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03月17日 来源: 上海普陀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和谐新普陀的关键年。全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抓发展、强功能、重民生、促和谐”的方针,围绕全面建设新普陀的奋斗目标,聚焦重点项目,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一、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GDP)现价409.04亿元,不变价37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1.54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17.50亿元,增长7.3%。

全年完成区属增加值110.98亿元,同比增长9.4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6.01亿元,比上年增长3.58%;第三产业增加值7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50%。

实现财政总收入106.14亿元,同比增长10.57%,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实现区级财政收入40.90亿元,同比增长10.60%。其中,增值税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8%;营业税12.62亿元,比上年下降1.37%;企业所得税7.41亿元,比上年增长7.37%;个人所得税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4%;房产税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14%;土地增值税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1%。其中,科学教育支出1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5%;文体卫生支出3.95亿元,比上年增长0.52%;社保就业支出5.50亿元,比上年增长33.0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65亿元,比上年增长36.94%。

(二)固定资产投资

受宏观经济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调整。全年共审批投资项目5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68亿元,比上年减少10.19%。其中,商品房投资75.74亿元,比上年减少2.39%;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8.93亿元,比上年减少46.47%。从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的用途看,全年工业投资0.47亿元,比上年下降82.73%;商业投资1.12亿元,比上年下降55.45%,物流投资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0%;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社区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3.0亿元,比上年下降23.1%。

(三)农业

区域内农业经济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农副业总收入1954万元,比上年减少12.88%。其中,种植业收入687万元,畜牧业产值1267万元。年末累计向外租购土地5562亩。全年牛奶产量1225吨,生猪出栏数16104头,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11967头。

(四)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工业完成区级税收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9%。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7.97亿元,比上年增长5.02%。完成工业总产值15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全区重工业完成销售产值75.72亿元,轻工业完成销售产值55.63亿元。工业产销率保持较高水平,达到101.04%。

(五)建筑业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区级税收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05亿元。建筑企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年末建筑企业217户,其中,一级以上资质企业2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9.12亿元,比上年增长50.48%。单位工程施工面积15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5.29%。

(六)金融业

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十四家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1139.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02%,其中,企业存款53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1%;居民储蓄存款57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3%。年末十四家主要商业银行各项贷款5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0.05%,其中,短期资金贷款19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2%;中长期贷款238.5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6%;个人住房担保贷款7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8.81%。

(七)商业

商品市场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完成区级税收6.98亿元,比上年增长47.04%。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6%。全年批发零售业完成营业额325.28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实现商业利润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47%。餐饮业完成营业收入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8.03%。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6.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32.41亿元,增长12.86%;穿的商品零售额10.20亿元,增长20.89%;用的商品零售额84.82亿元,减少4.93%。连锁超市、专卖店内在质量不断提升,年内全区连锁商业网点达到675家,其中大卖场、连锁超市门店76家,餐饮连锁门店43家,便利店256家,专业店48家,东方书报亭198个。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区现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06家,其中各类消费品市场99个,生产资料市场6个,要素市场1个。全年市场成交总额1233.6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205.68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027.98亿元。

(八)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4.12亿元,完成区级税收10.94亿元。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7.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71%,住宅竣工面积99.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0%。房地产市场成交萎缩,商品房预售面积46.47万平方米,比上年大幅减少64.69%;预售金额78.45亿元,比上年减少55.04%;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33.7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6.01亿元,分别比上年减少21.56%和11.50%;存量房成交面积97.50万平方米,金额90.53亿元,分别比上年减少31.86%和30.89%。土地供应进一步向商业办公倾斜。全年新批准上市商品房中,商业办公楼宇面积48.36万平方米,住宅面积45.67万平方米,商业办公楼宇项目超过住宅项目的比重,为1.06∶1。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77户。

(九)旅游业

区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利用。全区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6736万元,其中,住宿业46925万元,旅行社46925万元,旅游景点12100万元,旅游接待餐厅786万元。全区主要住宿、接待型旅游企业106家,其中星级宾馆11家,经济型酒店16家,达标社会旅馆8家,旅行社64家。2008年全区旅游业共接待游客725万人次,其中旅行社全年组团55万人次,接待游客45万人次;住宿业接待住宿98万人次(其中境外0.5万人次)。全区旅游景点4个,共接待旅游人数562万人次。

(十)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逐步培育发展。全区服务业实现区级税收1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18%,占区级税收比重达到44.87%,比上一年增加6.6个百分点。以生活性服务业为特色的中环市级商圈初步形成,内外资大型商贸企业进一步集聚。桃浦、长征工业区实现功能转型,分别被列为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上海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楼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楼宇品质和商务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入住率和税收贡献率不断提高,成功打造绿洲中环中心、普陀科技馆2幢税收“亿元楼”。总部型企业加快落户,总部经济特征逐步显现,新引进特易购、世贸控股、劲霸男装、凤凰传媒等一批内外资著名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积极推进,创意设计、动漫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聚化、品牌化发展势头,纺织博物馆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商标火花博物馆、米高梅娱乐中心、游艇游船展示馆等文化旅游项目进展顺利。

(十一)物流业

物流产业能级得到提升。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完成区级税收1.53亿元。充分发挥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物流,已建成了37个物流项目,全市70%的超市、卖场物流在这里配送。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保税物流中心获国务院批准,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即将正式运营;农工商物流二期主体工程即将结构封顶。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达科电子、盛企LED电研发大楼、航天研究设计院等科技型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成为新型光源研发测验基地。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强全区招商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六街一镇”退出直接招商引资,建立了区招商服务中心和10个分中心。五大重点地区、科技园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组建了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办公室、区市场搬迁推进办公室和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公司“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全面启动了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成立区国有企业董事监事管理中心,开展聘请外部独立董事、推选职工董事和委派监事会主席试点工作。加强和完善区投融资工作,制定了融资管理办法,成立了融资管理办公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宽。

(二)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引进内资企业1834户,注册资金53.61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91户,同比增长16.67%。引进各类服务业企业1606户,占引进内资企业数的87.57%;注册资本25.22亿元,占引进内资企业注册资本的47.03%;我区重点发展的信息、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注册资本占全部引进服务业的13.8%。

年内引进外资新项目134个,累计批准合同外资3.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64%。世贸控股、凤凰传媒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区。全年外贸进出口额12.6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02%。其中,外贸进口总额3.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0.49%;海关直接出口额9.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9%。

(三)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199户,累计总户数4706户,其中,企业法人3129户,营业单位1577户,总注册资金304.7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672家,集体企业102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26家,有限责任公司2626家,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59家。

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114户,累计登记718户,比上年增加14.70%。注册资金9.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按企业类型分:年末独资企业563户,合资企业127户,合作企业28户。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2375户,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总数达18699户,比上年增长2.15%。注册资金28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8%。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1743户,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12243户,比上年增长0.81%;总注册资金1.50亿元,比上年增长5.80%。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华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区启动建设,华师大科技园专业孵化器公司成立。LED特色产业链初步形成,一批国内外LED领域著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天地软件园及未来岛高科技产业园形成集聚。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开发力度,评选出首批区领军人才标兵2名、领军人才10名。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资助教育和卫生系统、博士后创新基地以及领军人才293.20万元。建立和完善了区公共人事一体化服务平台。

年内完成专利申请数达1466项,专利申请的结构得到优化。获得各项资金支持24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年内列入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0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4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21项,列入市启明星项目3项,6家企业被评为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落实国家、市科技专项计划81项,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25项,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创新示范企业,85家科技企业被重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151亿元。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23份,技术合同额21000万元。

(二)教育

教育强区建设有力推进。编制完成了《普陀区教育资源配置规划(至2020年)》,进一步调整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布局。积极推进公建配套教育项目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着力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分别与同济大学、上师大、华师大合作共建曹杨中学教育合作基地、上师大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和华师大四附中,建立“桃浦地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曹杨中学等5所区实验性示范高中挂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实施,加快托幼一体化改造。未成年人工作通过全国普测。由政府支持、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儿童事业发展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稳步发展,新曹杨职校建成使用。“社区教育实体化项目”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继续加大,2008年达到93462万元,比上年增长7.55%。年末有小学27所,在校小学生2.49万人;一贯制学校13所,初级中学14所,在校初中学生1.61万人;拥有完全中学8所,高级中学3所,在校高中生0.86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特殊学生数0.05万人;幼儿园46所,在园儿童1.35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幼学校33所,在校学生1.35万人;社区学校9所。2008年初中毕业生录取率达96.70%。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末教育系统在编在职教工7594人,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221人,参加国际交流132人次。继续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末累计建成校园网86个。

(三)文化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开展了以苏州河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苏州河诗歌创作征集活动共收到国内外作品近800篇,“苏州河文化论坛”和“新上海人歌手大赛”成为上海文化品牌。首次编制了《2008—2015年普陀区文化发展规划》。
努力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876.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0%。全年文化设施改造支出21361万元,区图书馆新馆竣工,部分设施投入使用。年末拥有图书馆11个,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88.1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总量为54万册),年流通量177.5万册。全区现有影剧院、厅6个,全年共放映电影2.3万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388场次,共计观众85.5万人次。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2.33万场次,累计吸引136万余次群众参与。推进真如世博主题展览区、长风主题实践区建设,开展了区市民文明公约大讨论,推出了文明小使者“点点”和“天天”卡通宣传形象。建立了区迎世博专题网站,组建宣讲团队近百支,通过东方讲坛、社区学校等开展世博培训,市民培训达10余万人次。举办“我们大家的世博”图片展、“图书漂流、牵手世博”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逾500场。长风社区志愿者自发组成护河队,开展苏州河保洁、整治工作。积极开展窗口服务行业立功竞赛、“迎世博、学双语”等活动,积极推进窗口服务文明示范街、示范点创建工作。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9.12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3期,累计发行120万份。

(四)卫生

卫生事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资源纵向整合,引进了市儿童医院和市妇幼保健中心;开展国际合作和引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推进慢性病防治;积极实施区中心医院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措施全面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缓解,社区卫生中心减免诊查费363.53万人次,共计2544.68万元。发展红十字事业,成功创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全面实施新一轮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大学科建设和临床科研投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级以上课题8项。

2008年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33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1.71%(见图四)。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23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个体诊所25家,企业医务室56家。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7449人,比上年增加2.32%;全区卫生技术人员6224人,比上年增加3.87%;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7.19人,比上年增加0.25%。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4917张,比上年增加6.36%;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5.68张,比上年增加0.32%;病床使用率98.21%,比上年增加3.28个百分点。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94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0%,其中急诊抢救病人3.91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6.84%。年内实有家庭病床5752张。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80.89岁,男性78.72岁,女性83.11岁。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