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绣花针” ——普陀区推进“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建设

时间:2020-03-16 来源: 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

2017年12月以来,普陀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深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托区级领导推进机制,强化顶层设计、资源统筹、协同推进,形成以“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平台建设为核心,多个重点项目同步推进的建设模式。2018年9月30日,“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是上海市首家区级“城市大脑”。至2019年4月,平台汇聚各类数据近7亿条,发现并有效处置各类事件超过1.6万余起,在门体异常监测、垃圾满溢、消防通道违停、跨门营业和烟感报警等城市管理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注重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功能、形成闭环,实现“智联普陀”模式创新、流程再造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智联普陀”整体规划》《普陀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2017—2020)》及全区统一的物联传感器安装及处置标准,开展《超大型城市社会精细化治理技术及其应用示范的普陀实践》专项课题研究。对照“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工作要求,面向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遵循“以人为本、统一规划、资源共享、流程闭环”四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通过“神经元”网络实现超过11万个传感器的“互联、物联、数联”,依托覆盖全区委办局、街道镇、片区及社区单位的“城市大脑”,形成45类场景的“智联”应用,打造普陀一体化城市智能管理模式。

0063-01.jpg

图专-2  “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普陀区全力推进“智联普陀”建设,旨在通过深度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力求做到用“神经元”发现问题,用“大脑”判断问题,用智能化手段解决问题。
以人为本。这是“智联普陀”建设的核心理念,将提高社区百姓和企业的满意度作为终极目标,做到急其所急、想其所想、解其所忧。

0063-02.jpg

图专-3  两张新型无线城域网承载三大领域应用图

统一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立足全区、放眼全局,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系统设计、统一网络建设、统一“神经元”建设标准、统一事件处置流程和统一数据规范。

资源共享。打通各种政务资源数据,建设普陀“数据湖”,努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治,通过提升信息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政府重复投资,使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活”起来,提升沟通效率,实现部门间协同的“乘数效应”,为城市大脑未来真正实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奠定基础。

流程闭环。确立流程闭环原则,实现从事件发生、发出指令、接单处置、结果反馈到监督考核的大闭环。

二、合力推进“1234X”工程,实现“智联普陀”系统激活、运转高效

“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主要建设成果可归纳为“1234X”,即1个大脑、2张网络、3级平台、4级应用。

“1”代表“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即建成全市首家区级“大脑”。普陀区始终强调全区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立足全区、放眼全局,做好“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建设,即以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打通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在市、区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深化全区顶层设计。“城市大脑”总体采用“6+2”模式,即“六个层次”(资源层、感知层、数据层、能力层、应用层和呈现层)和“两大体系”(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体系),共规划了16个应用及支撑系统。其中由5个基础系统组成的管理平台于2018年上线运行,建立起大屏管理、PC端应用、移动端APP“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初步实现区基础数据库、相关委办局、各街镇及各类专题政务数据汇聚应用。

“2”代表两张“神经元专网”,即基本建成NGB-W、IoT无线专网和光纤专网。其中无线专网全区覆盖率95%,具备百万级终端接入能力,光纤专网完成骨干部分建设,将于2019年底覆盖全区所有重点委办局、街道镇、片区、居委会、社区重点接入点位。前端感知数据及视频监控通过“神经元专网”源源不断地从全区各个角落汇入城市大脑平台。同时,光纤专网将城市大脑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及共享数据实时推送至各处置终端,支撑全区范围实时发现、实时派单、实时处置。

“3”代表三级平台,即建成1个区级平台、10个街道镇+N个委办局平台和25个片区平台,实现全区全覆盖。区级平台在区级层面整合智联普陀、网格化和12345管理职能,成为全区城市管理和运营指挥中枢,实现对各责任单位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监督、统一考核。10个街道镇平台在其辖区范围内进行指挥、协调、统筹和监督考核,作为统一的指挥平台,实现街镇综治与网格中心职能整合。N个委办局平台则根据部门分工,强化条线业务处置职能。通过街镇与委办平台在技术层面上的深度融合,强化条块联动,块上横向到边、条上纵向到底。25个片区级平台则是建立在区网格化管理片区上的智能化平台。25个网格化管理片区将下沉到街道镇的管理执法力量进一步下沉到片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机制化地解决了综合管理、综合执法问题。片区级平台使问题发现更及时、更全面,指挥、协调、处置更有效、更顺畅。

“4”代表四级应用,即在三级平台的基础上,将事件处置功能进一步延伸至社区,包括居委会、物业、法定责任人及社会力量。四级应用各司其职,接到区级平台标准化指令后,在智能化系统辅助下,按照全区统一的流程规范,完成各类事件处置,各处置主体分工合作,有效提升集约化、精准化、高效化水平。

“X”代表海量传感器和处置流程,即在全区范围面向45类城市管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部署10万多个物联传感器,同步为每项应用场景制定相应处置流程,依托面向全区委办局、街道镇、片区及社区单位的“三级平台、四级应用”,实现自动推送、实时派单、及时反馈、在线督办,将前端感知转化为有效管理,创新实践技术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普陀模式”的最大特点可归纳为三个“统一”:一是全区统一的“神经元专网”,解决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确保传输资源可用、可控、可扩,夯实百万级物联传感器互联和海量视频监控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基础。二是全区统一的城市大脑平台,解决数据共享难点问题,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模式,形成全区各类数据统一汇聚、共享共治体系,为探索人工智能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奠定数据基础。三是全区统一的协同处置平台,解决条块联动的实时共享问题,通过建立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实现事件报警、自动推送、接单处置、结果反馈到监督考核的全流程管理,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做到每个事件可追溯、可查询、可统计、可督办。

“智联普陀”以“人脑+智脑”方式,形成前端主动发现与后端联动处置的智能衔接,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发现转变,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推动社会治理模式持续创新,打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绣花针”。

三、全力打响“智联普陀”服务品牌,加快提升区域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下一步,“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将在进一步完善全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全力加速“人工+智能”模式在区域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实效。

完善城市大脑建设。启动所有已规划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以“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为基础、按照“6+2”整体设计,建立起完整的城市大脑架构体系,进一步突出城市大脑在城市管理中的核心驱动作用。同时从基层实际应用需求出发,不断优化完善各项应用功能和整体性能,确保数据准确、系统稳定、安全可控,以更好地支撑全区日常城市管理工作。

拓展优化应用场景。一是针对现有45类应用场景,根据基层实际应用情况,优化传感器设置和处置流程,二是拓展应用场景,重点解决城市日常管理中易发、高发、频发的问题,大力推进社区智能安防建设、探索楼宇、城市综合体智能化建设。

深化数据共享应用。成立区大数据中心,依托城市大脑强化各部门数据整合,做大做深普陀“数据湖”,将感知数据、政府存量数据与社会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应用,建立智能分析模型,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支撑。

落实市级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智联普陀”整体框架内,及时、规范、高质量地做好社会治理智能化相关建设任务,加强全区统筹和集约建设,同时结合普陀实际,探索试点创新,进一步完善普陀建设模式。

2019年,物联应用将实现深度覆盖,“智联普陀城市大脑”效能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快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020年,“智联普陀城市大脑”不断完善,利用平台长期运营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推动社会治理模式持续创新。2021至2022年,“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常态化运行,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极大提升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区科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