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绿化建设和市容景观提升““十四五””规划

2021年09月30日 来源: 上海普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普陀区实现“三地一极”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加快普陀区绿化市容发展,围绕本区总体战略布局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城区品质为目标,打造更舒适、更靓丽的人居环境,谋划并制定普陀区绿化建设和市容景观提升““十四五””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举措。

第一部分:““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结合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目标与普陀区加快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发展任务,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引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三届中国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等市容环境保障任务为契机,努力打造更干净、更整齐、更美丽的普陀城区面貌。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各项建设指标均已完成。

表1 ““十三五””规划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目标值

2020年预计完成值

指标类型

备注

1

新建绿地

公园绿地

万平方米

80

85.15

约束性

超额完成

专用绿地

万平方米

50

82.13

约束性

超额完成

总计

万平方米

130

167.28

约束性

超额完成

2

绿化覆盖率

%

28.5

29.2

约束性

超额完成

3

人均公园绿地*

按常住人口计算

平方米

--

5.45

约束性

见注1

按户籍人口计算

7.7

8.08

4

行道树建设

4000

4000

约束性

按计划实施

5

林荫道创建命名

10

10

预期性

按计划实施

6

立体绿化建设

屋顶绿化

万平方米

17

17

预期性

按计划实施

7

调整改造绿地

公共绿地

万平方米

50

50.78

预期性

按计划实施

老小区绿地

万平方米

25

25

预期性

按计划实施

总计

万平方米

75

75.78

预期性

按计划实施

8

绿化特色道路建设

3

4

预期性

超额完成

9

绿道建设

改建城区绿道

公里

9.6

35.38

预期性

超额完成

1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约束性

按计划实施

11

生活垃圾分类

减量

--

完成市府每年度下达的指标

已完成

约束性

按计划实施

绿色账户

--

完成市府每年度下达的指标

已完成

约束性

按计划实施

12

道路机扫率

%

92

92

预期性

按计划实施

13

环卫设施管理

环卫垃圾压缩站

5

6

预期性

超额完成

公厕

100

100

预期性

按计划实施

新建、改造绿化和环卫道班房

53

55

预期性

超额完成

14

店招店牌建设

整治和改造

2500

4172

预期性

超额完成

15

景观围墙建设

平方米

5000

20548

预期性

超额完成

16

围墙立面粉刷

平方米

10000

31590

预期性

超额完成

17

《责任告知书》送达率

%

100

100

约束性

超额完成

18

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街镇

10

10

约束性

按计划实施

19

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

3

3

预期性

按计划实施

注1:““十三五””人均公共绿地指标按照户籍人口统计,目前已调整为按常住人口统计的人均公园绿地指标,故““十三五””规划未产生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公园绿地计划指标。

一、““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一)大力建绿、精细护绿,强化公园品牌,特色绿化体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期间,普陀区共新建绿地167.28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85.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5.45平方米,按户籍人口计算达8.08平方米;共种植行道树4000棵,创建命名林荫道10条;新建立体绿化17万平方米;调整改造绿地75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为50万平方米,老小区绿地25万平方米;创建绿化特色道路4条;新建绿道35.38公里。新建绿地总量、绿化覆盖率、绿化特色道路与绿道建设指标超额完成““十三五””制定的具体目标。

到2020年底,普陀区城市绿地面积共1452.66万平方米,其中公园面积699.59万平方米,公园总数达到28个,市级林荫道达27条。

1、大力推进绿色生态空间打造。““十三五””期间,普陀区绿化建设稳中有进。推进桃浦中央绿地、外环生态专项、南大绿地、长风5A6A公共绿地等大型公园绿地建设项目。建成一批高品质公园绿地,如成为苏州河滨河地区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的长风5A6A公共绿地、滨河景观廊道特色的金昌绿地、带状滨河城市健身空间金泸绿地以及为周边居民提供闲暇去处的万泉绿地、静宁绿地、礼泉园、礼尚园等。

推进垂直绿化建设。营造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景观,完成新建立体绿化17万平方米。在新建项目中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建设,在政府机关、学校、小区围墙、环卫设施等公共建筑上因地制宜多元化布置立体绿化,强化以墙面绿化为主的立体绿化建设,创新绿化表现形式,积极探索立体绿化新形势,拓展立体绿化建设空间,提升城区绿化可视率。

推进绿道建设。新建市级-区级-社区级多层级绿道,满足人民健身游憩需求,共建绿道35.38公里,其中市级绿道主要为外环绿道与苏州河绿道;区级绿道主要为沪嘉公路两侧绿道、桃浦河绿道、朝阳河绿道、金鼎绿道等;社区级绿道主要为槎浦公园绿道、曹杨环浜段和富水路绿道等。

2、精心开展特色绿化养护管理。持续提升绿化养护管理水平,注重精品绿化景观打造,探索花卉工作由花坛花境的点缀状布置,向“一路一树”、“一路一花”特色规模化转型,新增和更新行道树,提高色叶树种比例,注入街头景观新元素。试点《普陀区组合花箱养护手册》作业流程,妥善维护花箱景观,形成普陀特色。成功创建金鼎路美人梅及束花茶花绿化特色道路、云岭东路天鹅绒紫薇绿化特色道路,泸定路(云岭东路-金沙江路)月季绿化特色道路和新村路(真华路-真南路)紫薇绿化特色道路共4条。积极打造“街心皆用心”系列街心花园28座,深化“转角遇见你”转角绿地新建与调整70处,为居民闲暇生活提供更多去处。精心打造绿地花卉街景,营造城区精致园艺,美化隔离带端口,开辟行道树连接带,持续助力城区绿色空间品质提升。积极配合轨交14号线、15号线、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等市、区重大工程,动迁绿地共计近16.7万平方米。

3、创新公园主题特色管理。““十三五””期间,普陀区新增9个公园。持续推进“一园一品”建设,实施真如公园、梅川公园等局部改造,分别打造以蜡梅、梅花为主题特色的公园,提升公园文化内涵。完成曹杨环浜沿线公园绿地更新改造工程,沿线曹杨公园、兰溪公园、枣阳园三座公园相继开放。持续提升与强化公园园艺品质,制定并实施“花开四季”普陀区公园花展,结合线上线下民俗体验活动,推广公园文化品牌。积极参加全市公园花坛花镜展示评比。完善夜公园管理,确保夜公园游园安全。深化公园“3+2”巡查机制,加强“三位一体”管理,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规范“窗口服务”。组织开展园艺大讲堂,培训学员,开展各类为民服务和公益活动数百场。试点“市民园长”,鼓励多元参与,稳步提升公园品质和市民满意度。

4、科研创新助力科技兴绿。绿化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科研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普陀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项外观设计专利。积极参加全市公园花坛花境展示评比并获奖。配合市局对道路绿化自然式配置、新优品种培育、花灌木应用与养护、土壤改良、绿化覆盖物、结构土应用、绿地效益评价等技术进行实践和研究。持续推进绿化养护市场化,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强绿化行业技术人才培训培养,提高园林机械化装备水平。

(二)提升市容景观风貌,固化长效自治管理模式,市容景观格局全面重塑

““十三五””期间,市容环境在景观道路建设、美丽街区建设、进博会市容环境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营造整洁美丽的市容景观新面貌。

1、市容景观建设

景观道路建设亮点凸显。为加快城区转型,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全面提升道路景观水平,以“洁、美、亮、舒、畅”为标准,通过动态管控、微更新、综合性改造方式,打造“一廊两环,四横四纵,两块多脉”的景观道路体系,制定“一路一策”、“一路一案”的景观道路建设方案,改造提升绿化景观、围墙美化、硬质铺装、景观小品等。““十三五””期间,完成曹杨四路、丹巴路、中江路、真南路等20条(段)景观道路,共计38106米。

“美丽街区”建设有序推进。对标市、区“美丽街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按照“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的原则,统筹结合城市更新、绿化景观提升、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美丽街区创建。主要聚焦7个街区(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月星环球港区域、玉佛寺区域、智创城区域、中环国际酒店区域、中环百联区域、曹杨新村街区)和5条主要道路(内环沿线、中环沿线、武宁路、长寿路、曹杨路),总面积约9.7平方公里。

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按照“对标一流、体现双最、优于世博”的标准,牵头做好进博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在中环线、内环线、环球港凯悦酒店等7个酒店周边以及长寿路、武宁路等11条主要道路的重点保障区域,聚焦城市保洁、设施养护、景观提升、市容管理、工地管理及应急保障六项任务,通过“绿化、靓化、美化”措施,打造一批具有普陀特色的优质景观。在重点保障区域,累计打造绿化景观18470平方米;拆除大型广告及招牌639块;建设店招店牌317块;外立面整治525446平方米;道路平整10105平方米、坑洼整治191处;装饰围墙立面2688米、修补粉刷2.6万平方米;点亮楼宇灯光45栋和挂树灯606棵;完成市区两级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巡查督办问题1640 件。

街区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为营造良好的沿街市容景观面貌,累计建设店招店牌1352块,景观围墙建设20548平方米,粉刷围墙31590平方米。

2、市容景观管理

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根据市级补齐本区市政市容管理短板、全面提升市容市貌环境整体水平相关要求,完成115处“补短板治五乱”点位治理;14处无序设摊聚集点全部取缔并落实长效管理,基本遏制了全区无序设摊蔓延的势头;全区公共区域的各类立面、设施、电杆、亭棚、道路隔离栏上 “三乱”现象基本实现日产日清,白天时段全区无“三乱”现象;累计拆除和整治3166处户外非广告设施,确保全区空间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市容管理自治体系有效运转。在责任区管理方面,累计开展各类人员宣传培训28920人次;更新“一店一档”责任人数据信息30209条;创建责任区示范道路25条;培育自律自治组织25个;沿街商铺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全覆盖,达到100%;达标街镇实现全覆盖,3个街镇成功创建示范街镇。路长制推进方面,每季度对全区10个街镇、904段道路的跨门营业、乱设摊、车辆停放管理、暴露垃圾、绿化管理、黄土裸露、道路设施和公益广告等7个大项展开全面检查。

市容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编制完成《普陀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实施方案》,拆除整治597块不符合阵地规划的户外广告设施。编制完成《普陀区景观照明规划方案》,明确实施区域与要求。

(三)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规范建筑垃圾收运,创新保洁模式,环卫管理能效提升显著

    ““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初步形成,垃圾分类减量模式实效显现。不断推进建筑垃圾分类收运工作,积极开展道路扬尘治理,提高环卫保洁精细化水平,提升环卫设施设备能级,强化建设精品环卫队伍,建立健全环卫应急保障机制,建筑垃圾管控、城市保洁、公厕管理、设备水平、监管能力等上了新台阶。

1、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效显现

持续开展绿色账户推广工作,到2019年绿色账户覆盖49.7万户,基本实现居住区绿色账户全覆盖。全区实现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扎实推进分类达标创建工作,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沿街商铺得分率稳定在90%以上,示范街镇创建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初步形成。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投放、收集、运输体系健全;全区共建成16处中转站、842处服务点,引入可回收物回收“互联网+”体系,出台《普陀区低附加值可回收物补贴实施细则》。“十三五”末,全区可回收物回收量274吨/日,湿垃圾分出量414吨/日,干垃圾产生量706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9.4%。

2、建筑垃圾收运工作逐步规范

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成10个大件、建筑垃圾箱房改造新建工作。研究制订了《普陀区住宅小区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清运管理办法》(试行),聚焦清运短板,优化清运线路、延长作业时间、合理补充短期运力等,实现大件垃圾的及时清运。““十三五””期间,建筑垃圾产量对比““十二五””时期有所增加,工程泥浆源头干化减量效果显著,普陀区申报处置装修垃圾61.29万吨/年,工程渣土546.28万吨/年,拆房垃圾15.72万吨/年,工程泥浆2.05万吨/年,工程垃圾5.70万吨/年。

建筑垃圾收运初步实现全程管控。“源头-运输-消纳”两点一线的全程管控初步实现,形成建筑垃圾合理化、规范化、平稳化的运输处置局面。逐步落实建筑垃圾源头申报,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审批告知承诺制,精简审批流程。创新研制伸缩式装修垃圾箱房,有效解决老旧小区装修垃圾堆放问题。建筑垃圾收运行为逐渐步入规范。通过信息化管理,落实全区渣土车辆安装电子监控等系统,对违规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建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设立区级临时建筑垃圾中转点,集中分拣全区装修垃圾后统一消纳。严格把控分拣质量,日产日清,有效解决本区装修垃圾积压和处置问题。

3、保洁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道路保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全区道路686条段,道路清扫面积656.33万平方米,机扫面积603.83万平方米,机扫率达到92%;道路冲洗面积597.22万平方米,冲洗率达到91%。除因禁止机动车通行而不具备机械化作业条件的部分道路以外,全区可机扫道路机扫率和可冲洗道路冲洗率均已达到100%。深度保洁作业模式不断推进。推行“夜间冲洗、白天保洁”模式,保洁作业达到道路见本色、无污迹,提高巡回保洁速率,快速消除视觉污染。定期开展不同整治重点的道路大冲洗。调整人机结合组团式作业模式。推行放权班组模式,作业班组实现高度“自治”。

打造特色保洁作业精品块。打造长寿浜南区域、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真如等环卫作业精品块。建立优化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作业模式,缓解道路保洁压力。打造季节性“落叶不扫”特色路段,提升市民对周边道路环境的观感度。

应急保障工作妥善组织进行。健全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方案,组建应急队伍,确保对环境卫生作业和各类突发性事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响应空气重污染应急机制,组织力量实施监督。完成各类重大活动环境卫生保障,较好地完成了进博会、创城巩卫、环保督察、垃圾物流调整、新冠疫情防控、高楼爆破应急清理等保障工作。

4、道路扬尘污染管控不断完善

控制扬尘源头污染,落实安装出土工地门口视频监控,完成专营企业渣土车“软加盖”密闭防漏改造,加强出土工地和运输车辆车容车貌的日常检查。建立联合整治长效常态机制,采取123渐进管理法,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强化卸点冲洗,冲洗率达到100%。道路扬尘污染与绿化施工扬尘均得到有效治理防控。

5、公共设施服务能级逐步提升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逐步优化完善。按照“升级版、基本版、简易版、移动版”四种类型,完成1588个分类投放点位的改造和新建,打造20座有建筑立面垂直绿化景观效果的生态垃圾箱。

小压站污控水平显著提升。新建小型压缩站6座,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小压站104座,区管小压站均为干垃圾压缩站,无垃圾残液产生,安装除臭设施。(“普陀区垃圾压缩站现状布局图”见附图五)

公共厕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有环卫公厕95座、社会公厕140座,文明公厕创建率达96.8%。““十三五””新建、改建环卫公厕100 座,完成全区10座公厕美化提升工程,子洲路公厕入选“上海最美公厕”;推进72座环卫公厕进行“智慧公厕”建设。(“普陀区公共厕所现状布局图”见附图六)

6、环卫服务能级全面升级

配合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全区共配置生活垃圾运输车辆205辆。引进了雾炮车等新型保洁车辆和小型机具,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升。环卫智慧监管平台逐步建成。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普陀区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综合监管平台”,构建环卫设施专项管理系统、居住区大件建筑垃圾服务平台,强化线上监管处置能力。

二、““十三五””短板分析

在充分肯定““十三五””期间取得成绩的同时,本区绿化市容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

一是绿化生态水平和市民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仍有进步空间。一方面,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城区建设密度与人口密度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动迁成本不断增加,影响了绿化建设的推进进度。另一方面,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协同不够,规划衔接性不足,致使绿地调改提升缺少相关规划与配套政策支撑。此外,绿化建设财政资金匹配不到位,立体绿化缺少补偿政策,城市绿地公园的功能开发难以呼应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对绿化景观的多样性游憩需求。

二是市容景观管理对标“全球卓越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城区景观建设方面,街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现代化水平不足,文化、创意、智慧、色彩等元素与街区景观风貌的深度融合尚有欠缺。区域市容景观管理方面,区区交界、小小交界等薄弱环节“回潮”现象仍有发生,管理精细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市容环境标准化执行管理模式亟需探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三乱”治理等部分领域的标准执行不够到位,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之间仍有缝隙。

三是垃圾管理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水平需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建设需进一步优化,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需持续深入,分类实效需进一步提高。建筑垃圾清运处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局部区域保洁质量有待提高,作业机械亟待更新升级,清扫冲洗实效需进一步提升,道路扬尘管控和环卫应急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环卫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班组建设和人员层次结构有待优化,环卫信息化“一网统管”平台有待打造。

第二部分:““十四五””发展环境及趋势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日益迫切,超大型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标准日益提高,绿化市容行业既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城市生态建设和市容环境管理必须符合上海城市特点、贴合普陀发展方向,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视野更宽、眼光更远,打造符合现代化国际城市中心城区品位的有温度的城市公共空间。

一、顺应国家时代新要求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高度与地位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加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空间保护与生态品质提升将成为城市发展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市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通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增强城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把更多公共空间留给人民,提升城区生态环境治理,提高各类居住区的宜居度,让城区更加优美舒适、生机盎然。

二、遵循上海发展新趋势

对标上海2035“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市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追求,创造会呼吸、有生命力的绿色生态空间,建设韧性生态之城。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下好“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立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努力破解超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难题,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更多善意与温暖体现到城区绿化市容建设管理的每个界面、每个细节、每个角落。

三、肩负普陀转型新使命

结合普陀发展实际,围绕“三地一极”奋斗目标,立足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提升街区景观能级、完善市容精细管理,打造普陀绿化、市容、环卫领域发展新亮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水平治理,聚焦区域市容环境布局优质度和均衡度的整体提升,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多元化、多区域的品质型城区建设,以加强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做好绿色生态空间布局与建设,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完善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提升市容景观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具有普陀特色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态空间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区品质和民生保障再提升,促进城区形象和民生感受度再提质、再提档。

第三部分:““十四五””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重要讲话,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五个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要求,不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助力城市更新、能级提升、品质提升,为普陀“三地一极”奋斗目标提供更好的市容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对标一流,追求卓越

始终立足普陀区是未来卓越全球城市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区域软实力,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首要战略,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绿化市容行业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普陀城区环境品质。

(二)生态为先,量质并举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兼顾绿色生态的规模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在增加生态空间规模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质量,注重生态功能和内涵品质的提升;在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同时,更加注重体系建设、分类处理和资源利用,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统筹规划,分类施策

统筹规划绿化、市容、环卫建设各个板块,推动绿化市容环境质量整体联动发展,同时适应““十四五””所处阶段的特殊需求,聚焦重点发展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在“分类建管”的基础上实施“分区域指导”,实现精准施策,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监管并重,整合多方资源,弥补薄弱环节。

(四)创新治理,服务民生

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思想,探索行业新技术、新方法、新特色。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民意,兼顾科学性与民主性,进一步提高公共治理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对良好市容环境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三、发展思路

普陀区绿化市容发展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完成“点、线、环、面”区域生态框架转型升级,进一步均衡绿化空间布局,完善生态服务功能,充分激发绿色资源社会使用价值;完成市容景观“U型空间+”概念实践,优化空间要素、更新结构体系、重构景观模式,创造新时代景观风貌生态;建成社会共治、运营有效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成与卓越城市一流中心城区相适应的高效环卫作业与管理体系。

四、主要目标

(一)绿化建管方面

立足普陀区生态空间发展现状,以普陀区绿道专项规划、公园绿地专项规划以及立体绿化专项规划等区级绿化专项规划引领区域绿化发展方向。聚焦长风、真如、桃浦等重点地区,提升苏州河、桃浦河等滨水开放空间建设标准。在市级环城公园带的规划指导下,同步提升外环绿地等已建绿地的景观品质,强化公共绿色开放空间可达性。

(二)市容管理方面

紧紧围绕建设“U型空间+”创新实践,实现街景空间升级再塑造。深化健全标准管理体系,扩展充实市容景观提升管理标准化体系;专业管理能力高效提质,深入研究景观道路(美丽街区)建设、责任区管理、户外广告、招牌整治等方面的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全面完善管理保障措施,顺畅区、街镇两级市容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市容环境管理自律、自治、共治的局面。

(三)环卫管理方面

以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主线,完善固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促进各类固废源头减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构建两网融合体系,规范装修垃圾收运分拣,改造环境卫生设施,强化环卫科技装备,全面深化精细管理,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新技术和信息化应用,提升优化应急保障能力。

五、重要指标

1、新建绿地75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83平方米/人(按常住人口统计计算);新建立体绿化5万平方米,新建绿道30公里,新种(补种)8000棵行道树。绿化管理与提升方面,调整改造绿地150万平方米;建设绿化特色道路3条,林荫道创建命名5条。

2、提升改造景观道路(美丽街区)建设50条(段);提升改造景观照明建设3块(条);责任区管理方面,《责任告知书》送达率100%,责任人培训20000人,更新责任区“一店一档” 信息5000条;创建责任区示范道路25条,培育责任区自律自治组织25个;创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示范)街镇10个;市容整治方面,户外非广告设施整治500块,店招店牌建设和整治1000块,户外广告整治250处。

3、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回收利用率45%,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95%。建筑垃圾处置方面,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程泥浆源头就地干化率达75%,装修和拆房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60%。公厕管理方面,环卫公厕服务优良率95%。道路保洁方面,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100%,道路机械化冲洗率95%,道路整洁优良率98%,车容车貌整洁率95%。

第四部分:主要任务

一、绿化建设管理现代化

(一)着力构建结构性均衡性公园绿地布局

以“生态之城”建设目标为引领,贯通廊道断点,锚固结构性绿色空间基底,完善均衡性公园绿地布局。聚焦长风、真如、外环公园带等重点区域的绿地建设,计划新建与改造绿地总计212.6万平方米,重点推进苏州河岸线公园、真如绿廊、金光绿地、常和绿地与白丽绿地等新建绿地。其中,真如绿廊联动周边绿地空间,形成连续性绿地廊道;白丽绿地贯通新槎浦河西岸绿廊;苏州河岸线公园,贯通苏州河东岸滨水空间,与滨河绿道、活力街道相融,激活带动滨河岸线,形成具有分段特色的滨水活力景观,成为普陀区苏河岸线景观重要展示窗口。以贯通为基础,实现公共空间成网,延伸公共空间的活力,为市民、游客打造更多休闲空间。计划改造提升绿地150万平方米,重点改造提升长风1-5号绿地、武宁公园、长风公园、外环绿带与南大地区绿地群。

    推进扫盲绿地建设,完善均衡性绿地布局。按照市级部署,结合街心花园、转角绿地建设等多途径盲区增绿方式,实现中心城区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抓牢旧区改造、区域功能提升契机,推进盲区绿地建设,实施见缝插绿,建设小型街心花园、街道绿地,营造更多老百姓身边的公园绿地,拓展公园绿地复合服务功能,激活公园绿地街区活力,满足居民休憩需求。从结构性与均衡性出发,达到绿地总量提升、布局均衡、人人可感的公园城区绿地布局。

(二)持续提升特色绿化“四化”品质

有效融合绿地改造提升与“四化”目标,持续“绿化”建设,突出“彩化”“珍贵化”“效益化”,提升绿地景观品质。结合市局打造环城公园带的要求,重点围绕沪嘉北(中央绿地北拓工程)、新杨段、红柳路段、水厂路段,启动绿带调整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外环林带绿地的开放性与景观游憩功能,充分发挥环城公园带生态、休闲、服务的综合效能。继续推进“街心皆用心”系列街心花园、“转角遇见你”转角绿地建设工作,以每年打造10个街心花园,20个转角绿地为目标,丰富绿地内涵与功能,提升景观品质与服务能级。针对市政恢复绿地建设与提升,在重点区域调整丰富林相色彩变化,营造精致景观。积极创建林荫道和绿化特色道路,加大色叶行道树、观花行道树运用力度,彩化道路沿线绿地景观品质,应对市民不断提升的游憩需求。持续加强绿化养护综合监管,使绿化精细化管养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提升绿色生态感受度与服务质量。

(三)聚焦精品打造推进特色公园建设

高标准打造一批精品主题公园,系统化、精细化、功能化推进公园特色建设,坚持“一园一品,四季有景”的发展理念,在养护好现有特色公园的基础上,新增五座主题特色公园,包括桃浦公园桃花特色、清涧公园藤蔓特色、管弄公园槭树特色、沪太公园丁香特色、祥和公园玉兰特色,结合种植特色,优化配套软硬件设施提升,加强公园文化建设。同时,提升特色公园为民服务水平,举办公园园艺活动等,彰显社会功能。

(四)推进多层级绿道贯通建设

完善普陀区“市级-区级-社区级”多层级绿道体系建设,规划新建绿道30公里。响应市局““十四五””公园城市体系构建中对中心城区13条水系廊道的贯通要求,重点研究苏州河、桃浦河两条河流滨河绿道贯通项目,增强滨水空间可达性。结合绿道建设优化植物群落配置,增加观花、观叶等有色彩变化的树种,适地适树,营造丰富多样景观。以绿道布局串联节点公园,构建公园绿道网络体系,形成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承载市民活动功能的绿色连续空间,提升市民健康舒适的绿色慢行体验。

(五)推进多元化立体绿化建设

在““十三五””规划基础上,以《上海市普陀区立体绿化专项规划(2019-2040)》为指引,完善普陀区“两轴、五片、七带、多点”的立体绿化总体结构,注重市民百姓身边立体绿化营造,规划五年新建立体绿化5万平方米。深度挖掘可用空间,结合区域内大型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以屋顶、墙体、桥体、拉杆、护网等为主的立体绿化。鼓励阳台绿化美化,鼓励结合城市更新进行立体绿化存量改造提升,引导多样化立体绿化形式,实现立体绿化载体新突破,兼顾立体绿化景观量与质,注重提升立体绿化的保持率,推动立体绿化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迈进,实现多元增绿。

(六)提升绿地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结合区域转型发展与科技手段,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在城区绿地建设与管理的作用,加强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动绿化科技研发工作,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公共空间的智能交互体验,提升活动体验感受。结合“智慧园林”应用,借助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公众化、平民化、共享化的公园绿地,强化绿地的全过程监管,持续推进绿化养护市场化,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逐步健全单位绿化管理技术协作网络,搭建智慧公园系统与共享平台,创新科研手段,加强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绿色空间营造。

二、市容景观建设品质化

(一)市容景观建设

持续推进景观道路(美丽街区)建设。打造市容景观新亮点,着力贯通“一廊两环,四横四纵,两块多脉”道路景观体系,坚持高标准引领,全面提升普陀区市容环境品质,营造整洁、美观的道路环境和靓丽的视觉空间。重点提升区域内大渡河路、交通路等50条(段)道路的景观品质,围绕绿化景观、道路铺装、立面整治、城市家具等全要素,继续推进普陀区景观道路建设。在景观道路建设的基础上,聚焦美丽街区区域提升,以“U型空间+”为引领,条、块、面相结合,统筹绿化景观、建筑立面、城市家具、店招店牌等要素,继续提升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月星环球港区域、曹杨街区、玉佛寺区域、智创城区域、中环国际酒店区域、中环百联区域和中环沿线、内环沿线、武宁路、长寿路、曹杨路等7大区域14条主要道路;新创建万里实验学校区域、中山北路光新路区域、清涧路子洲路区域、新村路沪太路区域、桃浦中学区域、祁连山南路区域6个主要区域,打造一批有显示度、感受度的市容景观新亮点,彰显普陀的活力、魅力和吸引力。

逐步提升改造景观照明。以《上海市景观照明总体规划(2017—2040年)》及《普陀区城市景观照明规划(2019—2035)》为指引,围绕“一河、二环、三心、四区、八路” 的景观照明规划以及“美丽街区”、景观道路、苏州河岸线市容环境整治建设推进景观照明的建设和管理。开展苏州河景观建设,按照存量优化、凸显重点、完善调整要求,深化设计苏州河沿线景观照明,重点实施堤岸、滨水步道、建筑、桥梁四大照明体系,提升苏州河沿线夜景魅力;提升改造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真如副中心、近铁城市广场周边以及长寿路、武宁路的景观照明建设标准,探索新技术与可持续模式降低景观灯光能耗。做好景观照明日常管理与维修养护,强化社会景观照明管理,将区域内景观照明设施分级分类纳入市、区两级集中控制系统。

做好重大活动、重要时段、重点区域“三重”市容环境保障。聚焦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月星环球港、苏州河沿线等重点区域、内环、中环、武宁路、长寿路等主要道路以及环球港凯悦酒店等重点保障区域的景观提升,做好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建立应急处置队伍,完善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体系,做好重大活动、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市容景观服务保障工作。

(二)市容景观管理

市容景观管理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社会治理转变,强化责任区管理,加大违法户外广告、店招店牌、非广告设施、“三乱”等综合整治力度,完善城区管理长效机制。

巩固提升市容环境质量。强化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制度,完善和提升责任区自律管理,拓展培训、宣传渠道,完善责任人信息档案,落实“一店一档”制度,沿街商铺垃圾定时定点收集。

加强户外广告、店招店牌、非广告设施、“三乱”的综合整治力度。根据发展实际完善期间户外广告设施设置阵地相关规划,做好户外广告日常审批,强化审批后管控。持续推进户外广告抽检工作,有序推进违法户外广告整治,规划拆除违法户外广告250块。加强店招店牌和非广告设施整治,落实店招店牌、非广告设施隐患排查与整改,规划整治各类影响空间市容整洁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店招店牌1000块、非广告设施500处。同时,加大对 “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非法小广告的整治力度。

提升市容环境卫生公众满意度。规范监管道路、建(构)筑物、居住区、绿地、工地、集市菜场、交通集散地、校园周边、医院周边、公厕、水域、车容车貌及服务规范项目的环境面貌,提升市民满意度。

三、环卫作业管理效能化

(一)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

完善健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构建完整、健全、合理、充足的收运处体系,使各类经分流、分类的生活垃圾,有效实现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干垃圾和湿垃圾收集运输做到日产日清和规范有序;持续探索低附加值类可回收物的回收方法,构建分得对、收得来、转得出的可回收物畅通渠道;完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的分类物流体系建设。

持续巩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创建成果。继续巩固示范街镇创建成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

(二)完善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推进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遵循“单个工地内部消化、多个工地平衡互补、多余部分卸点消纳”原则,促进建筑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力争本区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规范建筑垃圾收运行为。加大对源头出土工地和末端消纳卸点的监管力度,实现多部门联合整治长效常态发展。进一步规范收费、优化清运流程、完善托底和应急清运等机制。加快建设区级建筑垃圾分拣中转场。

(三)提高区域保洁服务质量水平

优化保洁模式,继续有序推进高标准保洁区域创建工作,保持道路机扫率和道路冲洗率100%。推进“全天候”道路保洁,重点提升夜间道路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推行“墙根到墙根”道路清扫保洁模式,逐步拓展保洁区域,明确固化道路保洁沿线的硬化路面、花坛花箱、绿化带、社会绿地以及公共通道清扫保洁责任归属。

(四)提升环卫公共设施服务水平

优化垃圾收集设施服务功能。规范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对已有小压站箱体进行统一化、密闭化改造,提升小压站污染控制水平;结合分类投放点、小压站完善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功能;推进居住区分类投放提标改造,规范设置分类垃圾箱房,打造智能化垃圾箱房,提升垃圾分类硬件品质;因地制宜优化废物箱设置。

提标升级公共厕所服务能级。秉持“厕所革命”发展理念,推进公共厕所人性化、特色化、生态化、智能化发展。加大社会公厕开放力度。优化公厕布局,合理设置公厕等级结构,消除服务盲区。持续深化便民服务举措,合理延长服务时间,推进特殊人群的人性化如厕设施建设。

补充完善环卫停车服务缺口。完善环卫停车场布局,规范设置的环卫停车场,配合新能源环卫车辆的推广工作,加快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

合理布局完善环卫作息场所。聚焦曹杨、真如、长征和桃浦等盲区集中地块,采用“歇脚点”模式、移动板房等模式,扩建环卫作息场所。

推进多元新型机具优化配置。加大引入和使用多元小型机械设备和先进高效新型作业装备,如探索无人驾驶保洁车辆应用、探索非车行道路多样化新型保洁车辆及电动机具组合应用、加大新能源车及清洁能源车在环卫作业中应用力度等。探索功能性车辆与作业方式有机结合方式,如“三车联动”作业模式(机扫车+清洗车+洗扫车),提高道路深度清洁能力和保洁抑尘效率。

(五)提升环卫队伍建设和应急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高标准环卫作业队伍,提升环卫队伍稳定性,加强环卫队伍综合素质建设,构建示范班组和精品班组创建引导机制。

完善应急预案,精准应对各类灾害性天气、突发事件和各类保障任务,推动应急预警方案落地,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和一支应急预备队。

(六)推动环卫信息化融入一网统管

深化居住区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网上报单机制GPS功能,提升物业和环卫的信息互通,提高全区环卫清运效能。将环卫行业数据中心融入“一网统管”信息化平台,连接环卫设施、设备、人员和系统平台,实现环卫作业机具信息化、GPS定位轨迹化、环卫设施可视化。深入信息化手段落实运营效果评测和监管效果指导,实现市、区、街镇各级环卫行业信息互通共享。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规划全面发展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管理职能,规范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责任,增强行业依法行政能力,依规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与效能,确保各项程序公开透明;根据相关政策与法规,结合区域内实际情况,出台操作办法与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在绿化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完善规划实施管理和监测评估制度,确保各项规划任务落到实处,保障各项建设任务正常、有序运行。

二、加强财政支撑,推动行业健康运转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导向原则,保障对必要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公共财政对建设投入与发展需求挂钩,提升财政保障水平。建立建设资金管理机制,规范资金使用管理,为规划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积极引导市场化服务运作,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建设,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绿化、市容与环卫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鼓励多元参与,创新多元共管机制

强化部门联动,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以推进绿化建设与市容景观品质提升为目标,做到统筹考虑、互相依托,形成整体最大合力。强化社会参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体合力参与的“共管”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公共治理与监督,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丰富参与渠道和平台,完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积极舆论引导,发挥各方宣传资源的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水准

加强系统从业人员教育和专业培训,以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强化人才梯队管理,培养出适应管理需求的管理人才,锻炼出适应保障需求、技术过硬的技能人才,打造出一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特别针对薄弱环节、疑难问题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能力,提升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