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06月20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政府工作报告

——  在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胡秉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普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主要工作回顾和“十五”时期发展的主要成绩  

2005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的各项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振奋精神求突破,务实开拓抓推进,继续保持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和“十五”计划各项奋斗目标。  

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实现增加值72.50亿元,同比增长10.99%;实现财政总收入78.80亿元(含委托征管企业收入)。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5.02亿元,同比增长21.61%;第三产业比重达64.90%;新增就业岗位34755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33.67%;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7948人,低于控制指标数52人。  

2005年区政府主要抓了七方面工作:  

(一)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5年,着眼于转变区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我们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为动力,聚焦重点地区、重大项目、重点产业,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支柱产业在调整中继续发挥支撑作用。一是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市政府制定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和交易行为,控制了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区房地产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商务、宾馆等项目开发和投资比重逐步提高。二是商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实现商业销售营业额276亿元,同比增长7.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5亿元,同比增长10.23%;商业设施布局和多层次商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区商业生活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梅川路欧亚休闲街入选上海市十大休闲街区。三是都市型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44.15亿元,同比增长9.42%;加强市、区联手,建立了由市政府牵头的“桃浦工业区调整与发展推进联席会议”,促进了工业区的规划改造; “一区一业”包装印刷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加紧建设;新建标准厂房17万平方米;积极支持和推进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8家企业技术中心获得认定,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3家。  

新兴产业形成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坚持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强化产业导向,实施政策聚焦,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普陀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确立了长风生态商务区作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地位。长风生态商务区首批商务楼宇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公共绿地、苏州河亲水岸线等工程建设逐步展开,大渡河路桥主体结构工程已完成。真北组团商贸群绿洲湖畔商务港、兴力达国际博览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长寿综合服务带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一批商务楼宇正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加紧推进,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工作顺利完成。目前,全区在建商务办公等设施项目建筑面积达93.42万平方米。二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初见成效。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本区部分)各大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物流保税中心申办工作抓紧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园区全年引进物流企业和项目90个,总投资1.49亿元。物流产业对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三是科技型产业形成新亮点。进一步深化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与华东师大联手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工作全面启动;武宁科技园区检测、标准化认证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上海天地软件园软件开发、数字媒体等产业特色逐步显现;天地软件园等两个园区被列为上海市创意产业园区。继续大力扶持发展高科技企业,全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全年专利申请1723件。  

(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内外资引进平稳增长。围绕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地区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全面梳理和整合招商引资政策,健全工作制度,探索创新招商方法,注重提高引资质量。全年共引进内资企业1899户,注册资金60.18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5000万元的56户,5000万元—1亿元的14户,1亿元以上的9户。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6个,合同引进外资1.35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坚持积极稳妥、规范透明的原则,规范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改革操作程序,通过挂牌转让,完成上海宏大训练保障器材厂、新长征(集团)公司的转制工作;轻工下放企业改革继续稳步推进,摩士达等公司的资产重组取得进展。坚持政企、政事分开,继续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积极落实国务院及市政府有关意见精神,制定了本区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  

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强化土地市场管理,全面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强化商品质量监督,加强工商执法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商标侵权、商业欺诈以及劳动力中介和房产中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经济秩序。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检查,打击盗版和淫秽书刊、音像制品,规范网吧、文化娱乐等场所的经营行为。  

(三)实施重大城市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城区形象和发展环境。

规划调控和引导作用不断强化。认真贯彻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本区的专业规划、专项规划,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开展了区功能分布规划、苏州河景观规划等专业规划,推进了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加大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  

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积极配合做好中环线等市重大市政设施建设,全面开展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前期工作,部分站点建设已启动。岚皋南块和金迎排水系统建成使用。继续推进区内道路网络建设。认真开展道路排堵保畅工作。旧区改造努力攻坚。完成居民动迁3518户,拆除旧里和农村老宅基23.96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建民村、九间头等重点改造地块的动迁工作,完成8个基地的动迁扫尾。加快建设和筹集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建成和筹集配套商品房面积共32.90万平方米。完成“平改坡”22.3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115.10万平方米。  

环境治理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全面落实市、区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共绿地,实施武宁绿地、建民绿地、苏州河沿岸绿地等一批公共大型绿地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市容环境示范、规范和达标区域创建工作,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加强区域河道综合整治,完成9条河道基本消除黑臭任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桃浦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新建垃圾压缩站9座,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率达到70%。城区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城区综合执法管理成效明显。拆除违法建筑10.78万平方米。  

(四)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城区活动,大力加强社会事业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以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为目标,广泛动员全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全面落实创建达标工作要求。深入开展 “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树文明新风、创文明城区、建和谐家园”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创建工作和长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曹杨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长征镇和区中心医院分别在全国性的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评比中获得先进称号;“五好文明家庭”和各类文明家庭达71%以上。目前,全区已有84%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市、区两级文明小区内。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依法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性科普活动。  

人才强区战略实施取得新进展。加强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紧密协作。加强人才开发基地建设,以上海天地软件园区为载体,建立“上海市普陀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人才服务,不断优化各类人才的创业和工作生活环境。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就。加强公共卫生设施体系建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强医疗卫生管理,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强化医院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区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在全市考核中名列前茅。加强疫情防治工作。以活鸡交易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为重点,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控,认真做好防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预案。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区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可控。第一轮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取得成效,真如镇、长征镇建成全国卫生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取得新成绩。具有普陀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成功举办了全国龙舟月启动仪式暨上海苏州河龙舟赛。广泛开展“运动无限嘉年华十百千万”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完成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完成普陀体育公园一期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区图书信息中心启动建设。  

人民武装、防灾减灾、宗教、对台、对外、侨务、档案、物价、统计、职工权益维护、妇女儿童事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本区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  

(五)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不断加大就业和社会救助保障工作力度。

就业促进工作扎实有力。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万人就业项目”,积极开发“千人”、“百人”就业项目,吸纳失业协保人员4165名。巩固和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切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安置工作,累计建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2354家,从业人员达23532人;“双困”人员全部实现托底安置。以创业促就业,鼓励和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建成开业园区2家。发放失业保险、生活补贴、医疗补贴等各类社会保险金1.09亿元。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失业、下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1590人次,其中,中高层次培训量达65.09%。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74092人。  

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积极开展帮困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至年底,低保覆盖人数18905人,协保生活困难人员5817人,粮油帮困4902人,医疗救助1614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5290万元。推进实施各类职工互助补充医疗保障计划,扩大参保职工和退休人员覆盖面,全年给付保障金1962万余元,49000人次受益。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全区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累计达1105户,全年发放配租租金518.16万元。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  

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推进。实施“守望工程”,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新建、扩建养老机构9家,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总数达到2260张;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全年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达到4455人,政府出资金额达330万元;建成7个示范性老年活动室和24个标准型老年活动室,全区老年活动室总数达到107个。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就业和救助工作,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新建9个社区残疾人“阳光之家”,成立区残疾人艺术团,成功举办区特奥运动会。  

(六)加强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社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服务,健全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推广“一门式”服务,推进社区服务“三网联动”,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社区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发挥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作用,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专业社工、义工队伍运作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全区现有登记义工4258人,其中公务员义工1916人。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扩大社会参与,积极推进落实居委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长寿、曹杨、甘泉街道创建为上海市社区建设模范街道,42个居委会创建为上海市社区建设模范居委会。  

社会稳定进一步巩固。贯彻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和信访行为的“双向规范”。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积极预防和疏导化解信访突出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以社区为基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工作,全面推进预防犯罪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深入开展严打斗争,重点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建立城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加强安全生产、公共场所安全保卫。开展闲置厂房防火安全等专项治理。本区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  

(七)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政府职能“强化、弱化、转化”的要求,加强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规范部门设置,理顺管理职责,对区发改委、国资委、建设交通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机构和职能进行了重新确定。进一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强化依法行政,严格行政许可程序,规范行政许可法律文书,严格行政许可收费标准,完善行政许可公示制度,清理行政处罚实施主体。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强和规范部门财政预算;扩大政府采购实施范围,强化区财政性资金工程建设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办结率明显提高。认真做好区人大代表专用信封的办理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主渠道作用。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全面完成市、区实事项目。  

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公务员选拔录用工作;规范干部退岗工作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加大公务员绩效考核力度。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进一步健全本区惩防体系,加强源头治理腐败工作,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围绕市区重大工程、实事项目等开展执法监察,坚决纠正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2005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整个“十五”时期是普陀区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进步最显著的时期之一,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面、超额完成计划要求。经过这五年的建设发展,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城区形象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较大提高。具体表现在:区级财政收入五年增加了2.54倍;拆除旧里和农村老宅基136.15万平方米,2.3万户居民迁入新居;新增住宅962.22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新增道路里程;新增公共绿地,建成以上公共绿地40幅,人均公共绿地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8%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和服务体系,千人病床数达5.07张;新增就业岗位11.85万个;9个街道、镇全部建成市级文明社区、文明镇。  

回顾这五年的发展,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区情实际,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探索一条既符合中央和上海要求、又具有普陀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科教兴区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必须始终坚持“抓机遇、打基础、兴功能、树形象”的指导方针,认清阶段特征,把握关键环节,重点聚焦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功能定位、产业定向、规划定形、项目定格”的推进方针,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努力实现功能开发、产业开发和形态开发的有机统一;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改革和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普陀区今天的发展、变化来之不易!我们深感这一切都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普陀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区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各兄弟省市驻沪机构,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普陀区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普陀区的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困难,我们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任务还很重;二是重点地区建设推进不够有力,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三是面对动拆迁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破解难题的办法还不多;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任务十分繁重,促进就业的工作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与形势发展要求还有差距,部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将认真研究,落实改进措施。  

二、“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各位代表:  

 2006—2010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承前启后,加快全面建设新普陀进程的关键时期,科学规划普陀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交本次大会审议的《上海市普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是按照中共普陀区委七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关于制定普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完成的。在历时一年多的研究和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广泛征求并吸纳了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老干部以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这部《纲要(草案)》汇集了全区人民的智慧。  

2006年到201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更加和谐,基本形成“商贸普陀”的综合服务功能,基本保持经济在全市中心城区的中等发展水平,基本确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亮丽“西大堂”城市形象,基本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事业体系,基本健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多重保障机制,基本实现全面建设新普陀的奋斗目标,把普陀区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现代化新城区。2006到2010年主要发展预期指标是:区级增加值年均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级增加值比重达到7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  

当前,普陀区已进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面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实现“十一五”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全面促进区域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是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区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和形象。  

三是以长风生态商务区建设为突破口,聚焦五大重点地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基本确立区域功能定位,全面增强区域持续发展动力。  

四是以提升城区文明程度为目标,整合资源,统筹谋划,加大社会事业投资和发展力度,完善公共设施,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五是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六是以现代行政理念为指导,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效能。  

今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的开局年,抓好今年各项工作,对落实“十一五”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区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上海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线,找准定位,积极融入,主动参与,着力提升服务、辐射功能,切实增强区域综合竞争能力,按照“落实、聚焦、突破”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十一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增加值78.30亿元,增长8%;区级财政收入达到49.5亿元,增长10%(原口径);引进内资注册资金50亿元;合同引进外资1亿美元;新建公共绿地;新增劳动就业岗位2600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8000人之内。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切实把握好调整与发展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增强经济运行抗波动能力;切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切实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突破瓶颈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城区文明程度,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扩大就业,加强社会救助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城区建设。  

三、今年的主要工作  

为确保今年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将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实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融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主动参与全市服务业分工,坚持错位竞争,发挥区位优势,以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领域,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经济,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紧紧抓住上海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全面贯彻本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意见,深化、细化本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实施和推进力度。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把引进企业、项目和人才作为关键,面向世界,聚焦长三角,着力打造以国际商贸企业总部为龙头、以长三角地区企业总部集聚和涉外经贸为特色的上海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注重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能级,努力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积极引进和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广告、咨询、评估、设计等专业服务业。积极推进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搬迁和改造,探索发展新型要素市场。突出苏州河生态水景优势,挖掘工业旅游文化资源,积极开发苏州河观光旅游和上海近代工业特色旅游项目。以创意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社区服务业等。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服务、辐射长三角及内陆省市为方向,不断强化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陆港”地位,积极探索和主动加强与本市海港物流、空港物流及长三角地区物流园区的联动发展。着力引进高端物流项目,拓展和完善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园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加强对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和扶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加快发展科技型产业。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全面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继续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积极推进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进一步加强区、校、园战略合作,加快推进以检测和标准化认证为特色的武宁科技园、以国家级综合创新为特点的华东师大科技园、以物流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以及以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为特色的天地软件园等科技园区的建设。  

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大商圈、小中心”的商业规划布局。不断提升“大商圈”的发展内涵,结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商务和商业的融合。坚持便民利民,不断完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加快现代都市型工业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积极推进主题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工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业结构,提高商务办公、宾馆、商业等项目的开发比重,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强化土地管理,引导房地产开发向“节能省地型”方向转变。  

更加突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位置。着眼于提高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增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活力,坚持围绕区域功能定位、重点地区开发和重点产业发展,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引进企业项目的质量。注重引进功能性、示范性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同时,积极为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健全服务规范,强化全过程服务意识,切实做好“安商”、“扶商”工作,支持和帮助引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继续加强与国内各省市相关地区的经济合作和经贸往来。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属国有、集体和轻工下放企业的改制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强化对国有、集体资产的有效监管。改革和创新区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全面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继续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  

(二)着力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重点地区开发。

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区功能和形象的最重要抓手与载体。坚持“功能定位、产业定向、规划定形、项目定格”的推进方针,以项目落地为着力点,坚定不移地推进五大重点地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发展,力争在功能、形态、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实现较大跨越。进一步健全重点地区开发的推进机制和协调机制,破解资金、动拆迁等瓶颈,实现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的重大突破。  

加快长风生态商务区建设。重点推进核心区域国际娱乐中心等项目和商务楼组群的建设,加强协调服务,积极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继续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和商务办公项目用地的出让力度,加快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地下空间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加快长寿综合服务带的功能建设,围绕已建和在建的商务楼宇,积极开展招商工作,推进产业和功能的集聚。加大桃浦都市产业园建设力度,继续推进西北综合物流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尽快促成“物流保税中心”项目批准设立,力争建成海关大厦等项目;市、区联手,加快实施桃浦工业区战略性改造,大力推进工业区内劣势企业的搬迁、调整和改造,积极推进停车场搬迁、环境整治和绿化建设。加快真北组团商贸群建设步伐,抓住中环线建成通车的机遇,积极协调推进绿洲湖畔商务港、兴力达国际博览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早出形象。加大真如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推进力度,抓紧做好方案设计、控详规划编制和启动区的土地招标工作,实现副中心建设的突破。  

(三)着力构筑现代化城区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和增强城区服务辐射功能。

加快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加快构筑区立体化交通体系,全面推进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区内各站点建设,积极开展轨道交通13号线、沪宁城际轨道交通线等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完成中环线西段工程建设,并抓紧实施其周边的大渡河路、光复西路、云岭西路、古浪路(祁连山路—真北路)、武威东路拓宽工程。做好排堵保畅,不断完善区域道路网络。加快跨苏州河桥梁建设,完成大渡河路桥建设,力争祁连山路桥、真光路桥建设工程尽早实施。全面推进长风生态商务区等重点地区的市政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铜川、真南、云岭西等排水系统,努力实现建成区城市排水系统的全覆盖。  

加强动拆迁工作。围绕市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和区重点地区开发,举全区之力推进动拆迁工作,确保重大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实施。坚持“拆、改、留”并举方针,努力改善旧城地区居民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力争旧区改造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建民村、东新村等地块的改造。加大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筹集力度。继续实施老小区综合改造工程。  

强化规划的导向作用。坚持规划引领建设、推进建设、规范建设和服务建设,不断提高城区规划水平。围绕重点地区开发和轨道交通、旧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规划指导和服务。深化、细化规划研究和编制,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  

(四)着力加强环境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

加快市容景观建设。以公共大绿地、景观道路、景观岸线建设为重点,整合景观资源,形成景观体系,大力彰显“水”、“绿”特色,不断提升城区整体形象。基本完成武宁绿地、建民绿地、外环林带和苏州河沿线公共绿地建设;启动桃浦楔形绿地建设。结合苏州河整治三期工程,加快苏州河防汛墙改造,完成白玉路至曹杨路桥、普陀公园至光新路、东新路至武宁路桥、长风地块(2号段、4号段)四段景观岸线建设。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示范、达标区域创建工作。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全面启动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加强中小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区域河道长效调水管理机制。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提高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成日处理800吨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新建垃圾压缩站4座。深化桃浦工业区的污染综合治理。  

进一步探索城区网格化管理新体制,加大对涉及市容、绿化、市政、环保、渣土运输、水务、无障碍设施等方面的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和执法力度,提高城区综合执法管理水平。  

(五)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构建和谐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全面完成上海市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目标,巩固和扩大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努力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广泛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全区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步伐,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开展职前、职后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市民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以软件建设为重点,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德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学校科学管理,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科普工作。  

推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上海市普陀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上海市普陀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深化区域人才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完善人才资源公共服务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卫生行业管理。加快推进人民医院新建综合病房大楼、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治工作。完善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全面启动第二轮建设健康城区五年行动计划。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探索建立统一、高效的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强化对药品、医疗器械的全程监控和对食品流通消费环节的重点监管,确保全区食品、药品持续安全可控。  

全面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群众文化体育团队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引导,打造特色文化体育品牌。办好第五届国际花卉节和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积极备战市十三届运动会。推进区图书信息中心建设,加强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人民武装、防灾减灾、民族、宗教、对台、对外、侨务、档案、物价、统计、职工权益维护、妇女儿童事业等各项工作。  

(六)着力加强就业和社会救助保障,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坚持把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政府和社会责任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就业稳定发展、自主创业大力拓展、托底保障全面完善的劳动就业工作格局。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开业指导,优化创业环境,积极倡导、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承诺托底”机制,积极实现困难人员就业,托底安置率达100%。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加强失业下岗人员的职业培训,进一步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救助保障。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从实际出发,统筹运用各种救助保障政策,探索和建立各种有效的救助机制,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保障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推进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多种养老服务模式;抓好独居老人“守望工程”,健全独居老人结对关心动态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独居老人季度申报制度和三级网络管理制度;新增养老床位250张。切实加强残疾人康复、就业和救助等工作,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积极倡导和鼓励社会办福利事业,鼓励慈善捐赠。  

(七)着力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和谐城区建设。

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认真总结社区建设和管理综合试点的成功经验,按照“群众得实惠,管理出成效,基层有活力”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社区公共管理。完善社区保障和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社区服务体系,完善“一门式”服务。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加强社区公益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探索建立区职能部门指导街道、镇工作的协调机制,理顺条、块关系,提高社区管理效率。探索和加强社区居民自治,进一步完善落实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保障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健全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做好第八届居(村)委会的换届改选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加强社工、义工队伍的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建设。  

积极推进 “平安普陀” 建设。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规范各单位、各部门信访工作。强化工作职责,增强工作合力,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继续加强对信访突出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的疏导化解,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落实对来沪人员的属地管理职责,加强服务、教育和管理,促进来沪人员与城市居民和睦共处。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对“两抢一盗”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严打整治斗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治安处于可控状态。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运作机制。继续推进“城区实时图像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抓好防火、防盗、防爆等安全防范工作,全面提升防范和处置各类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及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中介组织和市场,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和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把该管的事管好。  

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清理与《行政许可法》相违背的收费项目,落实行政许可设定、实施和监督检查等相关配套制度。贯彻实施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  

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告知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执行力。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健全电子政务平台,完善“上海普陀”政府网站。  

进一步规范政府运作机制。强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责任制。坚持和完善政府内部分工负责制,加强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完善各项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和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内部监督,认真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扩大预算编制范围,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  

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公务员的宪法和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的岗位责任和行政行为。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纳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认真抓好落实。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围绕区改革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增强执政为民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发展已经起步。普陀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重大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务实开拓,为创造繁荣、美好、和谐的新普陀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