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构建“3+3+3”模式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

2021年04月09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普陀区教育局聚焦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从“公平”和“选择”出发,以实现“智慧引路,技术赋能”的教育为目标,探索更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通过搭建三大平台、推进三大项目,落实三个保障,打造“融、通、准”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新体系,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

一是搭建“三个平台”。优化“J课堂”教育资源平台,通过录制优质教学短视频和课程系列,支持学生按需学习;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后台记录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让教师从经验判断走向实证判断。建设“五育”融合教育评价平台,综合关注学生学业质量、心理发展、专业特长等全面素养,通过AI数据建模,借助多重数据的采集,实现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评价,为教与学的精准施策提供充足的依据。打造“普陀区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结合不同学段教学质量的核心关注点,挖掘学情价值、评估学业负担、构建教学模式、发现师生需求,使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使教研工作更加务实高效、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准。

二是推进“三个项目”。推进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统一综合性管理平台项目,打造安全规范的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新环境,用“互联网+”的理念打通数据壁垒,优化系统间的融合贯通,实现全流程的精细化在线管理,大幅提升信息化的安全性和对于教育教学的支撑力。推进区域数字教材试点区建设项目,建设学科齐全、内容丰富、优质好用的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化资源体系,将数字教材应用试验推进至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开展学校常态应用方式研讨活动,提炼具有普陀特色的教与学新模式。推进新型数字化学校培育项目,加快区内信息化标杆校培育,全面推进区内各校“智慧教育、智慧学校、智慧课堂”建设,以点带面,提升学校参与实验区建设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三是落实“三个保障”。落实共建共享机制保障,以“政府主导、多方投入”为工作原则,探索“高校院所指导、企业参与建设、政府主导推进、学校使用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协作机制,加强区校、校校、校企之间教育信息化的多方位合作。落实人才队伍保障,将“普陀区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纳入教师全员培训,针对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开展分层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落实以智慧课堂、智慧校园为特征的技术保障,立足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优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数字化环境,完善各种智能化背景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师生教与学模式的改变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