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2005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03月09日 来源: 上海普陀

2005年是普陀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发展计划目标,承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抓机遇、打基础、兴功能、树形象”的指导方针,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指标任务。

一、 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7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6亿元,比上年下降39.50%;第二产业增加值25.41亿元,比上年增长5.15%;第三产业增加值4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9%。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78.80亿元(含委托征管企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0.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02亿元,增长21.61%。财政收入中完成工商税收3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5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4.70亿元,增长36.70%;科教文卫事业支出7.79亿元,增长17.31%。 

(二)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共审批投资项目1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36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回落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88%。其中,工业投资4.32亿元,同比增长70.86%。

(三) 农业

区域内农业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年末向外租购土地3878亩。全年农副业总收入375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32万元,畜牧业产值2821万元。
  全年牛奶产量2464吨,禽蛋总产量270 吨,生猪出栏数27135头,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12900头。年末农业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98千瓦。

(四) 工业
   都市型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全区工业企业生产继续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9.26%;完成工业总产值14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44.15亿元,比上年增长9.42%,工业产销率达到99.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8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2%;全区重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4.80亿元,轻工业完成销售产值79.36亿元。标准厂房建设继续推进,全年新建标准厂房17万平方米,累计建成192万平方米。
桃浦工业区整体改造、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造控详规划已获批准,通过市区联手,成立了“桃浦工业区调整与发展推进办(管委会)”,积极推进轻工下放企业中的印刷包装业向桃浦工业区集聚,上海市包装印刷业公共服务平台加紧建设。工业区的“腾笼换鸟”工作有序推进。

(五) 建筑业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建筑企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力继续增强。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8亿元,全年完成施工产值8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7 %,施工面积846.55万平方米。全区年末登记注册的建筑业企业194家。

(六) 金融业
  金融企业服务功能不断加强,金融存贷款业务量稳中有降。年末九家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747.5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9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2.28%。因宏观调控,年末各项贷款330.96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2.99%,其中个人住房担保贷款60.52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25.45%。

(七)商业
  区域商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生活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大渡河路久良财富广场建成营业,梅川路欧亚休闲街入选上海市十大休闲街区,建成标准化菜场7个。上海国际摩尔城项目土地成功出让。传统市场调整步伐加快,新长征建材装饰市场调整转型。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增加值16.17亿元,实现商业税收14.09亿元,完成商业销售营业额276.51亿元,实现商业利润10.38亿元。区域商业设施布点不断优化,社区商业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5%,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9.73亿元,穿的商品零售额3.98亿元,用的商品零售额67.30亿元,烧的商品零售额19.61亿元。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等商业业态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年内全区连锁商业网点达到761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116家,便利店263家。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全区现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4家,其中消费品市场75家,生产资料市场18家,生产要素市场1家;年内注销市场1家。全年市场成交总额856.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17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7%;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68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八) 房地产业 

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结构优化。商务、商业、宾馆等项目投资比重逐步提高,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8.53亿元,比上年增加31.52%,增幅比上年回落26.81个百分点。商品房预售面积124万平方米,预售金额117.35亿元;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18.97万平方米;存量房成交面积133万平方米,金额111.89亿元。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05家。

(九) 旅游业

2005年区旅游行业健全了旅游管理体制,加强了旅游资源整合;以旅游项目为支撑,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以旅游节庆为向导,繁荣旅游要素市场。在确保安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努力开拓业务,全区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2910万元。接待888万人次。其中,旅游饭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970万元,接待118万人次;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32323万元,组团51万人次,接待37万人次;景点门票收入6684万元,接待682万人次。主要住宿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599万元,接待住宿人次144.73万人次,其中境外20.34万人次。积极推进星级宾馆评定工作,年末区内星级宾馆累计达23家,星级宾馆平均出租率达到65.23%。

(十) 服务业

坚持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强化产业导向,实施政策聚焦,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普陀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确立了长风生态商务区作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地位。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长风生态商务区累计收购储备土地140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招标挂牌出让5块,共计55.8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2号、4A、4B地块首批商务楼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真北组团商贸群中绿洲湖畔商务港地下结构封顶,兴力达国际博交中心完成商业主体结构,农工商总部二期东块进入7层施工。长寿综合服务带中圣天地大厦等5幢商务楼交付使用,财富时代大厦等4幢商务楼开始预售。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加紧推进,顺利完成规划方案的国际征集。目前,全区在建商办楼建筑面积达93.42万平方米。

(十一)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发展初见成效。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本区部分)各大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园区全年引进物流企业和项目90个,总投资1.49亿元。农工商配送中心、普洛斯物流、太极医药物流等在建、续建项目进展顺利。顺捷物流、利丰物流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物流保税中心申办工作抓紧推进,物流业税收增长较快,康诚仓储、乐购物流等企业的纳税额同比翻了一番多,物流产业对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05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4.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12%。全区运输车辆6073辆,运输车辆总吨位37万吨。区属仓储企业总仓储营业面积为138.69万平方米。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坚持积极稳妥、规范透明的原则,规范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改革操作程序,通过挂牌转让,完成上海宏大训练保障器材厂、新长征(集团)公司的转制工作;轻工下放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照明灯具和摩士达等公司的资产重组有效开展。顺利完成华环公司所属43家相关企业的改制工作。同时,采取股权转让和资产转让两种方式,完成了昊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的改制工作。村、队体制转换步伐加快,年内我区桃浦镇村队级资产量化和撤销生产队建制工作全部完成。
坚持政企、政事分开,继续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积极落实国务院及市政府有关意见精神,制定了本区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

(二) 对外经济

年内新批准“三资”项目企业46家,年末累计批设“三资”项目(企业)925家,合同引进外资1.35亿美元。内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同步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额7.21亿美元,同比增长0.98%;其中,外贸进口总额2.94亿美元,海关直接出口额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63%,其中,“三资”企业出口2.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3%。

(三) 内联协作

内外资引进平稳增长。围绕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地区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全面梳理和整合招商引资政策,健全工作制度,探索创新招商方法,注重提高引资质量。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899户,注册资金达到60.18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5000万元的56户,5000万元-1亿元的14户,1亿元以上的9户。全区年内新设立外省市办事机构2家,年末累计达到134家。

(四) 个体、私营经济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919户,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总数达11222户,注册资金216.17亿元。私营企业全年实现销售营业额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3%,完成销售产值5.26亿元,比上年增长78.81%;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11650户,总注册资金1.22亿元,全年销售营业额7.11亿元,完成销售产值0.12亿元。

(五) 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230户,累计总户数6263户,其中,企业法人4418户,营业单位1845户,总注册资金209.92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1005家,集体企业1682家,股份合作制企业474家,有限责任公司2993家,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109家。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43家,累计登记502户,注册资金7.03亿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年末独资企业247家,合资企业187家,合作企业68家。

三、社会事业

(一) 科技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产学研相结合取得新进展,华东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武宁科技园区检测认证平台建设异军突起,已有25家科技企业落户园区,118家检测认证机构加盟检测认证平台。天地软件园被列为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引进了思华科技、中信信息等70多家信息服务类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市级软件产业基地。建立了“上海市普陀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年内列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2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4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6项;列入市专利二次开发项目3项。获得各项资金支持1335万元,同比增长30%。年内引进民营科技企业112户,注册资金达到2.59亿元,年末累计在册民营科技企业1796户,全年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1亿元(民营科技企业数据为估算数)。
年内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累计达到120家。列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6项。积极支持和推进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8家企业技术中心获得认定,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3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724份,合同成交额2.60亿元。年内完成专利申请1723件。

(二) 教育

教育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加强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加大对校舍改善、设施更新等硬件建设的投入,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启动校园安全网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红外探测报警系统安装基本完成。校园信息网进一步完善,“校校通”教育专网总出口带宽提升。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依法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性科普活动。
继续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内新建校园网20 个,累计建成校园网76个。年末有小学30 所,在校小学生2.75万人;中学32所,在校中学生3.71万人;幼儿园46所,在园儿童1.30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学13 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九年义务制教育质量继续提高,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普及率98.90%。全区共有社区学校9所。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内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94人,年内参加国际交流409人次。
  (三) 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以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为目标,全面落实创建达标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树文明新风、创文明城区、建和谐家园”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创建工作和长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曹杨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长征镇和区中心医院分别在全国性的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评比中获得先进称号;“五好文明家庭”和各类文明家庭达71%以上。目前,全区建成市级文明小区233个,区级文明小区90个,市级文明单位72家,区级文明行业6个,全区已有84%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市、区两级文明小区内。

以文明城区创建为契机,努力推动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上升至1676.55平方米,全区社区文化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14家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39万余册,全年图书流通量320万册次。全区现有影剧院、厅8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8万场次,观众64万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105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近3000场次,累计吸引100余万群众广泛参与。区图书馆首创的“图书漂流活动”以新颖形式和深刻内涵成为全市年度文化亮点,约有20家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上视、文汇报等对此进行了报道,对普陀文化品牌的树立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4.5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2期,累计发行130万份。

(四) 卫生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就。加强公共卫生设施体系建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强医疗卫生管理,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强化医院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区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在全市考核中名列前茅。加强疫情防治工作,以活鸡交易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为重点,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控,认真做好防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预案。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区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可控。第一轮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取得成效,真如镇、长征镇建成全国卫生镇。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13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站、校、所)21所,个体诊所22家,企业医务室59家。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6733人,其中博士生84人、硕士生199人、本科生115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2.73%、15.70%、10.42%。全区卫生技术人员5412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6.31人。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4456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5.19张,病床使用率99.10%。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70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0.12%,其中急诊抢救病人2.04万人次, 抢救成功率达95.55%;开设家庭病床5605张。区属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改善,年内完成基建投资6709万元;年末区属医院拥有固定资产8.68亿元。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79.42岁,男性77.11岁,女性81.77岁。

(五) 体育

群众体育好戏连台、高潮迭起。业余训练、体教结合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体育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普陀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年内共举办了17项大、中型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参与人数达31万余人次,举办项目之多、参与人数之广创我区历史新高。成功举办了全国龙舟月启动仪式暨上海苏州河龙舟赛,并受到国家体育总局表彰,被评为全国最佳赛区。创编的“绿色保健操”获得了全国“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一等奖。广泛开展“运动无限嘉年华十百千万”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完成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任务。成功举办了普陀区首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关爱弱势群体。完成普陀体育公园一期工程。
2005年由我区输送的40名运动员代表上海市参加了十届全运会的15个项目比赛,获得了4块金牌、4块银牌和3块铜牌。除此之外,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最高级别的比赛中获得金牌13人次、银牌6人次、铜牌5人次。区少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体育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充实,体育彩票销售稳中有升,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4737万元。

(六)妇儿事业

不断加强区妇儿工委职能建设,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通过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力量突破难点,确保本区“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终期监测评估全面达标。强化宣传,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专题讲座纳入区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课程体系。关注低收入、残疾妇女、孤老妇女等弱势妇女群体的权益保障,健全本区社会救助网络,2005年共为2千余名特困育龄妇女群体实施了免费妇科普查;为10位特困患病妇女提供了大病就医援助2万元。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结合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实施,启动开展全区“万户家庭学法律”活动,促进法律知识进万家,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全年通过妇联系统的信访窗口共接待1728人次,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住宅建设

城区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住宅建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住宅施工面积582.4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39.81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165.96万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积61.59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积11.51万平方米。创建“四高”优秀小区5个,实施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宅1974套。

旧区改造努力攻坚。完成居民动迁3518户,拆除旧里和农村老宅基25.6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建民村、九间头等重点改造地块的动迁工作,完成8个基地的动迁扫尾。加快建设和筹集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建成和筹集配套商品房面积共32.90万平方米。完成“平改坡”22.3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115.10万平方米。

(二)市政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积极配合做好中环线等市重大市政设施建设,全面开展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前期工作,部分站点建设已启动。岚皋南块和金迎排水系统建成使用。继续推进区内道路网络建设。认真开展道路排堵保畅工作。市政道路整修(含新铺设路面)63000多平方米,翻修彩道板54550平方米,新增加道路面积4.22万平方米。

(三)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治理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全面落实市、区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共绿地41公顷,实施武宁绿地、建民绿地、苏州河沿岸绿地等一批公共大型绿地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市容环境示范、规范和达标区域创建工作,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加强区域河道综合整治,完成9条河道基本消除黑臭任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桃浦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城区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城区综合执法管理成效明显。拆除违法建筑10.78万平方米。全区环境网格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
全区工业锅炉数为56台,窖炉6座,全年耗煤量13.49万吨。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1867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排放废气总量为303582万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1%;烟尘排放量44.58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5.18%。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7 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0.080毫克/立方米,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为0.10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7.9%。建成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9 座,新建公共厕所2 座,完成改建公厕21 座,全区生活类垃圾收集率达到70%以上,焚烧区域分类收集率达到100%。环卫设施调整及改造156件、清除暴露垃圾2030吨。
  结合本区市容环境现状,年内把“三个创建”工作作为创建市级文明城区重要抓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类区域”创建见成效,创建了长征镇、曹杨新村街道、宜川路街道、真如镇等行政辖区内的市容环境规范区域,总面积达13.5平方公里,市容景观道路工程全面推进。年内新建、改建防汛墙2871米,疏浚土方8600万平方米。

(四)城市绿化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大型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加快绿化建设。年内新辟公共绿地41公顷,其中,建成大型公共绿地5块;新建外环林带4.69公顷。新种植行道树1059株,破墙透绿1192。人均公共绿地达5.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0%。

五、人口、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 55.25平方公里,常住户31.63万户,常住人口110.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5.79万人。全年出生5940人,死亡6630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0.59‰,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 -2.60‰,计划生育率97.95%。
年末区属系统职工人数7.39万人。区属职工分布为:企业单位职工5.37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63 万人,机关工作人员0.39万人。
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2 %,年平均工资20205元。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不断加大就业和社会救助保障工作力度。年内新增就业岗位34755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33.67%。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万人就业项目”,积极开发“千人”、“百人”就业项目,吸纳失业协保人员4165名。巩固和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安置工作,累计建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2354家,从业人员达23532人;“双困”人员全部实现托底安置。以创业促就业,鼓励和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建成开业园区2家。发放失业保险、生活补贴、医疗补贴等各类社会保险金1.09亿元。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948人,低于控制指标数52人。加强失业、下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1590人次,其中,中高层次培训量达65.09%。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74092人。
   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积极开展帮困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至年底,低保覆盖人数18905人,协保生活困难人员5817人,粮油帮困4902人,医疗救助1614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5290万元。推进实施各类职工互助补充医疗保障计划,扩大参保职工和退休人员覆盖面,全年给付保障金1962万余元,49000人次受益。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全区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累计达1105户,全年发放配租租金518.16万元。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实施“守望工程”,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新建、扩建养老机构9家,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总数达到2260张;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全年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达到4455人,政府出资金额达330万元;建成7个示范性老年活动室和24个标准型老年活动室,全区老年活动室总数达到107个。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就业和救助工作,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新建9个社区残疾人“阳光之家”,成立区残疾人艺术团,成功举办区特奥运动会。全年销售福利彩票7614万元。
社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服务,健全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推广“一门式”服务,推进社区服务“三网联动”,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社区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发挥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作用,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专业社工、义工队伍运作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全区现有登记义工4258人,其中公务员义工1916人。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扩大社会参与,积极推进落实居委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长寿、曹杨、甘泉街道创建为上海市社区建设模范街道,42个居委会创建为上海市社区建设模范居委会。

(说明:本公报内各项经济指标价值量及增减率均按当年现行价计算。)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