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李学红局长在2010年区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010年03月19日 来源: 上海普陀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文件
普教基 2010〕11号
关于印发李学红局长在2010年区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区教育学院,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青少年中心、劳技中心、人才交流中心、考试中心、社会实践中心、海文公司:
  现将李学红局长在 2010年区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普陀区教育局
二○一○年三月十九日

  

主题词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讲话通知
普陀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0年3月19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
——区教育局局长李学红在 2010年普陀区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17日)
  今天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及上海市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总结 2006年区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区在教学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梳理和分析当前我区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一个阶段我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品质。
一、2006年以来我区教学工作回顾
  2006年,我区以“聚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召开了全区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召开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有效性”等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主要工作如下:
(一)在课程建设上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组织校长和教师学习国家课程标准,制定了“各学科落实到章节的新课程实施要求”,提高实施国家课程的适切性;各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区的实施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有效保证了国家课程的实施。
  二是初步构建了区域课程体系。我区根据国家课程要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形成了四大课程体系的框架,即核心价值观课程系列,如“伟人教育”课程和“红色寻访”课程;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系列,如民族传统节庆课程、民族传统技艺课程、民族传统风俗课程和农耕文化课程等;行为礼仪课程系列,如《现代公民读本》和《礼仪美育》课程等;实践创新课程系列,如《智能机器人》课程、《创新思维、创新制作》课程和《陶艺》课程等。
  三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各个学校结合课程要求和学校实际,相继开发了一些校本课程,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二)在课堂教学上
  开展了有效教学攻坚。我区与华师大、市教研室合作,每年攻克一个课堂教学的难点,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本市及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区教育学院制定了《普陀区中小学部分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估意见》,对全区开展有效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学校层面, 一是聚焦问题,开展研究。学校共上报有效教学的课题 88个,区科研室对这些课题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研究的十大方向,目前有47个课题被列为市、区级课题。二是聚焦课堂,探索实践。如有的学校围绕“有效教学”每年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课堂攻坚。
  区校两级联动,深化了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近三年来,在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评优活动中,我区共有 22位教师获得了上海市一等奖,在各区县中名列前茅。
(三)在教研工作上
  出现了三大变化。 一是教研模式的变化。从传统的教研走向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研,教研活动呈现出丰富性、互动性,开放性。区教研平台自 2007年4月开通至今,从最初的5所学校注册发展到今天169所(包括幼儿园),注册个人达9000余人,浏览人数达到38万余人次。截至2009年10月,中小学各学科有组织的网络教研达540次,在每学期常规的集中教研活动中,网络教研约占1/5。
  二是教研队伍的变化。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队伍建立了专业能级序列;并建立了一支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指导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兼职教研员队伍。
  三是教研功能的变化,区教育学院教研室除了发挥对教育教学的指导、研究、服务的功能外,还承担了对专业指导团队及各工作室的管理。
(四)在教学管理上
  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 一是出台了质量保障手册,形成教学新常规。今天会议下发的《普陀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保障手册》,既是我们三年来探索的成果,也是指导今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文本。
  二是构建分析反馈系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开展“普陀区学业考试测量、分析”的课题研究,构建区“学业质量分析、反馈系统”,形成区域质量常模,使我们对学业质量的分析更加科学。
  三是各个学校制定了质量改进计划,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学校教学质量改进计划”制定和交流活动,今天会议下发的《聚焦质量——普陀区学校教学质量改进计划专辑》,就是成果之一。
  几年来,我们以科学的质量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区校两级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关注质量、研究质量、提高质量的工作氛围,我区学校声誉在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在提高。
(五)在队伍建设上
  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 一是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组织了市、区名校长后备人选的培养,开展分管教学校长实务培训,举行了校长论坛,开展校长能力大比武,组织校长进行听课评课比赛等。 2006年以来,我们围绕课程改革连续四年举办了四届校长论坛,既有区内的,也有中外交流,促使校长更加关注课程、关注课堂、关注质量。
  二是提高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进一步加强了教研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建立序列、制定标准、明确任务,改革和完善教研员管理制度,出台了区《教研员工作任务书》、《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等。加强教学视导,强化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分析。
  三是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通过教师队伍四年行动计划,在专业素养、结构调整、名师共享等方面促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整体提高。围绕新课程,开展全员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评估为抓手,引导学校系统思考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的目标、方法、载体、途径等,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六)在信息技术上
  着力标准、机制、平台、项目、资源、技术六大要素的建设。出台了《普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纲领》、《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普陀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评估体系》等标准。建立网上教研平台,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校际间的互动教研,加强课题研究,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三年以来,我区在推进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中注重精细化管理,注重团队合作,注重开放整合,这是我们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我们取得的成绩,与市、区领导对普陀教育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也是我区教育系统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成绩和经验是今后我区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基础。
二、我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课业负担还较重
  根据有关部门的测试反映,目前学生学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感到疲惫、对学习有消极情绪、自信心不足、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还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问题在我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学生全面发展还不够充分
  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不强,比较强调自我,团队合作的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广泛,创新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弱;体质有所下降等等。
(三)课程的领导力、指导力、执行力还不强
  上面两个问题虽然是通过学生反映出来的,但根本原因还是在教育者本身。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干部、教师深化课程改革的主体性、主动性还不强,特别是部分校长忽视对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的直接领导,缺少以课程教学为抓手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是对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的理解不够,对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理解不到位,没有很主动地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没有主动地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两纲”的要求,在执行国家课程过程中出现“折扣”和“扭曲”现象,遮蔽了国家课程的丰富内涵。
  三是整体设计的能力比较差,缺乏把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计划等进行整体思考。
  四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单一,方法陈旧,对评价过程的控制和对评价结果的利用不尽科学。
(四)教学的有效落实差异性大
  这种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的整体推进和学校的具体实践探索有差距。上下呼应不够。
  二是校际间不平衡。有的做得好,有得做得差;有的做得深、做得细,有的大而化之,没有实效。
  三是研究成果在课堂中的运用和转化不够。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没有广泛地、及时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加强课程领导,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
  ●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满足多元需求,打造优势特色,彰显文化品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工作方针:巩固成果、探索创新、持续发展。
  ● 工作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
  ● 工作要求:坚持课程改革,深化有效教学,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实施多元评价,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 工作主题: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
  今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与 2006年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既有传承,又有发展:这两次会议,都强调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但是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我们要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新内涵,并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今天讲“提高教育质量”,是要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两大要素,要从满足标准的质量走向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质量。“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质量”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科学。今天讲“学生发展”,是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要努力满足学生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需求,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经历和体验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满足学生继续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今后要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课程建设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
 1 、有效落实国家课程
  有效实施国家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一是全面理解国家课程。今年,市教委将修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我们要组织校长、教研员、教师认真学习,全面落实。 一是要把握国家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落实好三维目标的要求。 二是要把握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特别是要保证体育、艺术和其他综合实践类课程的落实。
  二是分层细化国家课程标准。这方面我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制定了各学科落实到章节的基本要求。但是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出台后,区、校都要根据市教委的新要求进行分层细化,将普适性要求转化为符合区域和学校实际的具体要求,使课程标准更具明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最终要落实到学校,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教师。学校和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区的实施意见要再理解、再创造,通过教师的教学再现国家课程的本质要求。
 2 、完善区域课程体系
  一是完善体系框架。目前我们已经从思想层面、行为规范层面、实践创新层面初步构建了 4类综合素质课程体系。这一体系框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二是拓展课程内容。每类课程内容都需要进一步拓展。如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伟人教育”,目前正在向科学领域中的伟人拓展,今后还需要向其他领域中拓展;已经开发的课程,在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三是凸显实践创新。要根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重点将区域课程的开发放在实践创新课程上。以课程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课程资源,整合多种力量,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和创新活动。
 3 、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整体规划校本化课程体系。按照“基于学校办学理想和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三类课程,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形成学校课程特色。
  二是有效利用。包括有效利用区域课程、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区域课程系列为学校提供了可选用和借鉴的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选用或者进行校本化改造。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学校要充分利用市、区科普教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名人等各类教育资源,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三是合理开发。“合理” 一要按照国课程的总体要求开发校本课程; 二要基于学校的文化和传统,体现办学特色; 三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要切合学校的现实和可能,包括教师的能力和现有的资源,有序开发,稳步推进。开发的方式有选用、改编、创造等。
(二)深化教学改革
 1 、加强教学规范,切实减负增效
  一是加强教学规范。市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我们要认真执行。要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严格执行规定的课程计划,认真落实教学要求,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区教育局将根据我区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情况、学生课业负担及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组织检查,加强监督。
  二是使用好教学质量保障手册。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质量保证手册,在此基础上,完善学校的教学新常规,筑牢基础管理的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质量改进计划”,并按照改进的路线图,予以实施,使改进过程成为学校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是研究和改进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都有教学规范,要强调五环节的一致性,不要随意提高作业和评价的难度。要特别注重对作业的研究,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是设计有效作业,“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使作业难度合适,总量合理; 二是探索分层作业,从学生学习能力层次和教学要求层次两方面分层设计,针对基础较差学生、大部分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强作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三是倡导个性化、多样化作业,倡导阅读、观察、制作、实验、课题研究等个性化、多样化作业,发挥作业在促进应用、鼓励创新、完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杜绝无设计作业、惩罚性作业。 五是认真批改和反馈作业。通过对作业的合理有效控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 、注重研究学生,突出教学有效
  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教学,而不是从教师主观愿望、从教材出发实施教学;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差异,分层实施,因材施教,而不是“千人一面”;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
 3 、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经历
  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会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学会学习;要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增加学生的体验和经验。
(三)探索多元评价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市教委的规范性文件,规范学校的学业质量监测行为,引导学校和教师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使日常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是回归评价应有功能。要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改进与激励。将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回归到教学过程中,同日常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一要加强对评价的科学研究。要提高评价的信度效度,为学生提供真实、客观、科学的信息。重点加强两大方面的评价研究:一是开展日常教学评价研究,二是探索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评价。
  三是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关注学生学业评价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运用。 一要借助信息技术加强课程建设和资源利用; 二要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和教研; 三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 四要借助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和提升学生素养。
(五)提升课程领导力、指导力、执行力
  校长、教师和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主体。
 1 、进一步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一要增强校长引领课程改革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增强以课程为抓手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感和内在动力。 二要提高校长对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的理解力,把握国家课程的丰富内涵。 三要提高校长的课程规划能力,将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课程计划整体设计和规划。 四要提高校长的课程实施能力,加强教学领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统筹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 五要提高校长的课程评估能力,有效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等。 六要提高校长的课程研究能力,建立学习型团队,开展反思研究,寻找对策,破解难题。
 2 、进一步提升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
  政府主导的课程改革,需要专业力量的支持。教研室是行政部门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机构。市教委对教研室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教研室要成为探索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 研究机构、提供课程与教学指导的 服务机构、改进评价和改进基础教育质量的 指导机构。要进一步提升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更好地支持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要提升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能力,针对区域、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开展实践问题的研究,引领微观的实践操作。 二要提升对基层的指导和服务能力,深入基层,建立学科或项目研究基地,以点带面开展教学研究和教研组建设;完善网上教研模式,运用网络,开展多主体、跨时空的网络教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等。要把服务基层的效果纳入教研员《工作绩效考核标准》,作为衡量教研工作绩效的标准之一。
 3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一要组织教师认真研究课程、课标、课堂; 二要加强校本研修,通过“主题研究式校本教研”、“专家参与式校本教研”、“校际联动式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反思教学,研究和解决问题,提高专业水平; 三要继续落实好《普陀区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要带领教师,共同研究和攻克课改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通过带教,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每一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成才,在提升课程实施能力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价值。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这次工作会议,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和教师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品质。
(根据 2010年3月17日李学红局长在2010年区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体,部分文字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