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智能软件与研发服务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06月30日 来源: 上海普陀

第一部分 ““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总体回顾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发展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发展积淀,普陀区汇集了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华师大、同济大学、上电科、上化院、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等创新资源,集聚了以京东、360、阿里、华为、德邦证券、远东宏信、闻泰信息、阿里影业等知名企业,培育了波克科技、饿了么、收钱吧、碧虎网络等新动能企业,形成了智能制造、数字文化以及金融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也带动了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启动人工智能、新基建、数字经济和在线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发展新引擎。

(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截止2020年底,共实现营业收入348.29亿元年均增长25.54%。其中,44家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9家超10亿元;区域营业收入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达74,总营收占比达90.46%。相关细分领域潜力企业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如从事在线新经济中本地生活的拉扎斯网络和再惠网络,从事内容营销的剧星传媒、飞书深诺,致力专业移动支付的收钱吧、易百信息,提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电科智能、中邮科技,专注智能终端研发的闻泰信息、捷鑫网络,以及移动互联网游戏开发运营的波克科技、柏项网络等,同时创至计算机、云蟾数码、悦锦软件等一些中小规模“互联网+”企业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1:普陀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   单位:亿元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营业总收入

111.7

151.8

182.5

214.5

238.3

348.3

同比增长

17.6%

25.9%

20.23%

17.5%

11.14%

46.16%

 

(二)产业载体建设增量不断增加

““十三五””期间,普陀区确定以武宁轴和“两长地区”作为研发服务业建设重要载体,已有200万平米各类办公载体供企业入驻,为普陀发展研发服务业巨大的增长潜力提供了物理空间。同时也推动了区域内的天地软件园、华大科技园、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新曹杨高新技术产业园、中环商圈等重点区域互补联动,进一步强化了园区、载体的协同发展。截止目前,普陀区共拥有18个产业园区,包括6个科技园区、6个文创园区、6个工业园区,产业载体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性生态初步形成。

(三)政策扶持坚强有力

““十三五””期间,普陀区已形成“3+5+X”的政策体系,从产业、科技和人才三个普惠层面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明确了金融服务业、数字文化、专业服务业、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网络游戏五个重点支持领域,加快区域空间的绿色、开放、协同发展。2020年,修订“3+5+X”产业政策形成《普陀区支持科技创新实施意见》(2020版)并出台《普陀区加快推进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试行)》专项政策,聚焦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游戏、工业互联网及信息安全、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方向,打造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产业高地

二、智能软件产业发展回顾

经过近三年培育,普陀区的智能软件产业总量取得了较大发展。截止““十三五””期末,全区共有智能软件企业4786家,产业营收300亿。在智能软件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引领的相对庞大的企业集群,营收与税收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波克科技、赛韵网络、纳客宝、易百信息、收钱吧等企业表现突出,引领行业总体向上。(一)龙头企业相对集聚

““十三五””期间,普陀区5家企业入围“2020上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百强”13家企业入围“2020上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成长百家”企业名单,分别在全市中心城区中列第4位及第2位18家企业获“2019上海软件企业百强及高成长百家”称号22家企业获“2018上海软件企业百强及高成长百家”称号。波克科技连续四年位列中国互联网企业或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企业百强(2017年第57位,2018年第37位,2019年第49位,2020年第66位),拉扎斯网络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19位。

(二)产业规模发展较快

2020年,普陀区智能软件产业区级税收为5.36亿元,占全区区级税收的6.62%;与智能软件相关联的软件与信息服务营业收入达到348.29亿元,年均增长超25%。

(三)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普陀区目前已经汇聚了包括阿里巴巴、京东、360、波克等在内的行业知名龙头企业,开启了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三、研发服务产业回顾

截止““十三五””期末,全区研发服务业企业3844家,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纳尔科、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上化院、闻泰信息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带动产业上升明显。

(一)功能型创新平台集聚度相对较高

普陀拥有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华师大国家级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中德人工智能合作中心等创新型服务平台,集聚一批智能软件的功能性创新平台,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是上海市“四梁八柱”功能平台的重点布局,同时,拥有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9个。

(二)创新主体活力强

普陀已集聚一批研发服务市场主体,例如中国建材工程集团、上海化工院、上电科、中电科50所、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科研院所,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研发创新主体生态。

(三)研发主体活跃度高

2020年,研发服务业合计区级税收4.33亿元,占全区区级税收的5.36%,研发服务业区税100万以上的企业56家,实现区税3.47亿元,企业数占比1.46%,税收贡献占比达80.14%,前十大代表性企业合计产生区税2.20亿元,税收贡献占比50.81%。

 

综上,普陀区智能软件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具备人才、产业和创新的基础,且产业总体呈加速发展态势。研发服务产业总体处于创新资源相对集聚、功能平台相对集中、创新主体总体活跃、创新成果相对突出的地位,为下一步““十四五””整体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 ““十四五””发展环境

一、宏观发展环境

(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带来的重大产业布局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能源、信息和生命科学三大类相关产业领域的变革,不断推动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间的交互由简单的分工协作向融合驱动发展转变,尤其是近年来智能科技深度融合,为产业链新的分工任务、分工协作机制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普陀区要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紧跟重大科技创新方向,聚焦产业融合突破领域,围绕在线、协同、智能、融合重点方向,深入研究龙头企业在创新突破和产业融合中的重要产业布局,大力推动普陀区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集聚发展。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资产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带来的区域发展模式转变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推进了大数据、区块链、金融科技、新型智慧城市、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等新型社会治理手段不断涌现,深入推动了公共资源开放、数据共享、管理协同,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数据基础。特别是在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重大决策方面,由管实物形态的国有企业向价值形态的国有资本转变,基于区域的产业、政府和资本三维一体驱动发展模式逐步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普陀区要抓住新一轮社会治理和社会资源配置模式转变的重大机遇,聚焦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产业融合机遇,培育新兴产业;紧跟社会资源配置模式转变中的龙头主体、配置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起产业、政府、资本和产业一体化运行模式,实现对战略资源的有效配置,龙头企业的有效承载,重大工程的有效承接。

(三)后疫情下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和模式变革带来的重大调整机遇。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还在持续,对国家治理能力、医疗资源支撑能力和产业链间的协同能力产生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为在线会议、远程办公、研发外包、众包、供应链协同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对在线经济、安全安防等领域也同样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

普陀区要深刻认识新冠疫情影响长期性的特征,进一步引导企业在经营模式、产业链协同方式上围绕防疫常态化升级,同时聚焦在线经济、大数据、在线医疗等领域,服务产业链体系的构建和新的产业链网络生态的建设。

(四)国家“3+1”重大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性机遇。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设立科创板、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和举办进博会是中央交给上海四大新的历史任务和使命。四大战略的实施,可以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载体,更好的集聚全球创新、金融、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

普陀区要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为发展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提供金融资源支持,以新片区为纽带,对接跨国企业,集聚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的跨国公司总部,对接国际市场,推动三大产业对国际服务辐射;以新片区为窗口,对接国际创新人才资源,吸引三大产业的国际创新人才集聚普陀。

二、智能软件发展趋势

(一)技术体系越加成熟,创新焦点越加清晰。在软硬件支撑层方面,在多元计算能力的复合架构TPU芯片、以及芯片设计仿真软件、底层开放架构操作系统、学习训练平台等成为下一轮热点;在感知识别层方面,与云端、边缘端融合的识别计算架构逐步成为主流;在智能处理层方面,数据架构逐步成为热点,数据池、数据化、数据引擎技术方兴未艾;在智能应用层方面,数字孪生成为共识,基于数字孪生的大规模应用以及仿真应用仍处于推进期。

(二)智能软件产业软硬件产品形态相互渗透,软件研发占比不断提高。智能科技的发展,在技术体系上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流程处理和分析架构,向感知、处理、决策、控制、执行的闭环场景化架构转变,软件架构和硬件架构相互进化。各类智能科技公司研发人员占比中,软件研发人员占比普遍超过70%。智能科技应用深化对数据、模型和引擎的依赖度的提高,数据资源龙头企业在智能科技进一步发展中优势越加明显,基于数据、模型、算法和引擎的研发在智能科技中占比和复用度不断提高,智能软件研发成为独立业务形态的发展空间巨大。

(三)智能软件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行业融合度不断提高。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将催生10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场规模,智能制造领域达到7.2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5%以上。智能科技龙头企业通过业务扩张性、数据渗透性、产品规模性和资本驱动性的优势,不断向各个领域渗透,不断赋能各个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立法、标准、检测认证体系以及市场接受度的提高,融合度还在快速提升。

三、研发服务发展趋势

(一)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服务业产业增速态势持续向好。欧盟委员会发布2018年度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数据显示,前100名高研发投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达到10.38%,研发强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是制药与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包括芯片软件与计算机服务),其中研发强度最高的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新基制药达到39.8%。据国家和上海市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长超过10%,上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6%。

(二)中国特别是长三角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增长较快,本土研发机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新兴产业大规模集聚区,为研发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创新策源地,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三)新基建、在线经济、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助推经济发展,为研发服务产业注入新活力。新基建的开启,在线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投入,同时上海出台《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12大重点发展领域,工业互联网、在线金融、在线文娱、在线办公、在线研发等也呈现更多的发展机遇,为研发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普陀区智能软件与研发服务发展优势

(一)多样化的创新资源及平台集聚优势。普陀已形成“一轴两翼”的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5G创新应用示范区等;园区载体平台,共有18个园区,包括6个科技园、6个工业园和6个文创园,上海市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市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两大功能平台。同时拥有华师大、同济大学2所985高校以及上电科、上化院等科研院所17家。此外,市场创新主体众多,截止2020年5月,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7家,市区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33家等市场主体。

(二)突出的区位和载体空间优势。普陀区是上海城市中心城区,临近虹桥交通枢纽,区内拥有外环、中环、内环等快速干道通道,往西与沪宁高速连通,往北与沪嘉高速连通,并拥有上海西站,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重要节点枢纽,武宁路地下快速交通建设,强化普陀在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节点地位,同时拥有3、4、7、11、1315号线轨道,及正在建设14号线轨道。在载体方面,普陀区商务办公面积达到356万平方米,各类园区总面积达到248.23万平方米,其中部分园区资源利用能级较低,未来将为产业能级提升提供广阔的空间。此外,桃浦智创城正在开发建设,面积达到7.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达到4.2平方公里,具有430万平方米的开发建设量,桃浦智创城的开发将为普陀智能软件、研发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载体空间。

(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及头部企业相对集聚的优势。中以(上海)创新园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是国家对普陀的重大战略布局。同时近年来随着阿里、360、京东、华为、闻泰等国内知名头部企业在普陀集聚,智能软件与研发服务产业的战略引领优势正在逐步凸显。

五、普陀区智能软件与研发服务发展瓶颈

(一)产业集约度和载体产业能级不高。普陀产业园区产业集约度不高,与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技术开发区和漕河泾开发区相比,缺乏高能级载体和产业园区,国家级园区较少,大部分都是镇级园区;甲级商务楼宇较少,除环球港、品尊国际外,整体品质偏低,难以吸引跨国企业或国内外龙头企业。缺乏国际化、专业化园区和楼宇运营主体,专业、资质和资源集成能力弱。

(二)头部企业和高端人才依然缺乏。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都是依赖龙头牵引发展的领域,头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对于技术、数据、人才、资本等相关产业要素资源可以起到生态化集聚作用,普陀目前已经集聚了包括阿里、京东、360、华为等头部企业,但在高端人才方面,现有的人才政策和产业发展需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产业要素融合度不足。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在办公载体、行业组织、园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方面进一步融合发展。在园区与资本的融合度方面,政府、园区和企业间的关系随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模式的转变也将变的更加融合。普陀区已设有相应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园区作为一线服务平台,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对了解,在企业发展早期有较多的早期投资机会参与,在企业发展后期可以借助政府主权风险投资基金深度助推企业发展,而目前的风险投资基金中园区作为LP(有限合伙人)较少,园区作为GP(普通合伙人)相对不足。

(四)产业营商环境有待优化。需进一步优化产业战略、产业人文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园区楼宇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区里考核主要以税收贡献为主,使得园区和楼宇产业导向不清晰,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招商引资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招商部门众多,有园区招商部门、地区招商部门、区政府部门等,需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同机制。

 


第三部分 ““十四五””总体发展思路

一、总体思路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总体要求,贯彻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大力发展新基建、在线新经济和人工智能的总体布局要求,按照区委和区政府提出打造“三地一极”的目标定位,打造“苏河水岸生态宜居地、国际创新合作承载地、长三角一体化创新企业总部集聚地、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发展”总体布局的要求,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集聚优势,推动现有园区转型升级,创建若干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特色产业园,以主体培育为中心、科技创新为动力、载体建设为支撑、招商引资为抓手,通过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能级的贡献度和显示度,为“四大品牌”特色承载区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创新突破

要把创新作为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发展第一动力,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聚焦国家和产业重点创新方向,聚焦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战略,推动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二)坚持头部引领

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好龙头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突显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龙头企业的资源、影响和集聚效应,大力鼓励和支持普陀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的龙头企业间的市场合作,促进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发展。

(三)坚持聚焦重点

全面实践集约集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总部经济,抢占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的高附加值环节,提升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经济密度,提升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能级,为普陀建设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四大品牌“的特色承载区提供有力支撑。

(四)坚持产业集聚

围绕龙头企业和产业载体,按照细分领域和龙头企业业务形态构建产业集聚,通过集聚的发展模式,推动生态要素的融合,从而形成产业整体服务、辐射和带动能力。

(五)坚持融合发展

加强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与上海市兄弟区和长三角地区产业联动发展,推动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在线经济、新基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间的融合发展,以融合促进产业的业态创新,拓展智能产业发展空间。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末,集聚一批产业头部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载体,提升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四个一批”的建设,提高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的经济密度,使产业规模和税收贡献实现双提升,产业集约集聚程度、显示度和贡献度不断提高,使智能软件、研发服务产业发展成为普陀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把普陀打造成上海智能软件产业和研发服务产业的创新高地和重要承载区,全心助力实现“苏河水岸生态宜居地、国际创新合作承载地、长三角一体化创新企业总部集聚地、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发展”的宏伟目标。

(二)具体目标

““十四五””末,智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超过700亿,区级税收贡献占比达12%以上,落地重大项目5个以上,形成产业基地5个以上;研发服务产业营收力争超过500亿,区级税收贡献占比8%以上,落地重大项目3个以上,形成产业基地3个以上。累计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新增市区小巨人75家,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7%。

 


第四部分 产业规划布局

一、智能软件产业规划布局

(一)产业领域布局

1、大力发展智能支撑软件。一方面,依托天地软件园和“三长”地区,集聚国内外以支撑性软件和基础性软件为重点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到普陀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培育壮大阿里、京东、360、华为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产业生态,服务国家战略,在智能支撑软件领域取得突破。此外,依托中以(上海)创新园等园区,吸引以色列等国际人工智能项目落户普陀。

2、大力发展感知识别软件。依托华师大科技园、天地软件园等载体,针对智能软件应用中涉及的AR/VR、智能终端、人机交互等产品,通过创新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产业联盟建设,集聚龙头企业,进一步培育壮大闻泰信息、碧虎网络、熠知电子等相关企业,对感知识别软件的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3、大力推进智能处理软件技术创新。依托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及武宁科技园,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等平台载体,发挥普陀数据处理和智能算法发明积淀优势,集聚与数据、算法相关的研发总部企业,大力发展为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在线经济和数字经济提供支撑的配套智能处理软件。

4、重点聚焦新基建、在线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科技金融等智能应用软件。依托华师大科技园、天地软件园等园区载体,围绕应用领域,推动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波克城市等龙头企业向人工智能软件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应用企业,面向新基建、在线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重点方向,围绕5G、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计算平台等领域,促进重点领域与智能软件的融合发展。

(二)产业空间布局

1、转型一批产业空间载体

天地科技园。““十四五””期间该园区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以数字经济、智能软件等科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华为生态谷落户天地科技园为契机,共同搭建网络视听产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加快推进5G商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重大项目落地。

新曹杨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推进园区转型发展,推动园区存量工业用地腾笼换鸟,依托普陀功能型平台等资源,招引“智能+行业”企业总部落户,大力发展智能应用软件,重点发展支撑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产品运行的智能软件。

2、提升一批产业空间载体

天地软件园。依托现有基地的产业基础,进一步聚焦数字经济、在线经济智能制造、文化影视、科技金融等领域,发挥其在园区经营、企业服务和股权投资的综合优势,围绕龙头企业,发挥优势产业,开展园区内部产业集聚区建设。

华师大科技园。依托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华师大软件工程学院等科技创新资源,吸引国内外智能软件龙头企业,打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人机交互等智能软件集聚区。依托华师大教育资源,搭建政企校合作公共信息平台,推动园区软件信息服务企业与华师大教育资源合作,大力发展聚焦教育的AR/VR智能软件产业以及AR/VR研发总部。

谈家28文化信息港。依托现有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基础,鼓励支持现有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向智能软件拓展延伸,聚焦点掌文化等重点企业,发挥其纳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在产学研、投融资、信息服务、企业孵化等方面的服务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智能+文化”的智能应用产业集聚区。

武宁科技园。凭借上电科在智能电器、电机及系统节能、舰船电机电器、电器电机等领域检测检验优势,大力发展检验检测服务,成为检验检测服务集聚。同时,依托上海市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机器人国评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集聚智能制造企业,加强与武宁轴沿线科研院所联动,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为重点的智能软件服务。

3、创建一批产业空间载体

中以(上海)创新园。充分发挥中国与以色列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优势,加快推进园区载体建设,集聚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同时发挥普陀区位优势,发挥金字招牌的产业带动效应。

打造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产业集聚区。围绕智能软件相关龙头企业,重点开展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闻天下创新中心、波克城市总部、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供应链中心、360华东区大安全产业园、京东智联中心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以龙头企业为焦点,加快相关产业集聚,形成主题鲜明,产业定位明确的产业集聚区。

二、研发服务产业规划布局

  (一)产业领域布局

1、聚焦智能装备、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检测检验测试认证服务集聚。依托上电科、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发挥好机器人国评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系统产品质量监督中心、长三角区域离散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等作用,集聚国内检测检验机构或企业落户普陀,打造检测检验测试认证服务业集聚区。

2、聚集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品,营造服务型制造研发总部产业生态。充分发挥同济普陀园、上化院等科研院所和载体的带动溢出效应,发展实验室经济,推动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化工院等建设高标准实验室,引进一流的创新型实验室企业为载体,凝聚高层次人才,吸纳一批技术研发总部和运营总部,发挥研发成本和市场服务的综合优势,营造研发总部产业生态。

3、聚焦新基建,打造设计和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新业态。围绕新基建发展,依托中国建材工程集团、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发挥普陀工业积淀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工程设计服务和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推动研发服务与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方面的融合发展。

4、聚焦科技创新服务,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依托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载体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公共平台,集聚以色列等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企业或机构,以及国内知名转移服务机构,把普陀打造成为以色列等国际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节点枢纽和长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集聚区。

5、聚焦产权和业务交易服务,打造多元化产业化服务平台。依托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的地位优势,支持开展产业交易大数据工程,深入挖掘行业资产、项目交易信息价值,强化自身与普陀区配套企业间的联动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过程中的科学选择能力和对已有企业的配套服务能力。

(二)产业空间布局

1、转型一批产业空间载体

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依托同济大学医学院,以及原上海铁道大学科技资源,加强区校合作,以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为纽带,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生命健康等研发服务产业,鼓励支持同济大学研究团队在科技园创新创业,把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打造成为以轨道交通、生命科学为重点领域的研发服务特色产业园。

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施耐德工控、穆尔电子、中南光电等重点骨干企业,发挥来谷科创中心孵化器等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推进产业园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招引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服务型制造研发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研发基地。

2、提升一批产业空间载体

武宁科技轴沿线科研机构依托上电科、中电五十所、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邮政院、市测绘院等大院大所,重点发展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化工业设计、科学与技术设计、工程勘察设计等研发设计服务。

长风科技园。发挥上化院科研资源和化工检验检测优势,招引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入驻,提高生命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研发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打造新材料、新型节能环保产品等研发中心和检测检验中心。

3、创建一批产业空间载体

中以(上海)创新园。着力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转移服务机构入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产业,建成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枢纽节点,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集聚区。

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空天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国际前沿科研优势,通过科技项目转化的发展模式,打造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生态,通过“长三角云上科创”平台,“大数据+”智能匹配,为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专家技术,云端整合全球智力资源,落地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研发基地。依托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在建筑设计、节能服务、项目管理方面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展研发、设计和服务外包产业,打造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研发服务产业集聚区。

华东电力研发总部依托华东电力设计院在勘察设计、研发服务方面的行业优势,加快相关研发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打造以电力设计、新能源等为主的综合性研发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三、功能配套布局

1、华师大科技园。依托华师大在教育、培训方面的优势,推动华师大科技园软件信息服务企业与华师大教育资源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依托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内的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源,发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纽带作用,加大与产业间的联动沟通,为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对接、资本市场沟通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3、桃浦智创城。依托桃浦智创城在商业、居住等方面生活配套,在医院、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性配套,以及在物流、后勤服务等方面的产品配套,为白领生活、企业运营等提供配套服务。


第五部分 产业重点任务

   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打响中以(上海)创新园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两大金字招牌为核心的创新品牌,完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功能,增强对海外人才、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功能创新平台的吸引力。支持龙头、特色企业自主创新,发挥龙头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支持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市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设计中心、工程中心等。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市有关专项资金项目。鼓励高校专家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吸引更多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和中小板上市。

二、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产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空间所在。打响以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名园,分类推动“三个一批”转型升级,为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提供载体支撑。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园区,加快推进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围绕打造成为以色列创新成果转化的“催化器”、中以创新合作实体的“承载器”、中以创新合作项目的“宣介器”的功能定位,推进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开发建设运营模式,尽快发挥中以(上海)创新园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完善产业园区发展环境,聚焦园区各类人才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完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最具吸引力的产业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开展普陀特色的园区文化品牌建设。

三、提升市场主体能力

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着力培育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研究制定企业培育计划及相关支持政策措施,在融资服务、人才、市场需求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增强企业根植性,培育一批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有代表性的企业。推动传统产业主体转型发展,支持普陀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龙头企业如波克科技、收钱吧等向智能软件转型升级,引领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中小企业向智能软件转型升级;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如上电科、上化院等研发机构与社会资本战略投资者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为各类主体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支撑,大力发展研发服务。构建大中小企业共生生态系统,形成大中小企业发展分工协作配套产业生态系统,推动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大中小企业间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四、提升平台建设质量

融合合作是加快推进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推进国际化产业合作,紧紧抓住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重大机遇,加强对以色列招商引资引智,推动中以产业合作,把普陀打造成为中以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充分发挥武宁路地处G2大动脉入城口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挥普陀区位优势和空间优势,鼓励支持智能软件与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共同开拓长三角市场。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引领,搭建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市场信息公共平台,推进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市场信息共享共用,促进各类产业要素间的融合发展。

五、提升营商环境氛围

聚焦龙头和创新型企业,落实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工作,提升企业服务能力。研究产业生态,邀请相关国家级、市级产业支撑机构开展产业战略咨询,画出产业地图,加强产业研究,拓展信用服务领域,完善企业金融服务协调机制,改善创新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加强产业招商力度,组建区级招商引资推介专业化团队,推进内外部招商,强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以商引商,推动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上海展览博览等优势,加强与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功能性展览展会合作交流,加强普陀发展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招商推介,精准对接潜在投资方,提升招商有效性和精准性。营造人文生态,切实增强与企业家对话的能力,发挥行业协会和联盟作用,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企业家氛围,打造有特色的企业家人才培训体系。

第六部分 重大项目布局

一、智能软件领域

(一)360华东区大安全产业园

打造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开展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等项目建设。共建国家安全大脑,基于网络安全大数据构建本地智能安全研发、态势感知、安全运营、应急响应四大中心,落地360核心安全能力,协力打造本地优势网络安全能力。打造本地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并通过漏洞管理平台、实战攻防靶场、人才培训基地、青少年科普基地、国产化AK检测适配中心以及国家级安全域名解析中心六大赋能支撑。设立网络安全生态基金,投资孵化具有国际性质的网络安全企业,并推动相关企业深度参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联合以色列就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研究合作,成立中以网络安全科技创新中心,建立起政、产、学、研、用的大安全产业生态。

(二)京东智联云中心

京东智联云是京东集团旗下的智能技术提供商,依托京东集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业务实践和技术积淀,形成了从基础平台搭建、业务咨询规划,业务平台建设到运营维护的科技生态格局,提供包含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多云、安全、可信赖的基础云服务;并以智能供应链为抓手,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互联网应用云服务。将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目标,重点发展上海本地电商、人工智能、数字文化等产业,共建数字经济产业中心、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数字经济大数据中心,推动普陀智慧城市建设,为普陀区企业的发展提供网联、数联和智联的全力支持,助力普陀产业转型升级。

(三)闻天下创新中心

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发挥公司产业资源优势和自主创新优势,通过集聚产业人才,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进一步吸引闻泰科技的创新战略布局,打造成一个国际领先的智能硬件和智能终端产品的创新中心。闻天下创新中心将引入投资企业总部、科创企业研发中心、5G技术研发基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建设适合企业总部入住的甲级办公楼及其配套服务设施。

(四)天地科技园

园区建成后将形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作为主导的科创产业园,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园区将重点聚焦视听新媒体产业,借助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华为生态谷落户天地科技园的契机,共同搭建网络视听产业的合作交流平台,立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形成大数据及互联网+、动漫游戏、文化影视、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五大产业集聚。

(五)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

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系统及产品质检中心、长三角区域离散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两大国家级重点项目建设,聚焦工业安全与信息安全的融合,完成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争取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分实验室、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创新中心(华东分中心)、国家级网络安全大脑长江经济带中心节点、上海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安全DNS解析中心、国家级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提升我区在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中的显示度。

(六)波克城市总部

以波克科技为业务本体,围绕智慧城市推进“游戏+”发展战略,利用游戏行业技术能力和资源为其他产业赋能,重点聚焦“游戏+公益”、“游戏+医疗”、“游戏+体育”、“游戏+科普”等领域,推进与复旦大学、华师大等高校的深度合作,聚焦轻度认知障碍(MCI)筛查与康复领域开展课题研究来进一步拓展与游戏融合新项目,努力构建以游戏产业为核心,多产业交融发展的互联网新生态。

 

二、研发服务领域

(一)中以(上海)创新园

园区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领域,以“产城深度融合、低碳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人性化”为发展理念,以中以创新技术研发与交流、创新成果转化与交易、创新产业培育与孵化等工作为抓手,通过中以双方创新机构和创业团队“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等方式加快产业集聚,支持科技成果按照市场规律到长三角乃至更大的区域内实现产业化落地,同时将引领普陀桃浦地区的形象提升和产业升级。

(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

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区域研究和人才培养为目标,采取“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空天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为重点构建技术支撑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长三角云上科创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发起技术转化创投基金促进成果转化,促进全球高科技成果在上海和长三角培育和转化,服务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三)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供应链中心

中心将在桃浦西北物流园承担阿里数字农业批发和结算、智慧仓储以及数字农业供应链技术研发等多项重要功能,强化在农业及农产品领域的相关技术服务、研发服务和支撑服务能力体系的建设,形成能够覆盖长三角及全国的农业智能数据综合服务体系。

(四)长风科技园

以国际尖端科技创新孵化综合体建设为核心,聚焦先进材料、生命健康、公共安全、节能环保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将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创新服务等多元功能有机融合,打造上化院特色的上海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积极促进长三角和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创新,努力成为科技成果的策源地、科技成果的孵化地;面向科创板,培育科创型企业,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努力成为科创领域“上海服务”的新标杆。

(五)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研发基地

依托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在建筑设计、节能服务、项目管理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区域和产业优势,深化玻璃设计院、机电设备开发研究院、建筑设计院以及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光电玻璃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的作用,聚焦产业链高端进行工程技术的集成开发,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步伐。鼓励“创新团队”来创建各类科研平台,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发挥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科技优势,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研发服务产业集聚区。

(六)华东电力研发总部

依托华东电力设计院在电力系统规划、环保、火电、核电、新能源等领域的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争取建设成为具备提供综合性系统性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提供多元化服务和全过程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与技术的持续创新升级能力,具备提供全球化服务的能力的综合性工程咨询公司,并以优势技术为带动,加快相关研发服务业的产业集聚。

第七部分 保障措施

紧紧围绕普陀智能软件与研发服务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人才集聚,完善财政产业支持政策,为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一、政策服务保障

(一)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

“3+5+X”政策基础上,聚焦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发展,研究出台进一步优化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发展政策,对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所需的人才、金融等要素提供政策支持。

(二)加强产业跟踪服务

围绕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业遇到的问题瓶颈,强化产业创新协调机制,完善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统计体系,加强对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跟踪分析,为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政策支持提供支撑。

(三)着力强化公共服务

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能力,完善“随申办”“市企业服务云”“市投资促进平台”等在线签署等模式创新。着力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运行体系,培育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相关专业化供应商。

二、高端人才保障

(一)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优先解决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发展急需人才落户、子女就学、住房租赁等需求。着力解决青年人才的居住问题,千方百计增加青年创客、归国留学生、应届毕业生等青年人才群体的人才公寓供应。

(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高品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才对高品质公共服务的需求。同时,加大政府对企业人才培育投入,鼓励支持企业加强人才培育,增强普陀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加强招才引智支持

对接上海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普陀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政策措施,增强普陀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为普陀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三、土地供给保障

(一)强化重大产业项目土地资源保障

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的用地指标、能耗指标和环境容量。对经认定的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能耗指标和环境容量统筹安排。对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业重点产业领域的重点产业项目,可实行先供地,后由市、区结算用地指标的办法。

(二)建设特色产业园区

结合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在线经济和新基建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创建工作,依据全市产业地图布局,通过对老厂房、老仓库、工业标准厂房和商务楼宇等存量资源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错位、相对集聚的特色产业园区,构建以智能软件产业为核心,集平台、技术、应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四、资金支持保障

(一)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聚焦资金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加大科技、产业专项统筹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资本金、贷款贴息、委托贷款等多种方式,聚焦支持、连续支持、精准支持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聚焦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

(二)设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资金在风险投资设立中的杠杆性、引导性作用,推动普陀区国有企业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围绕在线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基建等领域,为创新项目发展提供资本、资源和资金的支持,为重大项目推进提供资源、资本和政策的一体化配套支持。

(三)加强产融对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项目融资需求,制定专项融资方案,优化融资结构,加强金融服务。设立面向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业的中长期信贷专项资金,用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政策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五、营商环境保障

(一)建立完善企业精准化服务机制

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尤其对企业准入前、营运和退出的关键节点,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企业服务,完善企业诉求汇总、跨部门协作与跟踪督办机制,开通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发展绿色政务服务通道,针对大项目、大企业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优化产业建设项目政务服务

聚焦产业项目建设中的痛点堵点,优化产业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加快推进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低效利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提升产业园区能级。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以司法保护为核心、市场监督为重点、行业自律为支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区级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申请相关服务,为智能软件和研发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