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环卫工人从废品回收堆里“救”出红色文献

2021-04-01 08∶04 来源: 普陀绿容


  汪祥是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沙田清道班的一名环卫工,平时负责长风街道片区的道路清洁工作。他的老家在素有“文房四宝之乡”的安徽宣城,从小耳濡目染,汪祥也喜欢读书写字,还当过历史课代表。来到上海后,汪祥进修取得了大专学历。“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生活很贫苦,看的都是旧书。长大后,我养成了习惯,很喜欢看二手书,尤其是历史类的。”汪祥说。
  环卫工的工作是辛苦的,凌晨三点,汪祥就要起床了;三点半,到班组报到;四点,就已经在寂静的街上工作了。家中有两个孩子,留给汪祥阅读的时间不多,但他说最喜欢下雨天,因为下雨就不那么忙了,可以多看一会儿书,看着看着也就不觉得累了。
  汪祥在上海做环卫工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也才区区两年。有一次,他看到有个废品回收人员骑着三轮车在路边休息,就凑近瞅了瞅有什么旧书。这一瞅,便一发不可收拾。“有别人搬家时丢弃的旧书,有图书馆清理掉的旧书,虽然不一定是孤本,但却可以说是绝版。”每当发现“宝贝”,汪祥都会立刻买回来。“废品回收员也挺精明,明明是按几毛钱的废纸价格收回来的,转手再买就是十几块钱。”但汪祥并不还价,因为“值”。
  就这样,加上来上海之前的收藏,汪祥保存了近百本旧书,都是近代中国的历史类书籍,还有不少中华民国和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告文书。抗战的故事、建党的故事,汪祥都爱看。“压箱底”三个字,用在汪祥身上一点也不夸张。这些收藏都被汪祥藏在一个大箱子里,压在床底下,“一来,因为家里小,没地方放。二来,我怕小孩弄坏,女儿懂事倒还好,儿子太调皮,我是绝对不允许他碰的。”汪祥说。
  汪祥收藏的最“古老”的几本书是民国三十年间印刷的,还有那几张近百年历史的布告,沧海桑田,几经转手,已经脆弱不堪。汪祥翘着手指,像捏蝉翼般,每翻一页都小心至极。他把临摹用的宣纸一层层夹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一纸命令,再用围巾裹起来。他用清扫时捡到的泡沫塑料自制了一个小模具,保护好手抄版的《组织解决问题议案》,再夹进画册的内页。“光会收藏不够,还要会修复。”汪祥说,“可惜我不太会弄,只能用土方法,把书套进塑料袋里保存起来。”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出生于1979年的汪祥今年42岁,很多历史故事都是他听老一辈人讲的。以前的革命先驱在隐蔽战线工作,书面资料“阅后即焚”,能流传下来实属不易。汪祥说,历史文献传承着革命精神,“如果这些书被当成废品处理掉,到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可能真的不知道以前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