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推进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探索

2019年06月28日 来源: 上海普陀

近年来,在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普陀区主动把握高中多样化特色化战略转型发展的契机,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中学校品质提升和区域高中教育办学新格局构造,立足自身区情,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开展了高中特色化多样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探索与实践。

一、统筹架构特色多样的区域优质高中办学体系

(一)明确思路,凝聚改革共识。在对我区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目标、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区秉持“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提出了“主动融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站上市平台,唱响国际歌;高原上建高峰”,“以可选择、高质量为导向全面推进区域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政策倾斜、资源支持、环境优化和评价引导等关键要素,区教育行政、业务支持部门和高中学校在解放思想中深入剖析原因、寻找对策,以新的思路和制度创新来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和“千校一面”同质化发展的瓶颈,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度,逐步形成了政策支持、实践推进层面的共识和合力,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中学校品质提升和区域内高中办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格局打造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

(二)统筹规划,优化高中布局。我区坚持政府统筹与学校自主发展、改革试点与示范引领相结合的原则,既做好顶层设计又调动学校的积极性,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区域内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我区教育“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以及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中,系统架构了以可选择、高质量为导向的区域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工作框架和改革举措。在2018-2025年全区基础教育资源优化调整方案中,提出了“3+3+4”全区优质高中学校建设方案,旨在通过深耕细作,打造一批示范性高中;靠大联大,引入一批国内外一流高中;内涵提升,创建一批特色高中。到2025年,基本形成由3所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3~4所市特色高中、4所新建或引进的高品质高中为支撑的全区优质高中发展新格局,为把普陀打造成为上海基础教育的新高地奠定基础。

二、持续促进区域高中学校内涵品质和综合实力提升

(一)精准施策,特色创建求突破。着眼于以特色办学撬动学校发展方式和育人模式转型,自2011年上海市教委启动本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以来,在我区教育发展规划中始终将推进特色高中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在区域整体推进过程中,坚持项目引领、错位发展、课程支撑、科研推动等工作策略,通过分类指导、多点突破;创新平台,示范引领;彰显特色,全面发展等举措,引领区域各高中学校经历了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我区7所公办完中全部成为市特色高中项目校。2017年4月曹杨中学被市教委命名为全市第1所特色高中,2018年和2019年我区甘泉外国语中学、同济二附中分别成为市特色高中,基本改变了我区高中学校原有的发展格局,在推动区域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激发活力,支持学校自主发展。围绕“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高质量”区域普通高中发展目标,我区充分尊重每所学校自身发展的基础和需求,积极引导学校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生源特点、师资状况及资源优势自主选择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聘请高层次专家团队进行专门指导,并给予学校在人、财、物、事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广开合作渠道,积极吸纳高校院所等社会资源大量介入特色高中创建,还设立了特色高中创建的专项资金,各相关街道镇和委办局也有配套的扶持资金和项目。区域内各高中学校积极响应,主动跟进,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探索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品质的整体提升。

三、扎实开展以选择教育为特色的高中育人模式创新

(一)聚焦“三识”,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结合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我区聚焦学生的知识、见识和胆识培养,强调“需求对接、标准对接”。在坚持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框架下,从培养的基础性、教育的完整性等维度进行改革创新,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比例,鼓励和支持普通高中开发特色课程,增强课程的开放性、选择性。同时,区域化整体推进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着力开展创新实验室和配套课程建设,探索建立创新素养培育跨校选修和学生共育的联盟机制,不断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联手区内相关部门和街道镇,构建了普陀区学生社会实践资源地图和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与成长需求。

(二)推广“三制”,促进高中育人模式转型。围绕共性和个性的育人目标,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我区立足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条件,着力在教学方式探索、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行教学走班制,管理学分制,育人导师制等“三制”。通过校内走班、跨校走班和网上走班,完善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机制和运作模式,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课程学习需求;通过学分制管理,探索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学程设计和评价改革新机制,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设立导师制,建立健全高中学生成长服务机制,在加强学生学涯和生涯辅导中,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优质教育服务到每一个学生。

(三)强化“三大保障”,推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了给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质量的选择教育,我区采取“踩刹车”、“设底线”、“搭支架”的工作策略,加强资源保障、队伍保障、质量保障,不断优化办学环境。一是坚持标准引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明晰教学基本要求,减少过多过重的教学内容,有效控制学业负担。二是强化技术支撑。以市和国家数字教材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依托区内学科及师资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了高中各学科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1.0版,完善了区校两级质量监控体系。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建立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机制,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的合作,打造骨干教师梯队。这些举措有力保障了我区高中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纵深推进之中,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瞄准更高目标,聚焦薄弱攻关,激发内生动力,通过育人标准的实践探索、育人行为的系统建构、育人文化的特色培育,最终实现高中教育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转型,真正让品质成为高中教育发展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