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局长谈综改—普陀区教育局长范以纲:把握教育综合改革大势 协同推进教育优质发展

2016年11月10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把握教育综合改革大势 协同推进教育优质发展

目前,在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普陀区启动了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方案的研究和设计等工作。现结合国家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及普陀区区情,就如何统筹推动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全面促进普陀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谈几点想法。
深刻认识和把握普陀教育改革发展的“三个变化”和“三个不变”

认清发展形势、把握发展要求、立足区情教情是开展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基本前提条件。对于当前普陀教育的现状,以及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变化”和“三个不变”。
1“三个变化”
一是普陀区教育发展的背景发生了变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的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为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必须谋划新思路、寻找新动力。
二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全国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已全面启动,我们要把握国家和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意图与逻辑,结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普陀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要求,加快推进区域教育转型发展。
三是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及任务发生了变化。

当前普陀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已逐步从注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转移到在均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
2“三个不变”
一是教育发展的理念与目标没有改变。

即“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的核心理念,以及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依然是未来普陀教育发展中必须坚持的。
二是区域教育的比较优势没有变化。

在“圈链点”战略的引领下,普陀区在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及国际化等方面所形成的优势没有变化。
三是普陀区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特点没有变化,即仍处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历史阶段。

我们只有牢牢把握普陀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要求,看到普陀区教育存在的客观问题和现实差距,才能明确普陀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和发展定位,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找到改革的切入点和抓手,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究制化、资源共建共享、技术渗透课堂和信息素养培育中,追求价值理性、文化认同,提高教育决策与管理水平,改变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服务师生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发展,促进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解决。

教育国际化则强调构建交流、理解、融合、主导“四位一体”的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格局,以国际化的视野、理念和思维方式解决教育的开放性问题和多元发展问题,在更高的层面、更广的领域中促进区域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定出切合区情的行动框架,推动普陀教育在前些年改革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在新常态下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研究和设计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行动框架

1以“互、联、网”办学思想引领区域教育综合改革

“互”,指互动、互生。它体现了教育民主的思想,强调各主体在教育决策、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平等沟通、交流和达成共识,倡导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家校互动、社校互动“五个互动”中,丰富教育内涵、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多元共融、构建合作生态。

“联”,指联动、开放。它体现了教育开放的思想,强调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开放性,在街镇联盟链、园区实验链、承办辐射链、高校项目链、国际合作链“五链”打造,以及文教、体教、医教、科教、社教“五结合”中,推进跨界合作、多主体协同、动态化调整,实现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社校互通。

“网”,指结构、网络。它体现了教育平等的思想,强调教育资源布局的平面网格化,以及教育发展的立体网络化,在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网、师生学习资源物联网、社会实践与创新活动共享网、多元主体合作联动服务网、教育质量监控保障网“五张网”中,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2以“三化一强”战略主导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

基于区域教育发展的思想脉络,面对普陀区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结合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我们将在教育优质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强教“三化一强”转型升级战略主导下,着力构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框架。

教育优质化是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的主要表现,是“三化一强”转型升级战略的主体,也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主攻方向。它强调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点,提高效率,培育特色,丰富选择,协调利益,促进公平。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是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的主要支撑,是“三化一强”转型升级战略的两翼,也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抓手。其中,教育信息化强调在网络环境优

人才强教是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的基石与重要保障,是“三化一强”转型升级战略的关键,也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强调在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渠道、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之中,促进校长、教师的专业自觉,打造一支对先进理念思想、技术方法易接受、善传导,易衔接、善融合,易塑造、善创新的“铜头、铁腰、钢结构”教育人才队伍。

3以“具体问题导入,核心要素驱动,传导倒逼渐变”为策略确保各项重大教育改革目标有效达成
在具体落实改革策略时,必须做到“四个更加关注”:
一是更加关注需求导向,而不是蒙头关门、脱离社会需求办学。
只有坚持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同行,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是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而不是一味上设施、重营销。
只有把全面质量作为核心任务,作为生命线,以优质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才能进入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而不是一味盲目攀高求全。
只有立足实际,找准服务方向,不断强化办学特色,才能真正找寻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更加注重创新发展,而不是拘囿于原有利益格局和固定模式套路。
只有敢于和善于推动制度和模式创新,由此生成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动力,倒逼一系列制度的渐变,逐步逼近问题的关键环节,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束缚,释放活力,充分发挥各类办学要素的最大化效益。

4以“调结构,强技术,重文化”为路径确保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顺利推进

调结构。一是育人结构。即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推动课程结构调整由统一走向选择;推动课堂结构调整由被动走向主动;推动评价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推动活动结构由校内走向社会; 二是队伍结构。即聚焦教师发展核心能力,强化师资队伍来源的多元化,重点推进区域教育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团队建设,打造“铜头、铁腰、钢结构”的师资队伍;三是治理结构。即聚焦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解决放权不充分、利益调整缺乏强有力政策等问题,让学校自主发展;学校要抓好章程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适应新的发展环境。

强技术。一是推动教育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二是推动基于大数据支撑下的学习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三是推动脑科学技术尝试性应用。应用这些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重文化。一是坚持“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理念,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文化”建设;二是以学校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自主发展文化”建设;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汲取世界先进文明的精华为我发展所用,推进“开放融合文化”建设。

5全面落实和完成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六大任务”及“九项预期成果”

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六大任务”

一是着眼立德树人,以育人模式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教育质量提升。

二是着眼学段特点与学校特色,以开放联动融合机制创新推动区域教育特色发展。

三是着眼效率提升与公平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发展。

四是着眼国际一流标准,以教育国际化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五是着眼校长与教师专业自觉,以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发展。

六是着眼管办评有效分离,以教育治理结构创新保障区域教育优质发展。

通过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建设,主要形成“九项预期成果”。

一是打造“一圈一区十环”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网。即服务于以桃浦地区转型发展为引领的“一河五区”开发建设,打造环华东师大优质教育圈、曹杨二中优质基础教育园区、10 个街道镇教育联盟“一圈一区十环”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网。

二是形成区政府各委办局、街道镇协调共商机制,以及区人大、区政协、区人民教育督察员、督学“四位一体”督政模式等区域联动合力推进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形成区、校两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发展核心能力、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工作体系。

四是形成政府综合评价、学校自评、主体互评、社会参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构成的区域“4 1”评价模式。

五是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区域德育建设三大体系。

六是形成幼儿园健康教育、小学初中新优质教育、高中选择教育、特教融合教育、职校实训教育、社区多元教育的区域各学段特色和各校办学特色的“1 X”模式。

七是建成区域人、财、物管理及学生、教师、学校服务等六大管理及服务平台。

八是形成由名师和名校长,以及学科、德育、创新素养培育、信息技术应用、学校管理等骨干团队构成的“2 5”区域高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

九是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理解、融合、主导“四位一体”区域教育国际化推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