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12月06日 来源: 上海普陀

  2003年,全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新普陀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持续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推进,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增加值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7%,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0.21%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35.4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64.30%。全年财政收入完成4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6%,财政收入中完成工商税收2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6.01%。

  (二)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共审批投资项目15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4亿元,其中,商品房投资41.5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4.59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65亿元。

  (三)农业

  全年农业增加值实现0.12亿元,比上年下降48.52%。

  区域内农业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年末向外租购土地3050亩。全年农副业总收入517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39万元,畜牧业产值3839万元。

  全年牛奶产量2215吨,禽蛋总产量447吨,生猪出栏数33876头,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18636头。年末农业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50千瓦。

  (四)工业

  销售产值总量不断扩大,都市型工业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9%;工业总产值1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1%,实现工业利润7.07亿元,工业产销率达到99.11%。全区重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4.48亿元,轻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5.15亿元。标准厂房建设继续推进,全年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43万平方米,竣工3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150万平方米,租售率达90%。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一期工程竣工,“一区一品”特色产业建设进度顺利。积极推动传统老工业区振兴、转型,完成市区联手项目6项(家),累计完成36项(家)。

  (五)建筑业

  建筑企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生产全面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0%,全年完成施工产值69.44亿元,比上年增长43.62%,施工面积744.45万平方米。全区年末登记建筑业企业152家。

  (六)金融业

  金融企业服务不断改善,金融存贷款业务量继续增加,年末九家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65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3.5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6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81%,年末各项贷款33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63%,其中个人住房担保贷款61.41亿元,比上年增长53.57%。

  (七)商业

  区域商业稳步发展,“大商圈,小中心”的规划布局逐渐成型,商业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增加值1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完成商业销售营业额244.78亿元,实现商业利润3.78亿元。

  区域商业设施布点不断完善,社区商业中心建设不断推进,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5%,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36.87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13.47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41.16亿元。连锁商业网点达到492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120家,便利店233家。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区现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23家,其中消费品市场100家,生产资料市场20家,生产要素市场3家。年内变更市场15家,注销市场3家。市场成交总额3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8%。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8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9%;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3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8%。

  (八)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4.10亿元,比上年增长40.38%。全年商品房开发量、销售量和房价均创历史新高,商品房投资总额41.50亿元,其中住宅建设投资39.30亿元。商品房预售25520套,建筑面积287.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99%,预售金额166.86亿元;商品房销售23521套,建筑面积280.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65%,销售金额131.87亿元。商品房销售均价4697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21.03%。

  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49家,年总收入65.11 亿元,实现利润2.81亿元。

  (九)旅游业

  旅游服务业得到新发展,“五馆”建设全面启动。年内鹤壁煤电古典艺术博物馆开馆,成功举办了上海旅游节普陀系列活动——真如古镇民俗民风展、真如文化庙会花车巡游、长风公园意大利巴洛克光雕艺术展等。

  积极推进星级宾馆评定工作,年内新增三星级宾馆1家,年末区内星级宾馆累计达22家。年末共有旅行社44家,旅行社组团人数21.57万人次,接待人数22.0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0%。

  全区主要旅游景点设施年内共接待旅客485万人次。

  (十)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全区交通、运输状况不断改善,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加快,累计建成标准物流仓库12万平方米,一些相当规模的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全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业总收入8.59亿元,实现利润1.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1.61%和34.95%。全区运输车辆4471辆,运输车辆总吨位17255万吨。区属仓储企业总仓储营业面积为103.25万平方米。全年物流企业实现税收1.20亿元。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集团公司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万千集团国有资产的全额转让,银城公司改革工作实质性启动。长寿商业广场、昆仑商城、四季情商厦、真如旅游购物中心等退出国有、集体资产34750万元,建设领域退出国资4163万元。上海路网智能交通技术研究所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变现资金39万元;以存量吸引增量、变现存量,真光加油站变现资金790万元,新普陀加油站变现资金450万元。推进街道(镇)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街道小企业改制40户。逐步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关系,推进政事分开、事企脱钩,推进社会事业改革。

  (二)对外经济

  年内新批准“三资”项目(企业)75家,年末累计批设“三资”项目(企业)818家,合同外资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97%,年末有自营进出口权和外资流通经营权的企业64家。内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同步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额4.37亿美元,同比增长45.02%;其中,外贸进口总额1.97亿美元,海关直接出口额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5%;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296亿美元。

  (三)内联协作

  全区投资和服务环境继续改善,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旺盛势头。全年引进各类企业1010户,其中,工业企业124户,商业企业386户,房地产企业39户,物流企业105户。总注册资金达到37.11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4户,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有4户,外省市企业706家,注册资金20.47亿元。区内新设立外省市办事机构15家,年末累计达到151家。

  (四)个体、私营经济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997户,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总数达8451家,注册资金140.95亿元,全年实现销售营业额6.89亿元。个体工商户全年新开1945户,年末达到10983户,总注册资金0.93亿元,全年销售营业额4.83亿元。

  (五)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415户,累计总户数7456户,其中,企业法人5299户,营业单位2151户,总注册资金194.84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1256家,集体企业2205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14家,有限责任公司3316家,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165家。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46户,年末累计529户,注册资金6.47亿美元,其中外方出资4.67亿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年末有独资企业224家,合资企业220家,合作企业85家。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加大科技投入,上海武宁科技园和上海物流信息产业园相继成立,引进了上海市科技服务总汇。年内列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0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5项;列入市专利二次开发项目4项;列入市西部开发项目2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增333户,注册资金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0%,全年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215.46亿元。

  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4家,列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4项。全年登记技术合同2076份,合同成交额18840万元,年内完成专利申请897项,获得国家创新基金、上海种子基金、专利二次开发资金等扶持1008万元。

  积极开展市科普“2211”工程,建成科普示范街道2个,科技教育示范学校1所。

  (二)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年内实施了曹杨二中改扩建工程、宜川中学改扩建一期工程、同济二附中(初中部)校区建设。积极探索小学“小班化教育”试点,办好石泉、兰田等外语特色学校,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内新建校园网23个,累计建成校园网47个。年末有小学34所,在校小学生2.87万人;中学59所,在校中学生5.76万人;职校3所,在校学生0.43万人;幼儿园55所,在园儿童1.79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学2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九年义务制教育质量继续提高,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普及率99.02%。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内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72人。

  (三)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区建成市级文明小区178个,市级文明村5个,市级文明单位45家,区级文明行业5个,区级文明小区70个,74%的居民生活在市、区两级文明小区内。

  社区学校建设日趋完善,文艺种类渐趋多样化,全区各街道、镇社区学校拥有群众文化队伍196支。配合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积极开展“一街一品”等丰富多彩的群众特色文化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215余场,观众160万人次。文化市场丰富多彩,全区现有影剧院、厅13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万场次,观众51万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60场次,观众10万人次。年末现有文化馆、站14个。全区各街道、镇图书工作三级网络取得进展,年末有图书馆11个,其中,特级图书馆1个,一级图书馆4个,区图书馆总藏书量47万余册。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1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3期,累计发行66.25万份。

  (四)卫生

  制定了“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防治“非典”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建设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2家临时医学院,引进了宏康医院,实施区中心医院门诊大楼新建、区精神卫生中心二期改建等工程。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28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站、校、所)21所,个体诊所27家,企业医务室80家。

  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659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240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6.21人。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3876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4.59张,病床使用率95.45 %。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62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80 %,其中急诊抢救病人8311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4.47 %;开设家庭病床5838张,比上年增加8.98 %。区属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改善,年内完成基建投资7758万元,比上年增加151.15%;年末区属医院拥有固定资产82508万元。年内引进了博士3名、硕士14名、高级卫技人员6名。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79.05岁。

  (五)体育

  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普及,实施“人人运动计划”,新建、更新了105个社区健身苑(点)的健身器材,创建了普陀区青少年水上运动等3个“体教结合”训练中心,建成长征镇社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全年举办各类竞赛活动13场次,与会运动人数5千人次,培养等级裁判员7人,向市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体育人才39人。我区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122枚,银牌122枚,铜牌114枚。全区学校体锻达标率93.19%。

  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6300万元,即开型体育彩票139万元。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住宅建设

  住宅建设势头强劲,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全年住宅施工面积755.08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15.55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223.24万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积51.29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积24.77万平方米;创建“四高”优秀小区15个,完成“平改坡”改造工程的住宅89幢,住宅面积达到27.02万平方米;实施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宅4815套。全年拆除旧区16.50万平方米,动迁居民5020户。

  (二)市政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稳步推进,轨道交通M7线、R3线、中环线、镇坪路桥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新建、辟通和拓宽了金迎路、北石路、真北支路、桃浦西路、内环线光新路和镇坪路匝道。开工建设东新路、真华路立交、内环线地面道路“非改机”工程等。完成积水点改造2处,人行道彩板铺设13422平方米,新增加道路面积5.95万平方米。

  (三)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面启动新一轮“区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创建3个“基本无燃煤社区”街道,年削减用煤量4.38万吨,削减烟尘排放量94.88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859.73吨。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22毫克/立方米,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为0.11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25.16%,氮氧化物年平均值0.044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10.20%。

  完成了金沙江路、沪太路的道路景观建设,启动了长寿路、凯旋北路景观道路建设,建立了区灯光控制中心,完成了梦清园一期、大华清水湾二期、半岛花园、水岸名苑等景观水岸建设和新槎浦、新河南浜河道整治工程。新建、改建防汛墙13100米,拆违21万平方米,疏浚土方21万平方米。

  建成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11座,新建废弃物再生处置设备2座,新建公共厕所2座,完成改建公厕1座,大修5座,新建500吨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和300吨生活垃圾水陆联运中转站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四)城市绿化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全面推动绿化建设。年内新辟公共绿地64公顷,新建专用绿地30公顷,其中3000平米以上大型绿地8块,新建垂直绿化1194米,破墙透绿1659米,种植行道树1347株,建设外环林带33公顷。

  五、人口、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54.99平方公里,常住户30.79万户,常住人口100.9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4.36万人。全年出生3880人,死亡6415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2.48‰,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4.56‰,计划生育率96.75%。

  年末区属系统职工人数5.66万人,比上年增长0.35%。区属职工分布为:企业单位职工3.39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84万人,机关工作人员0.43万人。

  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4%,年平均工资1.86万元。

  就业和再就业稳步推进。全年净增就业岗位3.09万个,安置失业、下岗协保人员4.56万人次;运作“4050”项目145个,安排从业人员7180人;安置就业特困人员2011人,安置率100%。全年职业技能培训1.68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60%,累计开发自主就业劳动组织1727个,从业人员8478人,公益性劳动组织46个,从业人员1.03万人。年末福利企业105家,完成产值4.6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得到改善,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5201万元,其中,实物救助7118人,救助金额28.47万元;粮油帮困5181人,补助金额154.16万元;医疗救助2056人,救助金额242.88万元;慈善基金救助954人,补助金额26.42万元;慈善助学386人,资助金额53.89万元;慈善助医674人,资助金额48.75万元。实施“星光计划”,建成4个示范性老年活动室和18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改建、扩建福利院、敬老院7所,新增养老床位130张,累计床位1610张。年末有福利院1所,敬老院19所,其中,市一级敬老院11个,市二级敬老院4个,托老所4所。全区社区服务志愿者达6.61万人次。

  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600万元。

  说明:本公报内各项经济指标价值量及增减率均按当年现行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