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归国留学生,在防疫一线为自己“庆生”……90后民警记录的14天机场防疫工作实录

2020-04-09 14∶04 来源: 上海普陀

叶姝义是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出入境管理办公室的一名90后民警,作为第一批增援机场防疫工作的公安民警,3月6日,她和普陀公安分局其他25名干警一同援驰本市两大机场,开始了为期2周,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增援工作。在这期间,她经历过短暂的适应期,帮助过无助的留学生,也在防疫一线度过了自己的生日……以下是她记录下的机场防疫工作实录。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我见过凌晨一二三四点的上海!

这是与我一同增援机场的一位民警写在自己防护服上写的一段话,这也是我们每天在机场工作的真实写照。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蔓延扩散势头已得到基本遏制,但是境外疫情却在加速扩散,“外防输入”已然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3月5日,我接到单位电话,征询大家前往机场支援的意愿。当我得知我将奔赴防疫一线的时候,我的内心热血沸腾,早已在电视上看了很多白衣天使们为抗击新冠疫情的感人事迹,为他们点赞的同时,我也总在思考我能够做些什么。  

3月6日,我们这只临时组建的“守沪者联盟”相继奔赴上海的两大门户:虹桥以及浦东机场。当我们一行工作人员到达虹桥机场T2航站楼时,虽然已有

心理准备

,但我依然被眼前所见到的震惊了,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各区的接驳大巴,部分先于我们抵达的工作人员已换上厚厚的防护服严阵以待,随着不断深入机场中心区域,专用引导通道、临时搭建的环岛工作区、弥散在鼻尖淡淡的消毒水味以及越来越多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来回穿梭,气氛顿时有些凝重。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为了守护心中所想,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在我们这个“守沪者联盟”里,有从事公安工作三十余年的老同志,也有两个年幼宝宝的妈妈。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口罩、鞋套,这样的五件套我们往往一穿上去就是十几个小时,但大家都不曾喊过苦、叫过累。一旦穿上白色防护服,我们就是一往无前的战士,只管登记、核查、安抚直至将境外来的居民安然送达隔离点,在迎来送往中交接好防输入的重要一棒。

3月16日,我在机场度过了人生中最特别的一个生日,与守护在战役一线的勇士们一起。那天的天气特别好,三月的暖风裹着纷飞的花瓣吹在脸上痒痒的,春回大地,我想距离抗疫胜利也不远了。3月15日,是我生日前一天,恰逢与我并肩作战的同事孩子生日。电话那头,孩子一边哭泣一边问:“妈妈,我好想你,你为什么不回来,说好陪我吃蛋糕的。”“宝宝乖,妈妈回来再陪你吃一次。”听到这样的对话,我的心头一酸,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这是妈妈第一次离开这么久,她可能还无法理解妈妈这次离开的意义。在陪伴“小家”与守护“大家”面前,我们的守沪者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守护“大家”,因为只有防好输入这道关,才能让更多小家获得安全感。

记得在接待一位从英国经香港、北京转机来上海的留学生时,完成现场信息登记、核验后,女孩儿就安静的坐在了一边,默默看着机场里穿着厚厚防护服来回穿梭地工作人员,不一会儿,女孩儿说她想倒些水喝,我们给她递上矿泉水的时候,女孩儿突然开始了哭泣,积蓄已久地情绪在顷刻间爆发,她边抽泣边说,“谢谢你们,我在英国的时候害怕极了,那里好多人都不戴口罩,学校的宿舍关门,我找不到住的地方。现在终于回来了,回家的路真的太累了,我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下飞机的那一刻,我感觉要崩溃了,但是落地看到你们,我觉得就像看到了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吧。”是的!尽管2020的开头不甚友好,但请相信我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微信图片_20200409150733.jpg

民警手绘的个性防护服

去机场工作以前,听说不能开空调,还以为在里面上班会冷,我特意带了些厚重的衣物,去了以后才发现,每天在防护五件套的加持下,真的特别温暖,忙起来甚至还要出几次汗,厚实的口罩和护目镜更是成了我们随身携带的加湿器。有时看到爆出的输入型案例中涉及虹桥机场的消息,我们也会担忧,作为防输入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不能倒下,每天上班我们总会习惯性把警服穿在防护服里面。因为担心频繁穿脱防护装备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上班的时间里,我们很少喝水,有时忙起来更是忘了喝,往往一整天喝不足一杯水。有时为了等深夜的航班,累极了就穿和着厚厚的防护服在椅子上眯一会儿。

3月20日,我们结束了为期14天的工作,看着虹桥机场停泊的一架架飞机,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这期间接待的一位位归国百姓,国家的强大和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信心给了归国人员安全感。相信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下,一定会迎来花开疫散的一天。

(记录人 叶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