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2006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03月14日 来源: 上海普陀

2006年是普陀区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和谐新普陀的奋斗目标,按照“抓发展、强功能、重民生、促和谐”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资源整合,实现联动发展,促进自主创新,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为“十一五”目标的实现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一、 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8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5亿元,同比下降24.92%;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亿元,同比增长9.51%;第三产业增加值53.87亿元,同比增长11.3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30%,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8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财政收入中完成工商税收23.83亿元,比上年增长6.1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51.94亿元,比上年减少0.5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0.95亿元,减少25.47%;科教文卫事业支出8.01亿元,增长2.82%。 

(二)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全年共审批投资项目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20亿元,同比增长0.99%,增幅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13.34亿元,比上年减少29.95%。其中,工业投资4.17亿元,同比减少3.41%。

(三) 农业

区域内农业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年末向外租购土地4678亩,全年农副业总收入339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09万元,畜牧业产值2382万元。

全年牛奶产量1286吨,生猪出栏数21990头,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11288头。年末农业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98千瓦。

(四) 工业

工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期。推动工业企业的腾笼换鸟,老工业区加快改造转型,一批传统工业企业调整外迁,全年淘汰劣势企业53家。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康鹏化学、华明电力等拥有先进核心技术的工业企业增长明显,规模逐步扩大。国有工业企业出现较大的萎缩,外资及股份制企业继续增长。桃浦工业区被列为市三大生产性服务功能区之一。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0%;完成工业税收17.77亿元,同比增长9.01%;完成工业总产值155.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56.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工业产销率达到100.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0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全区重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4.93亿元,轻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4.23亿元。

(五) 建筑业

建筑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建筑企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年末建筑企业134个,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15亿元,比上年增长5.61%,完成税收4.18亿元。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5%,施工面积1097.85万平方米。

(六) 金融业

金融企业服务功能不断加强,金融存贷款业务量稳中有升。年末九家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839.55亿元,同比增长12.3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4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3%。年末各项贷款360.20亿元,同比增长8.83%,其中,个人住房担保贷款49.92亿元,同比减少17.52%。

(七)商业

商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大商圈、小中心”的业态布局趋于完善,长寿、真北两大商圈一批大型商业项目投入使用,芳汇广场、友谊商店、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购物中心——百联中环购物广场的开业,填补了真北商圈、曹家渡商圈中高档购物场所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区域购物的环境和品质,给我区商业带来较大增量。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增加值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2%;实现商业税收2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98%;完成商业销售营业额292.24亿元,比上年增长8.44%;实现商业利润1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1%,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29.63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14.94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67.22亿元。连锁超市、专卖店等商业业态不断丰富,年内全区连锁商业网点达到652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60家,餐饮连锁门店40家,便利店268家,专业店75家,烟草门店11家,东方书报亭198个。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区现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05家,其中消费品市场98个,生产资料市场6个,要素市场1个。全年市场成交总额114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43%,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22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83%;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9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3.58%。

(八) 房地产业 

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土地供应进一步向现代服务业载体和项目建设倾斜。房地产投资中住宅开发比重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全年住宅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5.29万平方米,施工面积461.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2.51万平方米。商务楼开发比重上升了7个百分点,商业用房开发的比重上升了9个百分点。商务、商业、宾馆等项目投资比重逐步提高。

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9.32亿元,比上年增加9.21%,增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完成税收18.05亿元。商品房预售面积100.16万平方米,预售金额102.00亿元;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21.8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9.90亿元;存量房成交面积130.95万平方米,金额103.50亿元。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86家。
(九) 旅游业

酒店服务业较快发展。一批高星级酒店建设顺利,百联国际广场大酒店、绿洲中环公寓式酒店、宏泉丽笙大酒店均在加紧建设,安国大酒店正式开工,准四星的洋洋显达城市度假酒店开张营业。经济型酒店发展迅速,莫泰、如家、青年旅社、锦江之星等连锁店相继建成开业。

全区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6652万元,同比增长7.30%,其中,住宿业47986万元,旅行社41386万元,旅游景点7280万元。全区主要住宿、接待型旅游企业102家,其中星级宾馆21家,经济型酒店9家,达标社会旅馆4家,旅行社68家。全区旅游业共接待游客1271万人次,同比增长52.58%,其中旅行社全年组团49万人次,接待游客43万人次;住宿业接待住宿113万人次(其中境外17万人次),客房平均出租率58.11%。全区旅游景点3个,共接待旅游人数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63.49%。

(十)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功能逐步集聚。长风生态商务区已完成85%土地收购储备,1号、2号、4A、4B地块首批近40万平方米商务楼宇项目开工建设。真北组团商贸群中的百联国际广场部分建成,新伟商务城已经开工建设,绿洲中环中心、农工商超市总部二期等一批商业、办公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建筑已经封顶。西北物流园区槎浦物流功能中心累计建成物流仓储面积26万平方米,陆上货运交易中心重建工程加紧前期准备,未来岛物流科技基地累计建成物流仓储面积12万平方米。桃浦工业区改造进展顺利,完成土地收购储备390亩,中发都市产业园科技大厦结构封顶,园区被市经委命名为上海企业总部试点基地之一。成立了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办公室,完成了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启动区四个街坊17.73公顷土地成功挂牌出让。长寿综合服务带中的元茂金豪大厦投入使用,一批新的商务楼宇正在建设。

(十一)物流业

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未来岛高新技术园区内施耐德二期、科尼二期、埃佩达已进入正常运转,上海科创中心西区分中心、上海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相继落户,进一步凸显未来岛科技研发功能,园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已开始显现。西北现代物流基地内普洛斯一期、好德物流、乐购物流等一些知名物流企业已经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保税物流中心一期16.3万平方米工程项目已结构封顶,正进入配套设施收尾阶段。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易地重建已开始启动。园区内的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2006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0%。区属仓储企业总仓储营业面积为182万平方米。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推进建设系统下属的建筑、房地产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了五环公司、住宅公司、总承包公司的改制方案。在积极推进区属企业改制的同时,继续推进区管企业二级子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中宁物业公司、克拉斯公司的产权改革,为建设系统下属的集团公司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加强工业企业的资产管理,梳理普陀区工业总公司各类资产的权证所有人,实现各类资产的统一经营和管理。稳妥推进轻工下放企业改革,引进广厦控股公司和中国大恒集团的战略投资,完成了对灯具公司和摩士达公司的改制和资产重组。继续加强长征、桃浦两镇集体经济改革,完成了新长征集团的改制,深化村队资产量化工作,推进撤村建居。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区投融资管理平台。

(二) 对外经济

年内新批准“三资”项目企业76家,合同引进外资2.51亿美元。内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同步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额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8%;其中,外贸进口总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8%;海关直接出口额6.42亿美元,同比增长27.55%。

(三) 内联协作

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共引进内资项目1684个,注册资金61.16亿元,同比增长101.63%;

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59个,其中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商业、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引进的项目注册资本占引资总额比重达七成以上。自8月份召开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以后,全区加大了税收落地率的促进工作,企业税收落地率明显提高。年末累计设立外省市办事机构达到134家。

(四) 个体、私营经济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不含分支)2237户,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不含分支)总数达12573户,注册资金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私营企业全年实现销售营业额39.49亿元,比上年增长92.35%,完成销售产值8.87亿元,比上年增长68.51%。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12204户,总注册资金1.38亿元,全年销售营业额5.78亿元,完成销售产值0.12亿元。

(五) 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193户,累计总户数5568户,其中,企业法人3906户,营业单位1662户,总注册资金228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843家,集体企业139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412家,有限责任公司2825家,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95家。

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不含分支)52家,累计登记558户,注册资金7.5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1.2%、6.20%;按企业类型分:年末独资企业299家,合资企业193家,合作企业66家。

三、社会事业

(一) 科技
科技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建设势头良好,积极构建产学研对接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上海市西区产学研项目促进服务中心和上海技术交易西区中心。加快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华东师大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武宁科技园的检测认证平台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天地软件园引进了上海芯光科技、上海宽鑫等50家信息科技企业,企业总数达到130家,被认定为市级软件产业基地。成立了上海LED半导体照明研发应用中心,设立“上海LED研发应用成果奖”财政专项奖励资金,成功举办“上海LED半导体照明创新与应用”论坛。民营科技企业稳步发展,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成立并实施“普陀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年内引进民营科技企业121家,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778家,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完成税收54.04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6家,总产值达130.8亿元。年内,全区专利申请数达1610项,专利申请的结构得到优化。全区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设备投资8654万元。电科所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评审,复星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年内列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2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火炬计划”项目13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13项,列入市启明星项目2项。获得各项资金支持1677万元,同比增长25.60%。

(二) 教育

加大了对公办学校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桃浦中学初中教学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真如早教中心原建筑改建工程竣工,曹杨职校易地重建工程完成桩基施工。启动了以曹杨二中、曹杨职校、教育学院、社区学院为载体的“四大中心”建设。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加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产生了14名市级名校长后备人选、29名区级名校长后备人选。启动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产生了193名培养对象。曹杨二中等17所学校分别被确立为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学校、市生命教育试点学校。普陀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公立转制学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年末有小学29 所,在校小学生2.72万人;中学30所,在校中学生3.12万人;幼儿园46所,在园儿童1.29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学13 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社区学校9所。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内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08人,年内参加国际交流228人次。继续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末累计建成校园网20 个。

(三) 文化

文明城区创建目标提前实现。积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建成了“徐虎劳模群体”、“于井子护理小组”等5个公民道德示范实践基地。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的目标。全区市级文明社区、文明镇建成率达100%。

成功举办第五届上海国际花卉节,继续提升“图书漂流活动”和“少儿冬冬乐”读书活动品牌。初步形成区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居委社区活动室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成功举办“绿地集团杯”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宜川戏曲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普陀专场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为群众文化搭建展示平台。

努力推动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上升至1900平方米,全区社区文化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96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总量为45万册),年流通量较上年增加近50%,达到810万册。全区现有影剧院、厅5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55万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258场次,共计观众62.54万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近12729场次,累计吸引208万余次群众广泛参与。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6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2期,累计发行250万份。
(四) 卫生
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实事项目建设。新建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入使用,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扩建工程、区卫生监督所扩建工程竣工,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结构封顶,新长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全面施工。逐步建立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社区家庭“三站式”卫生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它重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医疗救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30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站、校、所)21所,个体诊所17家,企业医务室92家。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6596人,其中博士生88人、硕士生208人。全区卫生技术人员5365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6.24人。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4502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5.23张,病床使用率90.89%。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77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8.04%,其中急诊抢救病人2.30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75.71%;年内实有家庭病床5669张。区属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区属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26%。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79.82岁,男性77.53岁,女性82.19岁。

(五) 体育

年内共举办19项大、中型群众性体育系列竞赛活动,参与人数达38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绿地集团杯”2006年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上海电视台为本届苏州河龙舟赛进行了全程直播,成功承办和举办06年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国际邀请赛排球比赛和普陀区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该赛事是全市区县中唯一举办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赛事活动。扩大和改善群众体育的健身场所和环境,先后建成普陀体育公园和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及曹杨中学射击馆等一批体育场所和设施。

2006年我区体育健儿在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的比赛中获得成年组31枚金牌、30枚银牌、39枚铜牌,获得团体总分1940.5分,直跃全市第二名,实现了我区参加历届市运会成年组比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青少年组获得62枚金牌、76.25枚银牌、78枚铜牌,获得15项团体总分4682.25分,直跃全市第一名,8项团体总分2629.5分,直跃全市第三名,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同时,我区代表团还获得本届市运会道德风尚奖和青少年组最快进步奖。此外,在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上,我区代表上海市组队参赛的体育舞蹈获得了4枚金牌,1 枚银牌和1个第四名的成绩。7月我区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举行的世界田径超级大奖赛上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该项目的世界纪录,成为普陀、上海、中国的骄傲。

体育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充实,体育彩票销售稳中有升,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6942万元。

(六)妇儿事业

06年区妇联通过巾帼建功联席会议联络员制度,以“学习于井子、巾帼创新业”为主题,扎实推进职业妇女学技能工作,开展了新一轮的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和复评审活动。以妇女儿童活动指导中心为培训基地,先后为社区妇女开设了中级插花班、母婴护理班、家政班等14个班次,学员达412人,平均合格率为78%,其中妇联帮助推荐就业达924人次,上岗206人,帮助社区妇女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
关注低收入、残疾妇女、孤老妇女等弱势妇女群体的权益保障,健全本区社会救助网络,共发放生活救助款2万元;向社区困难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2万元,向接受妇科免费体检的重症特困妇女发放医疗救助款2万元。

一年中,收到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信访案件77件,有关侵犯妇女财产权利信访案件101件,接待来访357人次,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同时,举办了“四五”普法讲座,有15030人次参加培训,共发放了30000本的学法读本。全区有9个街道镇、10个社区学校为妇女儿童开辟娱乐、学习场地,儿童活动场地数为9个(泛指一些具有儿童活动功能的所有场地)。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住宅建设

城区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住宅建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住宅施工面积461.7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5.29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172.51万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积58.59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积24.31万平方米。创建“四高”优秀小区4个,实施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宅1092套。

旧区改造努力攻坚。完成居民动迁3812户,拆除旧里和农村老宅基13.80万平方米。完成平改坡旧小区综合改造3个,改造面积达13.5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37.10万平方米。

(二)市政建设

全面完成轨道交通(区内段)7号线、11号线共13个站点的前期动拆迁工作,动迁单位157家、动迁居民2333户,做好站点周边交通组织和地块综合开发的前期工作,部分站点已经开始主体施工。中环线(区内段)建成通车,光复西路(一期)和大渡河路南段的拓宽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凯旋北路等一批道路排堵保畅项目。建成跨苏州河的古北路桥(区内段)。完成苏州河4段防汛墙改造及景观岸线建设。年内新建、改建防汛墙1778米,翻修彩道板18条,新增加道路面积66.54万平方米。

(三)环境保护和治理

全面落实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桃浦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对15家企业进行重点监管,部分污染企业停产、搬迁。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开展扬尘污染源调查,组织了12次扬尘联合执法。优化能源结构,完成了9台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和拔点,曹杨街道成功创建“无燃煤社区”。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对20家医院、4家高校实验室和80家重点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严防危险废弃物的环境污染事故。区全年耗煤量10.80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9.87%。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大幅减少;排放废气总量为170153万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43.95%;烟尘排放量53.54吨。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46 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37.80%;二氧化氮年平均值0.052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35.00%;大气中可收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09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9.50%。全区环境网格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

加强市容管理,建成万里地区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建成甘泉街道市容环境规范区域,建成石泉街道和桃浦镇市容环境达标区域,率先实现市容环境达标街道(镇)全覆盖。加大市容整治力度,全年拆除违章建筑65000平方米。清除暴露垃圾8953吨。清除黑广告20万张,取缔乱设摊24324(只)次。落实十大便民措施,投入943万元新建改建公厕14座,购置废物箱1800只,改造压缩式集装箱100个,并配置76辆小型保洁车对6万平方米道路实行飞行保洁法,有效改善市容环境。

(四)城市绿化

继续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苏州河沿岸的白玉路至曹杨路桥、东新路至光复西路641号、普陀公园至光新路、长风生态商务区2A地块四段滨河公共绿地基本建成。全年新辟绿地面积4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0公顷。新建3000平米以上大型绿地3块,外环林带7公顷,新种行道树1211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1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0.79%。

五、人口、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 55.47平方公里,常住户31.80万户,常住人口112.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9.30万人。全年出生4592人,死亡6627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0.13‰,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2.37‰,计划生育率99.00%。

年末区属系统职工人数6.78万人。区属职工分布为:企业单位职工4.73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64 万人,机关工作人员0.41万人。
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7.71 %,年平均工资23863元,比上年增长18.10%。

以创业促进就业,建设了长征青年开业园区,成立了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普陀分团。组织了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完善了就业托底机制。全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发展到2536家,从业人员达22585人,通过公益性劳动组织安置“双困”人员9974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2033人,其中,中高层次培训13562人,占61.5%。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7925个,完成市政府指标数145.87%;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24人,低于指标数276人;实现外来从业人员月均参加综合保险数92343人,完成市政府指标数的114.7%。

落实保障救助政策,创新社会救助、福利、慈善工作机制,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称号。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实施了大龄协保就业补贴政策,受益人数达23451人;生活补贴政策受益人数达555人次;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受益人数达10097人,以及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障,4499名符合条件的老人享受了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全区低保覆盖人数18728人,协保生活困难补助3509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5472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7118.63万元,医疗保险金970.83万元。

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质量,农民工权益得到保障。全年共化解外劳纠纷916件,涉及金额397万元。办理综合保险工伤和住院医疗理赔670人、金额768.30万元。

老龄事业进一步发展。新建改建了阳光威尼斯、龙柏、泾惠等3所敬老院,扩建了8所敬老院,共新增养老床位547张,总数达到2807张。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数为8766人。实施“守望工程”,完成2582台“安康通”、“阳光援助呼叫器”的安装工作。积极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和救助等工作,9个街道、镇均建立了为残疾人服务的“阳光之家”。建成了18个经常性社会捐助接受点和12家慈善超市,探索建立慈善物资供应链。全年销售福利彩票8224万元。

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新建甘泉等3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推进实施“一口综合受理”运行模式。完成居委会改选,直选率达48%。加强对突出信访矛盾和群体事件的排查、调处及化解工作,实行领导带头包案化解矛盾,选派了一批年轻优秀干部到信访第一线工作。圆满完成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各项保卫工作和艺术团接待任务。社工、义工(志愿者)队伍运作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到年底,全区共有义工(志愿者)5437名。

(说明:本公报内各项经济指标价值量及增减率均按当年现行价计算。)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