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03月26日 来源: 上海普陀

2007年是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全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发展、强功能、重民生、促和谐”的方针,围绕全面建设新普陀的奋斗目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了基础。

一、 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9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见图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7亿元,比上年增长46.5%;第二产业增加值30.85亿元,比上年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8%,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区级财政收入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增值税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营业税12.8亿元,比上年下降0.5%;企业所得税6.9亿元,比上年增长36.8%;个人所得税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房产税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土地增值税1.83亿元,比上年下降2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56.5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公共安全支出5.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科学教育支出9.59亿元,比上年增长9.2%;文体卫生支出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科技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3%。

(二)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续增长。全年共审批投资项目4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商品房投资77.60亿元,比上年增长8%;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从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2.69亿元,比上年下降35.4%;第三产业投资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从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的用途看,全年工业投资2.69亿元,比上年下降35.4%;商业投资2.52亿元,比上年下降12%;物流业投资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社会事业投资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4%;市政基础设施投资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7%。

(三) 农业

区域内农业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全年农副业总收入3929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种植业收入858万元,畜牧业产值3071万元。年末累计向外租购土地4678亩。全年牛奶产量1266吨,生猪出栏数17874头,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9552头。年末农业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98千瓦。
(四) 工业

工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年完成工业税收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完成工业总产值154.73亿元,比上年下降0.3%;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56.6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产销率达到10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27.8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区重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6.18亿元,轻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1.66亿元。
(五) 建筑业

建筑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税收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22亿元。建筑企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年末建筑企业242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施工面积922万平方米。
(六) 金融业
  金融投资渠道不断丰富,资金流向多元化特征显现。年末八家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790.96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企业存款39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居民储蓄存款366.58亿元,比上年下降4.6%。受房地产市场回暖影响,年末八家主要商业银行各项贷款38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短期资金贷款1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中长期贷款1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3.8%;个人住房担保贷款6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

(七)商业
  商业平稳增长。“大商圈、小中心”的业态布局进一步完善,百联中环购物广场开业以来营运情况良好,成为附近区域购物休闲娱乐的新热点。截止2007年年底进驻的各类企业已达到150多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其中零售业9.49亿元,餐饮业3.9亿元,占购物广场的比重分别为70.3%和28.9%。农工商超市总部扩建项目、绿洲中环中心商业街以及新伟商贸城商业裙房陆续投入使用,真北商圈日趋成熟。新型商业业态不断涌现,百货业增长较快,大型综合超市发展平稳,专业店节日消费特征明显。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增加值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实现商业税收20.83亿元,比上年下降2.2%;完成商业销售营业额309.75亿元,比上年增长6%;实现商业利润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完成餐饮业营业收入14.10亿元,比上年增长59.1%。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47亿元,比上年增长9 %(见图二),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28.72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8.44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89.22亿元。连锁超市、专卖店内在质量不断提升,年内全区连锁商业网点达到646家,其中大卖场、连锁超市门店66家,餐饮连锁门店52家,便利店256家,专业店56家,东方书报亭185个。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区现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09家,其中各类消费品市场102个,生产资料市场6个,要素市场1个。全年市场成交总额1228.78亿元,比上年增长7.6%。由于市场结构的调整,消费品市场成交203.64亿元,比上年下降10.2%;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0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八)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土地供应进一步向现代服务业载体和项目建设倾斜。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完成税收2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总额77.60亿元,其中,住宅项目完成投资34.51亿元,比上年下降5.7%;商业用房项目完成投资1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办公楼项目完成投资18.0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他用房完成投资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商务、商业、宾馆等项目投资比重逐步提高。商品房预售面积131.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预售金额174.49亿元,比上年增长71.1%;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43.0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0.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4%和104.5%;存量房成交面积143.08万平方米,金额130.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和26.6%。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81家。
(九) 旅游业
  我区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工业旅游、休闲旅游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星级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社会旅馆形成新的旅游住宿格局。全区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宿业5.16亿元,旅行社4.57亿元,旅游景点9379万元,旅游接待餐厅1225万元。全区主要住宿、接待型旅游企业110家,其中星级宾馆13家,经济型酒店17家,达标社会旅馆8家,旅行社66家。2007年全区旅游业共接待游客792万人次,其中旅行社全年组团48万人次,接待游客40万人次;住宿业接待住宿121万人次(其中境外13万人次)。全区旅游景点3个,共接待旅游人数599万人次。

(十) 服务业
 重点地区开发有序推进,服务业发展后劲增强。完善了“南、中、北”三片功能布局,重点建设真如城市副中心、长风生态商务区、中环组团商贸群、桃浦都市产业园、长寿综合服务带等五大重点地区,着力形成楼宇经济、园区经济、滨河经济三种经济形态,集聚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科技研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专业服务业等五类服务型产业。

长风生态商务区:土地储备累计完成188公顷,开工面积累计达到130万平方米,沿河11幢景观型总部办公楼竣工,米高梅世界娱乐中心以及两座五星级酒店先后开工,约2.7公里的苏州河水岸贯通。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全面启动,规划方案获市政府审批通过,控详规划已被批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正式组建,首个项目公司获批准组建,市场搬迁和土地储备工作稳步推进。中环组团商贸群:组团式商贸服务的功能和特色初步显现,百联中环购物广场运营情况良好,绿洲中环中心、百联中环生活广场、农工商118广场、祥和春天酒店式办公楼、新伟商贸城等项目有序推进。桃浦都市产业园:工业园区改造工作积极推进,环境建设已启动,康鹏科技大厦等项目已开工,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项目被列入市大通关对接项目。长寿综合服务带:已形成整体能级提升的思路和方案;财富时代大厦、绿地和创大厦和科技大厦竣工,楼宇招商进展顺利;二织布地块等项目的开发正积极推进。苏州河沿线:整体开发建设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综合整治和开发机制进一步健全,苏州河(普陀段)滨水区设计方案初稿已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开工。

(十一)物流业

物流产业能级得到提升。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已建成的项目有:普洛斯物流、乐购物流、顺捷物流、施耐德物流、利丰物流、上海医药物流等项目,建筑面积为52.8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有:保税物流中心、农工商物流、陆上交易中心等项目,建筑面积为51万平方米。上海科创中心西区分中心、上海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相继落户,进一步凸现未来岛科技研发功能。园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已开始显现,西北物流综合物流园区内普洛斯一期、乐购物流、好德物流等一些知名物流企业已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在建项目完工,桃浦现代物流业总建筑面积将达103.8万平方米,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重要的陆上物流中心。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制定并实施《关于当前推进我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建立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统筹发展的力度。推进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调整,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契约化监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完成上海革新电机厂、普陀区住宅公司、中环集团下属部分企业的产权改革。深化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确定公办转制学校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完成5家义务教育阶段公立转制学校的改革,并积极研究高中阶段公立转制学校的改革方案,为群众提供相对公平、廉价的教育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改革,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障社区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研究制定《普陀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各类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加强。制定实施促进招商引资、税收落地和楼宇经济发展的相关意见。调整、充实区招商领导小组,成立区招商服务中心。引进德邦证券、跨国采购中心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功能性项目。积极推动商务楼宇与中介咨询机构的对接,进一步拓展楼宇招商渠道。

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引进内资企业2100户,比上年增长24.7%;注册资金60.64亿元,比上年下降0.8%。从引进企业行业划分看,全年引进商业企业924户,工业企业71户,物流企业92户,金融业4户,其他服务业892户,分别占引进企业总数的44%、3.4%、4.4%、0.2%和42.5%;商业引进内资12.46亿元,工业2.66亿元,物流业1.5亿元,金融业10.24亿元,其他服务业13.51亿元,占引进注册资金的比例分别为20.6%、4.4%、2.5%、16.9%和22.3%,商业、物流业、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引进的项目投资额占引资总额比重达到62.2%。

年内新批外资项目108个,累计批准合同外资2.56亿美元。内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同步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额1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外贸进口总额4.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1%;海关直接出口额8.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

(三) 个体、私营经济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2889户(含分支743户),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总数达18305户(含分支4519户),注册资金260.08亿元,比上年增长7.1%。私营企业全年实现销售营业额39.68亿元,比上年增长0.5%;完成销售产值9.3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12145户,总注册资金1.42亿元,全年销售营业额5.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完成销售产值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四) 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211户(分支142户),累计总户数5158户,其中,企业法人3537户,营业单位1621户,总注册资金276.9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758家,集体企业1205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73家,有限责任公司2747家,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75家。

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181家(含分支52家),累计登记841户(分支215户),注册资金8.7亿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年末独资企业388家,合资企业182家,合作企业56家。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全年投入科技经费1569.8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47万元)。全区专利申请数达1610项,专利申请的结构得到优化。获得各项资金支持1820万元,比上年增长8.5%。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年内引进民营科技企业225家,年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400家。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区建设正式启动。建立武宁科技园企业数据库和基本信息库,成立检测认证协作联盟。天地软件园的动漫制作和LED产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运行。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累计达131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22项,获国家新产品、创新基金等科技专项计划52项。复星国际、延华智能成功上市。制定《普陀区知识产权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细则》,奖励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上海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共45个,奖励总金额达1050万元。成功举办第二届“上海LED半导体照明创新与应用”论坛和首届“长风动漫节”。建立和完善区域领军人才选拔、培养、资助、管理、服务机制,加强人事人才服务平台建设,设立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年内列入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6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4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8项,列入市启明星项目3项。全年登记技术合同293份,技术合同额59475万元。
(二) 教育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圈链点”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明显。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立转制学校的体制改革。全国人大委托市人大对本区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给予高度评价。贯彻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实事工程。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有序推进曹杨职校新校舍建设。社区教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主动争取华东师范大学的专业指导和资源辐射,积极推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建设。中英校际合作有了新发展,成功举办了“中英校长论坛”,5所学校与英国学校成功结对,另有20所学校的交流合作已有初步意向,区域间的合作机制正式开启。

年末有小学27所,在校小学生2.49万人;一贯制学校12所,初级中学14所,在校初中学生1.63万人;拥有完全中学9所,高级中学3所,在校高中生1.07万人;有职业学校2所,在校职校生0.22万人;幼儿园46所,在园儿童1.25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幼学校32所,在校学生1.6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社区学校9所。2007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普及率达97.5%。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内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91人,参加国际交流188人次。继续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末累计建成校园网78个。
  (三) 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为抓手,扎实推进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大力弘扬曹道云、杨明辉等的先进事迹。积极打造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特色项目。成立全市首个“文明365和谐社区互动站”。

努力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136平方米。年末拥有图书馆11个,文化馆(站)12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74.8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总量为47万册),年流通量155万册。普陀区图书馆基本实现“一网、一卡、一系统”的网络架构,初步实现了覆盖全区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现有影剧院、厅6个,全年共放映电影2.25万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321场次,共计观众66.75万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2.2万场次,累计吸引117万余次群众参与。成功举办“天鸿杯”2007普陀文化艺术节,提升普陀区文化品位。创立“文化创意产业论坛”、“新上海人歌手大赛”等活动品牌,被授予第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活动特别贡献奖。成功举办第十届“少儿冬冬乐”少儿读书活动、第十八届“曹杨之春”社区文化节等活动。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7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2期,累计发行130万份。

(四) 卫生

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成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传染病发病率继续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继续提高。开展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人才培养项目。建成老年护理医院并投入使用,完成眼牙病防治所改扩建项目。健康城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建7个市级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积极开展社区人口发展与社会事业资源配置的研究。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27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个体诊所26家,企业医务室62家。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7280人,全区卫生技术人员5992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6.94人。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4623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5.36张,病床使用率94.9%。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8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9%,其中急诊抢救病人3.27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6. 7%。年内实有家庭病床5934张。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80.99岁,男性78.88岁,女性83.11岁。

(五) 体育

成功举办“亚龙工业杯”2007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圆满完成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本区各项任务。积极开展“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主题活动。荣获“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扩大和改善群众体育的健身场所和环境,完成了127个社区健身苑(点)的788件健身器材的更新任务,完好率达到98.8%以上,事故率为零。全年举办区级各类比赛14场,参赛4188人次。

运动员比赛成绩稳步提高。2007年,我区运动员参加的全国青少年最高级别比赛中,共获得冠军24个,亚军14个,第三名15个;我区运动员参加市级比赛共获得冠军137个,亚军125个,第三名125个。全年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二线运动员31人。有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摘金夺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刘翔参加2007年世界杯田径锦标赛,荣获男子110米栏冠军、荣获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冠军;朱琳荣获2007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体育产业不断充实和发展,体育彩票销售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9258万元,比上年增长33%,为区域体育事业发展获得了更多的彩票公益金。

(六)妇儿事业

基础妇幼保健工作的加强,使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至2007年我区孕产妇死亡率连续10年为0,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和孕产期保健覆盖率继续保持较高比例,分别达到92.90%和100%,常住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100%。与儿童生命质量密切相关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40‰和2.61‰,维持较低比例。七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9.85%,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区共建儿童活动场所13个,其中儿童图书室9个。9个街道镇为儿童开辟娱乐、学习场地,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9个,大大满足了儿童活动的需要。

年内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两法两规”宣传次数近420次,安装“安康宣传栏”近400个,为宣传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信息提供了新的信息网络。有效开展妇联系统的业务培训,“百万家庭学礼仪”完成培训考核1.71万人次,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对174个市区级“巾帼文明岗”负责人进行了创建工作的业务培训。

关注孤残儿童、低收入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组织“恒爱行动在普陀”——爱心父母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送温暖活动,共编织儿童毛衣194件送给了孤残儿童。帮困助学38人,助学金额共计2.85万元。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关爱重病大病儿童的实事项目,共捐款捐物近50万元。 “全一关爱妇女健康基金”免费资助妇科筛查数2600名,免费提供9000名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妇科筛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年妇联系统的来电来信来访数为5376人次,调解处置率为100%。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住宅建设

启动实施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物业管理行风建设。创建祥和星宇花园(东块)等4个节能省地型“四高”优秀小区。全年住宅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5.72万平方米,施工面积324.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5.11万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积36.02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积18万平方米。实施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宅1840套。

违法搭建与群租等专项治理工作初见成效。完成居民动迁1653户,拆除旧房面积4.9万平方米,完成8个50户以下结转基地的收尾工作。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完成试点。完成平改坡旧小区综合改造6个,改造面积达28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17万平方米。完成115个楼道的扶手改造。廉租住房制度受益面扩大,年内享受廉租住房政策家庭1397户,发放廉租租金748.95万元。完善“阳光之家”标准化建设,新建2所“阳光工场”。

(二)市政建设

积极推进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区内站点建设,完成13号线站点规划选址工作。大渡河路南段建设基本完成;古浪路拓宽工程、桃浦东路辟通工程顺利推进;长风生态商务区内云岭东路等5条道路建设前期工作已启动。同普路桥(真北路至丹巴路)建成;古北路桥建成通车;祁连山路桥、镇坪路桥加快建设。铜川、真南排水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年内新建、改建防汛墙2162米,翻修彩道板3条,新增道路面积5.4万平方米。
(三)环境保护和治理
推进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长寿街道“无燃煤社区”以及真如、长征、桃浦“扬尘污染控制镇”创建工作。节能减排工作有效推进。实施分类管理,年耗能500吨标煤以上企业得到重点监控。加强建筑节能工作,中鹰黑森林等项目被列入上海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上海造币厂节能技改示范项目被列入上海市节能技术改造第一批项目计划。加大力度淘汰劣势企业,关停16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完成6台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和拔点工作,推进实施桃浦热力公司脱硫改造工程。全区上一年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04%,其中单位增加值工业能耗同比下降8.0%。

区全年耗煤量9万吨,比上年下降16.7%。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1180.08吨,比上年下降18%;排放废气总量为133861万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烟尘排放量29.74吨,比上年下降44%;降尘量10.9吨/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4%。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5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0.058毫克/立方米;大气中可收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098毫克/立方米。全区环境网格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

加强市容管理,创建了长寿路街道(浜南地区)市容环境示范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和长风新村街道(华师大周边地区)市容环境规范区域(面积1.95平方公里)。完成真北路立交桥、梅川路休闲街及其延伸段等景观灯光建设。加大市容整治力度,清除暴露垃圾1.57万吨,清除“黑色广告”4.07万余处。落实十大便民措施,推进城乡结合部市容建设,整治杨柳青路、芝川路等10条中小道路,开展桃浦镇桃苑村等8个自然村的村容整治达标建设。增强公共厕所服务供给能力,新建改建公厕11座,创建公厕文明窗口10座,购置废物箱1100只,生活垃圾运输密闭率达100%,有效改善环卫作业对市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四)城市绿化

继续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全年新辟绿地面积42.2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0.01公顷。武宁绿地动迁完成,地下车库施工进展顺利。桃浦工业区楔形绿地(一期)建设启动。苏州河亲水岸线绿化工程开工。新建3000平米以上大型绿地1块,外环林带12.94公顷,新种行道树1017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3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1.6%。

五、人口、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55.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1平方公里。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6.29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5940人,死亡人口6800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99‰,计划生育率99.3%。至年末,常住户31.99万户,常住人口113.4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23.77万人。

年末区属系统职工人数6.17万人。区属职工分布为:企业单位职工4.13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63万人,机关工作人员0.41万人。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17.6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年人均工资2.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7%。

就业促进工作力度加大。新增就业岗位27132个。重点推进困难群体就业“托底安置”工作,解决了78户“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困难。实施青年职业见习计划,青年职业见习人数达1416人。建立全市第一家工业园区职工援助中心,长风开业园区投入使用,成立了石泉和长风等地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室和创业接力工作室,培育了“创智家园”青年创业社团,累计开发自主就业组织3022个,安置从业人员2.98万人(其中安置双困人员1.19万人,两劳人员870多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2.06万人次,其中,中高级培训人数达1.43万人,培训率达69.5%。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1.85万人,比上年下降0.3%,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落实市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累计审批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保人数达到5144名。继续实施大龄协保人员的就业补贴和生活补贴政策,共发放大龄协保人员就业补贴和生活费补贴2224.4万元,5.87万人次。本市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帮困补助政策得到稳步推进,受益人数达6021人。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7838.68万元,医疗保险金1057.05万元。外来从业人员月均参加综合保险人数达10.76万人,比上年增长15.4%。

为民解困工作成效显著。全区低保覆盖人数18185人,累计发放救助金4572.17万元;协保生活困难补助2795人,累计发放协保金542.29万元;医疗救助1209人,发放医疗救助金249.88万元;粮油帮困4852人,发放助学券4609张。落实支内退休(职)返沪人员帮困政策,支内人员全年享受帮困补助人员共计23546人次,共发放帮困金794万元。设立“普陀特别关爱基金”,建立全市首家“新上海人慈善爱心屋”。目前,全区已建立21个经常性捐助接收点和15个慈善超市,实现了区域范围内的全覆盖。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2亿元。

社会福利和老龄工作深化发展。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使全区养老床位数达到3307张,占老年人口1.9%;新建老年日间托老所1个;完成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数10300人,占老年人口5.8%。安装“安康通”、“阳光呼叫器”2897台,超额完成市府实事项目下达指标的70%。新建老年活动室18个,超额完成指标数的80%。精心打造养老机构“十分钟”为老服务圈,为老服务圈已惠及到近百个居委会,受益老人达4000余人。深入开展“守望工程”,实现了7547名独居老人关爱全覆盖。

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推进居委会建设,培训居委会干部747人次,规范和提高部分居委会干部待遇。对民间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被评为“全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先进单位”,长寿路街道“创建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项目入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完成长征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改扩建工程。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切实加强来沪人员的服务和管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成效、并通过市里的检查验收。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形势总体平稳。推进“平安普陀”建设,积极实施“保安工程”、“灯光工程”和“电控门工程”。安全生产处于可控状态。

特奥会社区接待工作圆满完成。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区接待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奥运动员,共计922人次。开展了60余次的社区接待融合活动,有86户社区家庭参与接待工作。社工、义工(志愿者)队伍运作机制逐步完善,全区注册义工为6622人,其中公务员义工2489人,占义工总数的38%。

说明:本公报内各项经济指标价值量及增减率均按当年现行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