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城事聚焦 > 共建同心家园 > 重点报道

【共筑同心家园】你我“同心”,家园更温馨

来源: 真如镇街道    日期:2016-03-07

“同心家园”是普陀区今年开始实行的三年行动建设,通过党群同心、上下同心、条块同心、内外同心,统筹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为目标,以形成自治共治机制、促进共建共享为重点,以补短板、强基层为关键,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文明程度为着力点,着力优化社区综合环境,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努力为百姓营造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同心家园”。

2016年是普陀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真如镇街道开展“同心家园”建设三年行动的启动之年。本报将从先进人物、经典案例、工作经验等多个方面,为您一一剖析真如的“同心风采”。

“灭火”书记为啥成了“多余的人”

——真如镇樱花苑“小微公益”促进社区自治有机生长

北石路540弄樱花苑小区是真如镇街道辖区内面积最小的小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70%,小区设施陈旧,人员老化,租客众多。

3年前,真西二居民区书记徐培英因为小区治理问题,一夜一夜睡不着觉,每天喊到嗓子哑掉,居民区一有什么事,她就得赶去“灭火”。2013年,樱花苑开始以“小微公益”项目为抓手,以打造环保家园为号召,积极促进社区自治机制的有机生长。“如今,居民已经可以进行自我管理了,很多矛盾他们自己就解决了。我这个书记,成了多余的人。”

2013 年起,樱花苑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一开始,很多居民对这种“小事”不屑一顾,“要弄点有腔调的,垃圾分类没花头。”有的居民不良习惯一时难改,垃圾袋口不扎好一路“天女散花”,有的离老远扔出去,扔在地上散了一地。

对此,真西二居党支部带领党员、志愿者、老年读报组的成员通力配合,在垃圾桶上方树起“温馨提示”,用废旧铁皮做成清洁钩,居民志愿者组成8人环保小分队接力巡逻,居民还编排了《樱花苑之歌》,“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樱花……”呼吁大家都来爱护环境。

有一次,大家发现一户居民长期乱放垃圾,调查下来,他居然还是一名公务员。徐书记上门规劝未果去寻求组织帮助,还遭到了这名公务员的投诉。努力的结果是,他再也不敢乱扔垃圾了。“就是要让所有的人看看,樱花苑居民做公益的决心有多大!”

这次事件触动了很多居民的心,“虽然是小小的公益项目,但却代表了社区的正气,居民的素质。”原来一些不以为然的人,也被这样的决心感动了,甚至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里来,小区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在短短的半年就达到了90%,而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户数也达到了75%,志愿者队伍达到了200多名。

2014 年,樱花苑小区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搞了一个升级版的环保活动———环保酵素的制作与推广,成立了酵素小组,组员进一步增多,不仅吸引了以前很少出门的“宅男宅女”们,甚至原先容易对社区活动冷嘲热讽的居民,也成功转型成社区“热心人”。

2015 年3 月,樱花苑“小微公益”再次发力,又成立了绿色种植学习组。最初的12 户家庭每户种植了豆苗、豌豆等拿到樱花节的现场展示,引起了广大居民的兴趣。真西二居党支部因势利导,积极争取到公益组织的项目资助金3000元,用于购买托盘和种子等物品,绿色种植小组越来越壮大,后来发展到70 多户家庭。

这些家庭按照居民自治的原则,全部由居民自己管理。他们推选了组长、副组长,管理从资金运用到物品发放的所有事务。现在,每周三下午,组长潘阿姨会组织组员集中活动,交流种植心得和经验,并且把种植好的绿色蔬菜汇集到一起展示,每到蔬菜成熟时,大家还会采摘下来,送给小区的孤老。

种种公益活动既交流了经验,又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区自治的良好氛围。

一位组员所住的楼里有一位孤老,在她的倡议下,组员们定期上门帮老人洗床单、打扫卫生,陪老人说话;谁家搬家了,志愿者们也一呼百应上去帮忙;有时碰到邻里纠纷,居民们也会主动当起“老娘舅”。

有一个困难居民因为帮困款的问题吵闹,邻居们一边教育他“你已经按照制度多次拿到了帮困款,再要就是贪心了。”一边也纷纷想法帮助他。一场场纠纷,就此化为无形。

“同样的话,由居民口中说出,比我们居委会干部要方便得多,也更有说服力。”徐培英感慨地说。

如今,在小微公益项目一步步带动下,樱花苑形成了良好的自治风气,小区环境美好,居民得益,居委干部也觉得大大减负,形成了良性循环。有一次,正值绿色种植小组活动,徐培英赶去瞧瞧,却发现自己“根本插不上话”,她笑称自己成了“多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