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环商贸区功能““十三五””规划

2017年06月08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提升中环商贸区功能““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中环商贸区发展历程

中环商贸区以1996年沪宁高速通车、麦德龙入驻为起点,于2003年启动规划,最初命名真北商务区,2005年改称真北组团商贸群,2007年改称中环组团商贸群,2008年改称中环商贸商务区。2012年,根据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正式定名为中环商贸区,并就区域范围和功能定位作了进一步扩容和整合,融合了长征南部地区的主要经济板块,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环商贸区已成长为集商贸、科技、总部于一体的上海市级商圈,2015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中环商贸区的历史沿革

1996年:以沪宁高速通车、麦德龙入驻为发展起点

2003年:启动规划,最初命名真北商务区

2005年:改称真北组团商贸群

2007年:改称中环组团商贸群

2008年:改称中环商贸商务区

2012年:根据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正式定名为中环商贸区,并就区域范围和功能定位作了进一步扩容和整合,融合了长征南部地区中环商业中心、天地软件园、华大科技园、中小企业总部社区等主要经济板块。

(二)““十二五””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在普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环商贸区“一轴两翼”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商贸科技功能更加凸显,在全市商圈和CBD建设中后发优势明显,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一是经济保持良好增势。2015年区级税收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商贸业、现代服务业、科技产业实现区级税收分别为3.49亿元、2.76亿元和1.53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引进外资6.16亿美元,引进内资174.4亿元。二是商贸、科技及文化功能突出。2014年,中环市级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5.3%,增幅在市级商圈列第三位,比市级商圈平均增幅高6.1个百分点,中环商贸区的市级商业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天地科技谷区域内的天地软件园、新曹杨高新技术园区和华大科技园集聚了IT软件开发、动漫制作、手机游戏、文化创意等一批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2015年,中环商贸区成功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7个智慧商圈创建活动试点区域之一。

2、区域开发稳步推进。一是功能形态继续提升。“一轴两翼”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近铁城市广场、农工商118、绿洲中环、中环商务广场(友谊商店)等一批商业功能项目出形象、出功能,天地软件园、华大科技园以及新曹杨高新技术园区共同组成的东翼科技板块加速成长。二是楼宇建设有序推进。利用工业厂房改造拓展楼宇资源,建设华大科技园、金环商务花园,国际汽车展示结算中心、中小企业总部社区服务中心大厦等重点项目也基本完工。目前区域内已经投入使用的商业商务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三是交通设施加快布局。挖掘现有交通资源潜力,真光路增加机动车道,真光路、梅川路设置道路中间隔离栏,建设环形人行天桥,增设停车诱导系统,不断优化区域内的交通组织方式。

3、产业特色亮点凸显。一是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区域集聚了麦德龙亚洲总部、农工商超市集团总部、联华总部等大型商贸企业总部以及一批新兴的电商企业。传统商贸企业通过自建网购平台或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方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互融互促的效应加快显现。二是科技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依托天地软件园,在软件和信息服务、动漫、手机游戏等领域形成集聚效应,尤其是在手机游戏领域,Unity天地港、微软游戏创新中心两个功能性平台项目已正式启动。三是“四新”经济产业初步集聚。智慧照明产业领域,吸引了行业巨头科瑞照明与璐玛中国照明公司入驻天地软件园。智能硬件产业领域,形成MICO(嵌入式无线模块)联盟。光伏发电产业领域,成立了光伏发电产业联盟,引导光伏发电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

4、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一是生活配套更加成熟。商贸区内人才公寓、中高端住宅种类齐全,公共租赁住房4000多套,拥有大型超市、酒店和社区服务等,为周边居民和入驻企业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性配套服务。二是科教文体资源优势明显。商贸区周边集聚了华东师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晋元中学、曹杨二中、长征中学等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中环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一期项目,设置了大型书城、图书馆、音乐厅、体育健身等文化体育设施。三是智慧商圈与智慧社区有机结合。中环商贸区地理位置属长征镇,结合长征镇智慧社区建设,整合资源,探索智慧商圈与智慧社区的有机结合,建立智能化便民生活型商圈,直接惠及周边30万居民和在商圈工作的商务人士。

(三)面临的瓶颈问题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中环商贸区还面临一些瓶颈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交通瓶颈依然突出。周边干道承担过境、集散交通功能压力较大,路网密度低、断头路多,道路网络系统性差,区域内、外部交通不够顺畅,人行交通系统不完善,集散能力较弱。二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对房地产的依赖性较强,占区级税收比重超过40%;总部经济主要依靠传统商贸企业,商贸业国际化水平较低,O2O转型缺少抓手;科技型企业散而不强,科技产业所占经济比重仍然较低。三是配套服务有待提升。与中心城区地位相匹配的高端楼宇资源不多,物业管理水平不高;大量工业厂房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运营管理低端低效,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四是土地问题亟待解决。土地产权性质复杂,涉及企业、村队集体组织、农民等多方利益主体,利益协调难度大;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控详规划未获批复,土地二次开发受阻。

二、““十三五””环境分析

经过多年发展,中环商贸区积累了自身的发展优势:如载体资源丰富,商贸区内有上海中心城区仅剩的可供整体开发的工业用地,从中高端商务楼到标准厂房一应俱全;产业基础牢固,商贸区内集聚了一批知名的商贸和科技型企业,商贸和科技两大产业在全市占有一定地位;区位优势明显,商贸区交通便捷,周边高速公路、铁路、外环、中环、内环等五环汇聚,区域内及周边在建和已建的轨交有7条。未来五年,是中环商贸区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打造科技创新功能的关键时期,要着力放大现有优势,同时积极应对外部宏观经济形势波动、普陀发展战略调整、传统商贸业与互联网经济深度融合等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

1、新要求。一是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新要求。中环商贸区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上海智慧商圈试点区域,肩负在全市乃至全国试点示范的重任,区委区政府要求中环商贸区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快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打造中环智慧商圈,推动商业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二是适应普陀战略发展定位调整的新要求。普陀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战略目标,中环商贸区作为普陀科技创新“一轴两翼”功能布局中“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陀商贸转型与科技创新的核心区,承载着科创驱动转型的重要功能。三是顺应上海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的新要求。《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存量土地,实现提升城市功能、激发都市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魅力,并对土地性质的兼容与转换、公共性设施复合集约设置、建筑高度适当调整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要求,相关政策为中环商贸区尤其是西翼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新机遇。一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产业机遇。新一轮产业革命推动传统商贸业和信息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形成极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中环商贸区的发展方向与国家“互联网+”计划和上海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四新“经济等战略方向深度契合。二是自贸试验区推广示范的先行机遇。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快推动制度创新,相关试点政策复制、推广工作加快推进,普陀区已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推广示范区和跨境电商业务区,为中环加快商贸转型、发展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环境。三是自身能级孕育的聚变机遇。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环商贸区已形成较为坚实的基础优势,一批具有平台性和枢纽性的企业、基金、孵化器等集聚,构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天地软件园、华大科技园蓬勃发展,周边大院大所资源密集,新曹杨等区域土地产权统一等为中环商贸区转型提供重要保障。

3、新挑战。一是传统商贸业转型面临挑战。中环商贸区有一批体量较大的传统实体型商贸企业,在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冲击下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亟待探索O2O、体验经济等新的发展模式,但传统商贸企业O2O转型的成功案例尚不多见,发展体验经济同样艰难。二是周边商贸区竞争日趋激烈。周边地区商业商务竞争进一步加剧,虹桥商务区、长风生态商务区、桃浦科技智慧城、中山公园商圈、月星环球港等加快发展,对客流、产业、功能、人才等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三、““十三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中环商贸区要把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城市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普陀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目标定位以及构建科技创新“一轴两翼”功能布局,坚持商贸转型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新兴产业与科技型企业发展,加快商贸企业总部和创新类功能机构集聚,加快文化科技产业发展及文化功能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上海中心城区独具魅力的智慧商圈、创新天地、文化高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开放对接、联动发展。发挥中环商贸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与自贸试验区,打造国际化、高品质的营商环境,主动服务长三角商贸型、科创型、中小型总部企业,充分体现区域作为上海辐射联动长三角的窗口功能,以及服务长三角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跳板作用。同时,加强与普陀其他重点区域的联动,共同推进转型发展,构建功能优势互补的整体区域格局。

——坚持智慧引领、特色发展。顺应信息化、互联网发展趋势,高起点规划建设中环商贸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上海智慧商圈,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对传统商贸服务业能级提升的作用,在商业综合体发展以及传统商业街区改造中,注重融入文化、时尚、主题、体验等元素,率先打造成为上海一流的智慧商圈。

——坚持创新创业、转型发展。把握创新转型发展的大方向,依托区域天地科技谷、华大科技园等载体功能,强化资源整合与政策聚合,加快形成中心城区高品质的创新环境与创业平台,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打造普陀创新创业功能凸显的活力区。

——坚持功能复合、统筹发展。完善区域开发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各功能板块之间的产业融合与功能复合,加大区域内企业、土地、市场等资源统筹利用力度,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构建适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打造宜业宜居宜创的城市功能。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中环商贸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改善,产业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传统商业加快转型,科技产业加快集聚,“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稳步提升,加快形成以商贸、科技、文化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十三五””期间,中环商贸区区级税收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

1、智慧商圈功能凸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商场和重点公共区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停车引导、导购导航、移动支付等智能服务得到充分应用,商圈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基本建成,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智慧商圈。到2020年,重点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重商场及办公区域智能引导车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五年累计引进100家以上电子商务企业。

2、创新天地形成特色。科技创新平台型企业快速集聚,移动游戏、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教育科技等新兴业态加快成长,以天地软件园为核心的中环创新天地品牌初具影响力。到2020年,研发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不断涌现,引进或培育科技型上市企业10家,众创空间数量达到15个。

3、文化高地加快形成。弥补文化发展短板,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布局文化功能设施,加快形成中环商贸区文化品牌效应。““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文化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到2020年,文化产业税收占区级税收比重达到6%以上。

4、总部社区能级提升。加快形成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企业总部集聚的良好局面,大力引进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型功能机构,重点吸引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到2020年,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家、国内企业总部20家。

5、设施环境更加完善。通过区域环境品质的改善来集聚资源、集聚企业、集聚人才、吸引消费。到2020年,区域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五年累计新增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

中环商贸区““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

单位

目标

备注

综合

实力


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

%

8

常规指标(促转型)


新增亿元楼数量

5

常规指标(促转型)


五年累计引进外资金额

亿美元

4

常规指标(促转型)

智慧商圈


商贸企业实现O2O转型比例

95以上

新型指标(促转型)


累计引进电子商务企业数量

100

新型指标(促转型)


重点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率

%

100

新型指标(促转型)


重点商场及办公区域智能引导车位覆盖率

%

95以上

新型指标(补短板)

创新天地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10

常规指标(促转型)


新增科技型上市企业数量

10

常规指标(促转型)


众创空间数量

15

常规指标(促转型)


企业获得创业投资金额

亿元

20

新型指标(促转型)

文化

高地


文化产业税收占区级税收比重

%

6-8

常规指标(促转型)


五年累计新增文化设施面积

平方米

5000

常规指标(补短板)

总部社区


跨国公司总部数量

5

常规指标(促转型)


国内企业总部数量

20

常规指标(促转型)


总部经济税收贡献率

%

30

常规指标(促转型)

生态环境


五年累计新增绿地面积

平方米

5000

常规指标(补短板)


新增认证绿色建筑数量

5

新型指标(补短板)

(四)空间布局

““十三五””期间,根据普陀区“一河五区”总体布局、科技创新“一轴两翼”功能布局以及中环商贸区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形成“一环一路”空间布局,有力支撑中环商贸区““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环:商业商务环,立足现有商业楼宇和街区资源,加快集聚电子商务类企业,推动传统商业O2O转型发展,重点培育科技、教育、文化等体验经济,着力加强区域内商业载体的连接度与通达性,加快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际大都市现代化智慧商圈。

一路:创新创业路,沿金沙江路自东向西,打造一条集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创客空间、“四新”经济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之路。其中,东翼的天地科技谷,重点依托天地软件园、新曹杨高新技术园区、华大科技园等载体,加快集聚创新平台、科技企业、高端人才,打造中环创新天地的核心功能区。西翼的中小企业总部社区,以智慧照明为突破口,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围绕城市更新加快盘活工业用地,提升中小企业总部社区城市形态与配套服务,为集聚“四新”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jpg

中环商贸区空间布局图

四、主要任务

(一)以商业转型为抓手,打造一流的现代智慧商圈

1、高标准布局信息基础设施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扩大商圈WIFI覆盖范围和水平,实现公共活动空间、商务办公楼宇、重点商业设施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中环百联、近铁城市广场、梅川路步行街等重点商场及街区引入导购导航、移动支付、商圈VIP移动服务平台等信息技术,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型商业街区,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和“全过程”智能化消费服务。

建设信息发布和展示平台。依托中环商圈APP、微信公众号以及门户网站,开发建设中环商圈管理服务和信息发布系统,作为统一的信息发布和展示平台。整合商圈内线上线下资源,汇集交通导航、智能停车、商业推广、预约排号、商务咨询、问卷调查、人流引导等功能,向公众提供各类信息化应用,为消费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化消费服务。

推动智慧交通系统广泛应用。升级各商场停车系统的基础设施,通过AP、传感器等设备获取数据并进行区域汇聚,整合商圈车位基础数据库。对商圈范围内停车场的每个停车位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停车信息通过城市停车诱导屏、手机APP、微信服务号等多渠道发布,实现驾车导航和停车场引导等功能。

建设“智慧社区”微服务平台。统筹利用社区服务资源,扩展多元化服务渠道,建设集“社区政务管理、社区经济服务、社区民生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化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并结合中环智慧商圈建设,将社区便民服务与社区商业消费进行融合,促进智慧社区与智慧商圈端口对接、信息共享、商贸联动、会员互动,形成以社区便民服务管理为目标的长征智慧社区微服务平台。

2、加快集聚电子商务类企业

培育和集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品牌和政策优势,引培结合,打造全市电子商务产业高地。鼓励安付宝、富宝网、捷琪盛、拉卡拉、汇潮支付等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集产品展示、线上交易、线上支付为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利用优质楼宇资源和政策聚焦等手段,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加快集聚。重点围绕教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民生消费领域,培育和集聚一批垂直型电子商务企业。依托移动游戏平台和孵化空间,集聚一批文化电子商务类企业。依托区域交通和信息汇聚优势,培育日用消费品、水产批发等领域相关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依托拉卡拉、汇潮信息等企业,引入新的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区域商业企业电商联盟,探索“电子商务平台+社区智能便利店+集成网络终端”的发展模式,拓展精细化定制服务模式。

抢抓机遇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利用普陀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推广示范区和跨境电商业务区的有利条件,加快制定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入驻、人才集聚、融资便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打造商贸进出口代理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创设相关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依托西北物流保税园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首批推广示范区的制度和政策优势,鼓励有条件的汽车贸易商开展“汽车跨境平行进口”业务。利用谷歌、脸谱等国内代理商集聚优势,合作创建跨境电商孵化创业基地,培育一批以推动国内企业和商品“走出去”为主要业务的跨境电商企业。

3、引导鼓励商业O2O转型发展

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转变商业模式。引导企业搭建电子商务营运平台,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线下线上业务协同发展。鼓励麦德龙、红星美凯龙、农工商等大型商贸企业依托线下网点资源、商品品牌和服务优势,通过自建网购平台、并购成熟电商企业或与电商企业合作的方式拓展网络零售业务。鼓励中小实体零售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等开展网络零售和品牌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获取新的竞争优势,鼓励电视购物、自动售货、邮购等无店铺销售发展。利用品牌4S店集中的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打造汽车后服务市场和汽车服务业电子信息化管理O2O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专业汽车后服务市场。

推动电子商务企业拓展线下服务功能。支持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规模效应的电子商务企业布局线下旗舰店和体验店,形成网上模拟体验、试用等新优势。加强与实体店铺联合,注重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运营支撑,推广“网订店取”、自助取货等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全面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建立商贸区大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建立云数据管理中心,委托大数据服务企业建设全视角、多维度的商圈客户动态数据库,对人流、车流、消费行为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存储、计算和分析。开展海量数据智能分析,实现数据增值业务,实现商圈精细化管理等功能。推进用户数据管理,与商家共享大数据信息,利用短信、APP、微信等渠道为商家精准营销和实时营销提供依据。

完善技术、支付、物流等专业服务体系。依托天地软件园信息软件企业的优势,建设云平台,加快海量存储、虚拟化等云计算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依托应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和掌上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鼓励构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系统软硬件设施设备及配套物流配送中心、网购商品自提设施等。创新供应链管理,鼓励建设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平台,完善上下游企业间的“互联互通”。

加快完善政府服务与扶持政策。重点推进融合政府管理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安全认证服务平台、信用评估服务平台、投诉仲裁服务平台、标准制定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和信息发布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等建设,支持信息资讯、交易促进和诚信体系建设。梳理并完善各项财政奖励政策、人才政策、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完善工商、税务、物业等基础服务,引进咨询、评估、专利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电商企业做好服务。

(二)以创新创业为主线,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天地

1、重点打造“四新经济”产业高地

推动智慧照明试点示范。以PRONA商务广场智慧照明产业园为载体,依托智慧照明产业创新联盟和产业孵化器,联合区域内科研院所,创设上海智慧照明产业创新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引入一批智慧照明企业总部。通过“四位一体”创新方式和机制,集成工业设计、智能照明、智慧交通、智能安防建设等功能,推动商贸区内园区、社区、景区、校区、商圈和道路交通等多领域开展智慧照明试点示范。研究制定智慧照明相关技术标准,鼓励产业链设计企业开发控制芯片,参与构建“位置网+车联网+道路交通网”“三网合一”的智慧交通体系。

实现智能硬件创新突破。依托庆科信息牵头的MICO联盟,推动智能硬件与软件、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等产业融合,在智能家居、细分客户群市场需求和开发、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业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建设检测认证、研发合作、知识产权与标准、大数据服务、电商推广等技术和服务平台。推动智能硬件孵化器的良性运营,培育智能硬件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促进领军企业做强做大,为初创企业和项目提供各项服务,形成专精特新的配套企业集群。

打造光伏应用示范基地。依托垂直一体化光伏太阳能开发商阳光动力SPI的全球运营总部,引导光伏发电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围绕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新一代光伏产品、光伏发电并网、光伏材料等关键领域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打造光伏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在中环商贸区内典型试点工业园区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支持在镇政府、商业中心、学校等自由产权楼宇建筑屋顶建设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着力建设机器人产业园。依托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溢出效应,对接金环商务花园南园的楼宇资源,建设机器人产业园。重点立足机器人产业化、市场推广、人力培训三大环节,聚焦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领域,壮大发展机器人本体研发、设计,拓展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着力建设科技服务平台、招商引资平台、孵化加速平台、展示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八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推广、设计等公共性辅助支撑系统。

2、构建创新创业新空间

打造创新创业综合体。改造新曹杨集团和天地软件园相隔的中江路,以创业者和创新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和培育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从事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的企业入驻,集聚创新生态资源,着力建设集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休闲公园、商业娱乐等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对在创新创业综合体内创办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业书吧、创新工场等新式孵化器和创业空间载体,给予一定额度免房租和免税待遇。

建设2.0版本孵化器。以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Unity天地港、微软游戏创新中心两大手游孵化器的发展,依托庆科信息建设智能硬件、创导智能建设智慧照明、恒华科技建设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光伏产业孵化器。推动科技孵化器由简单的物业租赁向高质量创新创业增值服务转变,着力建设2.0版孵化器,做强创业交流、创业孵化、创业培训三大功能,探索建设2.0版孵化器。

完善科技投融资服务。依托天地软件园、华大科技园,加强与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长风金融港的合作,为项目方和资金方搭建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流通。在中江路两侧腾出合适的载体空间,引进相关的金融服务机构,协同设立创投基金、并购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3、推进智能产品展示体验

鼓励红星美凯龙未来生活体验馆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智能家居消费体验。推动区域内商圈和道路交通等多领域开展智慧照明试点示范,以示范应用促进规模化商用。鼓励创新企业与商贸企业加强合作,将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新产品率先在商圈内进行展示,供顾客体验。

(三)以文化科技为引领,打造彰显魅力的文化高地

1、加快文化科技产业集聚

集聚发展移动游戏业。以天地软件园为主要载体,依托“Unity天地港”和微软游戏创新中心两大移动产业综合基地,扩大银河数娱等成长期企业示范影响力,积极引进手游初创型和成长期企业,形成移动游戏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手游企业拓展真实体感游戏、家庭游戏领域,引导移动游戏与动漫创意及衍生品跨界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两个市场、上游下游联动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

加快布局互联网影视业。抓住普陀区承办互联网电影节的契机,在长征文化中心二期打造互联网影视产业基地项目。设立互联网影视产业投资基金,依托新建成的华大科技园,积极争取爱奇艺公司、乐视等互联网影视行业的核心企业落户,打造影视产业众创空间,引进和培育相关中小影视企业,推动互联网影视产业的集聚发展。

积极培育教育科技产业。利用华大科技园的品牌资源,以华师京城为平台,以教育装备产业协会落户为抓手,推动教育装备产业的发展。依托华师大牵头成立的中国教育联盟,推进相关教育科技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周边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存量公共科技服务资源作用,形成基于新技术的创新型科技服务业态。

2、支持文化教育体验项目发展

支持城市近铁广场暴雪电子竞技馆发展,鼓励商贸企业引进儿童科技体验、动漫体验、教育体验等新业态,以特色集聚人气。引导手机移动游戏与动漫创意及衍生品跨界融合,将成熟移动游戏改编为电视动漫或大电影,积极发展游戏动漫衍生品、个性品牌服装、高端游戏数码、纪念品、体验培训等业态。与苏州河整体规划相衔接,布设水上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开发若干文化休闲项目,包括都市旅游和运动休闲观光平台,汽车文化展示平台和体验平台。

3、加快功能性文化项目建设布局

重点推进中环文化广场二期和三期建设,加快推进百联(二期)项目改造,引进国际高端文化项目。积极推动长征文化中心二期建设,争取控规调整提高建筑容积率,引进互联网影视等新兴业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体育馆等文化设施。依托近铁广场等商务楼宇,加快布局演艺剧场、竞技游戏等时尚文化项目,集聚商业人气。围绕虬江河开发,打造集河道景观与文化元素于一体的小型文化项目。打造梅川路、丹巴路、伯士路文化休闲主题街区,发展都市文化旅游产业。

(四)以品质生活为保障,打造高端时尚的宜居城区

1、着力提升中环商贸区形态功能

提升中环商圈的形态功能。按照把中环线两端都打造成为中环商贸区门面的要求,重点推动中环商贸区北端的形态建设。以中环百联二期项目转让为契机,加快更新计划,完善交通功能、优化布局、提升品质,与麦德龙、百安居和中信泰富财富广场等大型企业和项目改造一道,共同打造成中环线沪宁高速入城段亮丽的新名片。

提升天地科技谷的形态功能。完善天地科技谷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公共活动空间,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服务环境。重点推动华大科技园、新曹杨园区功能配套及环境提升工程,及泸定路配套休闲街、中江路街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动金沙江路以北、虬江河以南狭长地块的规划调整和改造,打通路网,建设高品质的沿河景亲水平台和观绿化带。

提升中小企业总部社区的形态功能。注重总部社区内的建筑景观改造,根据智能制造、“四新”经济、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需求,加快推动对标准厂房的形象改造。结合中环商贸区转型过程中工业用地变性、容积率增加等探索,打造具有独特建筑外观的低密度、多功能的总部楼宇设施。加快推动苏州河沿岸景观和绿化建设,打造亲水平台,改善区域发展环境。

2、提高区域开发与配套服务水平

探索Park园区等开发新模式。加强对区域内产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打造办公环境花园化、产城融合综合化、扶持政策专业化的Park园区。推动区域内园区在空间品质、环境质量和产业功能上实现转型升级,充分实现企业、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

引进知名园区开发商合作开发或委托管理。引入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地产开发商或园区开发运营商,负责开发运营,保障园区品质。由开发运营商根据中环商贸区产业定位进行定向招商,吸引一批高端企业入驻。引进知名的专业机构管理园区和楼宇。

提升两翼地区配套服务能力。通过东翼新曹杨地块、西翼中小企业总部社区地块的整体规划设计,形成科学合理、分步实施的园区改造提升计划,在楼宇品质、交通配套、商业配套服务等方面满足企业需求。依托华大科技园和国际汽车展示结算中心地铁上盖项目,完善商业商务配套,打造开放式的园区,建立城市综合体。

3、完善区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地面交通设施。改善区域内部交通连接,集中力量打通区域内部的断头路,积极推动真北路等道路拓宽工程,改善重点区域的交通路况。增强区域对外交通连接,辟通同普路,增强与长风生态商务区的通达性;修建真光路桥,建立中小企业总部社区通往长宁区的交通连接。积极对接普陀区有轨电车项目,加快研究预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打造立体化人行交通网络。以百联中环为北核心,绿洲中环、农工商118为南核心,由南往北将绿洲中环、农工商、近铁广场、天地科技谷、新长征商务大厦、百安居、麦德龙等重点商业设施和商务楼宇连接,打造地上、地面、地下的立体化人行交通网络,优化区域交通组织。合理设置步行道,整合步行、地铁、公交、商业文化设施与景观公园资源,营造亲切温暖的小尺度街区,为步行创造更多条件。

构建地下车行系统。探索建立沿真光路、梅川路、真北路构建地下车行系统,串联各地块地下车库,强化地区静态交通衔接和停车位共享,实现地区商业一体化发展。结合可开发地块,在不影响原有道路交通通行的情况下,沿公共绿化带或地块与道路红线间建设地下车行系统。

4、加快提升商贸区的环境品质

加快布局高端公共服务设施。利用华大科技园平台,积极拓展与华师大的合作空间,重点引进高品质的国际学校入驻,积极引进若干国际教育培训机构,打造国际化教育培训产业链。积极引进国际医疗机构,加快布局国际化体育、文化等项目。通过高端、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形成国际化品质生活空间,吸引国际人才和高端人群居住。

积极营造绿色生态休闲环境。全盘整体规划,做足绿色生态文章。在土地二次开发过程中,腾挪出一定空间,建成几块较为开阔的绿化地带以及若干绿化点,打造高品质的绿化空间。做好苏州河、虬江河等水系资源开发工作,加大河道清理、亲水岸线、沿岸景观带打造等力度。加强乱设摊、跨门营业等顽症治理,强化市容环境长效化、常态化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分工落实

强化中环商贸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提升政府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按照规划总体要求,制定相关具体分工方案,对涉及商贸区各部门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各部门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认真抓好落实。对工作分工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要明确牵头职能部门和工作责任,加大绩效考核力度。部门间要密切协作,牵头部门要加强协调,及时跟踪进展情况。

(二)厘清发展资源

厘清现有的楼宇资源,掌握楼宇入驻企业情况和楼宇空置情况,盘活楼宇资源,促进楼宇招商引资,助力全镇经济转型提升。厘清自有土地、非自有土地、域外“飞地”等基本情况,掌握相关土地开发进展情况,在区、镇总体规划框架下合理布局产业项目、教育文化项目以及基础配套设施。厘清商圈、园区、功能性项目、集贸市场等品牌资源,围绕这些品牌资源加快集聚优质资源、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

(三)完善配套政策

加快推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智慧商圈的建设,积极争取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等市级层面的试点。对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领域企业落户,给予土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对潜力企业制定个性化扶持方案。加强与产业、金融资本合作,成立中环商贸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区域开发建设、创新创业。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总部社区控详规划的调整落地工作,通过规划落实、业主合作、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的手段,加快启动总部社区二次改造的程序。

(四)加强区域联动

围绕普陀区打造“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战略目标,中环商贸区应立足自身特色与功能定位,注重与其他地区的区域联动和优势互补。对接桃浦转型示范和“智慧城“建设,加强智慧城市领域的协作。依托长风生态商务区”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等建设,创新企业金融服务。强化与真如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的协调联动。深化与长寿商业商务区合作,共同促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和电子商务发展。加强与苏州河现代商业商务旅游区的功能互补,为商贸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

(五)实施动态评估

制定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计划,强化动态管理,积极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做好与上级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创新评估方式,研究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跟踪评估政策措施落实进展。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结合阶段性发展特征,对规划进行调整完善,有效推进中环商贸区的建设发展。

附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地址

预计总投资

资金来源

启动年份

建设单位

1

中环商贸区内部

交通系统改造

基础设施

建设类

中环商贸区

15.9亿元(含地下车行系统6.75亿元、有轨电车系统6.15亿元、步行交通系统3亿元)

财政资金

2016

中环商贸区、

区建交委

2

长征文化中心二期

产业经济

发展类

梅川路1247号

7.5亿元(含土地出让金4亿元)

企业自筹、财政资金

2016

上海新长征(集团)有限公司

3

天地科技谷改造

基础设施

建设类

天地科技谷

5.5亿元

企业自筹、财政资金

2016

上海新曹杨(集团)有限公司

4

洋洋显达俱乐部

产业经济

发展类

交通路2779号

3亿元

企业自筹

2016

未定

5

长征工业区改造

产业经济

发展类

长征工业区

3亿元

企业自筹、财政资金

2016

上海中环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投资有限公司

6

百联生活广场

产业经济

发展类

真北路、曹安路口

10亿元

社会资金

2015

上海衡源集团

7

天地软件园科创中心基础设施项目

产业经济

发展类

中江路879号

4000万元

企业自筹、财政资金

2015

天地软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