区实践保护基地--“未”爱小屋。落实困境儿童及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做好儿童福利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市级实事项目,开展普陀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为300名因家庭贫困或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的困境儿童(含低保儿童)及家属提供支持关爱服务。建立困境儿童“一人一档”,做到辖区内困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本年度新申请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费的散居孤儿1名,困境儿童8名;本区散居孤儿7名,困境儿童58名,共65名儿童享受基本生活、教育及医疗互助保障,累计发放资金124.45万元。加强残疾人福利企业管理。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社保补贴,开展对假肢装配企业监管调研。在石泉街道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创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管理服务模式。

二是加强婚姻登记窗口建设。全年,全区办理结婚登记4751对,离婚登记1757对。《民法典》施行后,根据离婚冷静期制度,拟制婚姻疏导工作方案,推出“3+2”组合式行动,大幅提升当事人和好率。组织开展多场《民法典》宣传活动进社区,将更多更新的婚姻理念送到“家门口”。落实新版婚姻登记系统上线测试工作;推进“互联网+婚姻服务”;举办庆祝建党百年主题颁证活动;推进落实“婚姻补证一件事”工作。

三是推进“一网通办”工作。牵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服务指导,提升网办等级。结合“一网通办”和社会组织业务工作要求,9个申请事项提升为“即办件”,当场办结比例达到中心城区最优;做好“一码通办”对接,深入推进“两个免于提交”工作。加快自助终端建设,全区综合自助终端达23台,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实现街镇全覆盖,已累计服务112223人次。推广自助终端“随申码”离线服务,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全区离线码累计服务70000余人次。开展区级第三方验收评估工作;组织开展2021年度普陀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比武练兵活动;配合做好政府开放月专场受理中心“陪办”活动。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