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问答:普陀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意见(修订稿)

2021年04月06日 来源: 上海普陀

Q1:制定《普陀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意见(修订稿)》的背景是什么?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幼小衔接已成为一个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切实做好入学适应性教育,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于2020年编制下发了《上海市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市《指导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普陀区聚焦区域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现状,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区域幼小衔接工作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制定了《普陀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意见(修订稿)》。

 

Q2:如何正确看待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发展?

幼小衔接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修订稿)》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明确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发展目标,关注幼儿“入学愿望与健康情绪”“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Q3: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幼儿园就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1.制订适合本园的《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方案》,充实、完善幼小衔接活动资源库,确保幼小衔接活动有序、有效实施。

2.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幼儿园与家庭的联动机制,共同尊重幼儿的天性和认知规律,持续提升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质量。

3.一日生活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丰富多样的、生动有趣的幼小衔接活动,帮助每一位幼儿在身体、情感、习惯、能力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

4.传播正确的幼小衔接价值取向,引导家长建立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掌握符合幼儿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Q4:幼儿园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落实幼小衔接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入学适应性教育应基于《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和《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通过开展“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和“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指教师在组织实施幼儿日常活动时,就要把握各环节的教育契机,既要凸显各类活动特质,又要有机渗透文明习惯、情绪管理、自我保护、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时间观念、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培养内容,用三年时间逐渐实现大班幼儿发展目标。

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指大班期末五、六月份,幼儿园可以紧紧围绕入小学所引发的各种话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实施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实践体验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亲子活动等,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入学愿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幼儿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Q5:大班下期,幼儿园如何调整作息和课程设置,满足幼小衔接活动的需要?

1.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要符合幼儿发展特点,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度过“衔接期”。因此,大班幼小衔接的作息安排中仍应确保幼儿每天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

2.建议大班下学期的4月份先缩短15分钟午睡时间,14:15起床。5-6月份再进一步缩短15分钟午睡时间,14:00起床。

3.大班下学期,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可模拟小学课间十分钟,幼儿学着按需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休息时间。

4.5月份起,大班每天下午增加一个幼小衔接活动。该活动不特指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和当前幼儿活动开展的需要,灵活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Q6: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时,教师要重点关注什么?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价值取向。培养幼儿的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初步的思维能力以及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对幼儿后续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教师要注重将“衔接教育”贯穿幼儿入园的整个学前阶段,明确幼小衔接是长程性而非一时性的活动。

3.教师要将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与针对性的主题教育纳入到大班班级计划及周、日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小衔接教育。

4.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时,要处理好目标与过程的关系。既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有益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经验。还要明晰大班末期幼儿的发展水平,关注每个活动的目标达成情况。

5.教师要形成反思性实践的工作方式。及时对幼儿的活动兴趣、参与程度、情绪情感以及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等进行分析,并对实施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度、活动内容的挑战性、师幼互动的质量,以及家教指导的有效性等进行反思与调整。

6.教师要关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个体差异,注重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在入学前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水平。

 

Q7:教师如何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采取育儿宣传、专题讲座、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幼小衔接”专项宣传,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以及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相关内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缓解家长对幼儿入学的焦虑情绪,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同时,幼儿园要积极创设条件和机会,通过大班家长见面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吸引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来,以便家园携手,共同帮助幼儿积累更多有益的入学经验。

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指导手册、微课等方法,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共同陪伴幼儿自然地走过这一成长期。

 

Q8:幼儿园如何与小学合作,共同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幼儿园要加强与小学互动,建立互访互通机制。充分利用社区相关资源,建立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互通机制,协调社区内小学为大班幼儿开放课堂,搭建一年级教师和大班教师联合教研的平台,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低年级的教育特点,知道小学生活和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让小学了解幼儿的特点以及幼儿在园经历等,为幼小衔接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