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的发展性督导报告

2022年03月02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根据《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中小学“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纲要》和《普陀区教育督导工作规程》等法规及文件精神与要求,2021年11月11日至12日,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发展性督导。督导组全体成员通过审议学校发展规划、听取校长自评报告、查阅相关资料、巡视校园环境、观课(19节)、干部教师访谈(27人次)、问卷调查(教职工90份,家长824份,学生112份)、听取社区意见等方式,比较全面了解宜川附校尤其是“强校工程”以来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讨论、汇总,形成如下报告。

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在籍学生872名,在编教职工90人。学校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持“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自主能动 快乐学习”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全面实施《走进学生心灵 培育“大写的人”(2016-2020)》学校发展规划;2018年,宜川附校成为上海市“强校工程”先行实验校,实施“一校一策”,激发师生办学的内驱力“强校工程”中期评估为“优秀”。“四自”人格教育初成体系,“迷你”课程和“一页纸教学法”更加成熟。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美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第十三届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9项。

一、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科研引领,打造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宜川附校重视“科研兴校”的引领作用,以“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作指南,设计满足不同层面教师发展需求的研修方案,指导每一位教师以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为引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推动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提高个人的研究能力。以项目驱动为载体,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科研以推进学校重点工作。 “德尚”课题《中小学“四自”人格养成教育创意活动设计实践研究》、区一般课题《中小学生“四自”人格教育实践研究》、市教委课程领导力项目《基于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单元设计与实施》、《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有效作业设计研究》等都有很大的参与面,教师个体研究意识和主动性逐步增强,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年来,教师申报市、区级课题数量提升、质量提高。截止到2021年10月,学校申报立项的区级以上课题12项,教研组申报立项的区级以上课题3项,区级以上个人课题9项。在普陀区““十三五””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学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迷你”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研究》和《三年级语文“随堂练笔600秒”设计的应用研究》均荣获一等奖。2021年9月,学校被评为第十三届科研先进单位。

(二)人格养成,彰显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特色

宜川附校由“自主能动,快乐学习”办学理念出发,回归教育本源,以培育“大写的人”为使命,明确“大写的人”就是具有“自立、自信、自尊、自强”人格特征的“爱生活、讲规范、重责任、善学习、强身心、会创造”的人,形成了“四自”人格教育的“4+6+4”范式及“四自”人格教育的六大途径和相应的评价机制。“特色班级”建设、“小组互助”管理、“扬长补短”公约、“四自季”主题活动、一至六年级“四自七会”每月开放日、“10+2”生活导师制度、与社区合作开展“适宜青春”教育等载体已经逐渐成熟。为提高“四自”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了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推进特色课程建设;优化“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及班集体建设的四项主要工作,尤其是在探索“四自季”主题活动方面,构建学校“菜单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体系,发挥生活实践育人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参与;突出协同育人,完善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教育、管理、防范的运行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逐步形成了宜川附校的“立德树人”育人特色。

(三)“名片”课程,培养“四自四能”“大写的人”

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兼顾多元需求,完善校本课程群;基于学生成长“冲突”,探索“四自”人格养成教育活动课程。以课程实施为载体,积极完善育人模式。优化“三三三”探究类课程,积极拓展、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如图书阅览区域的改建、九曲桥、多功能艺体专用室等。

学校坚持“丰富学习经历,激发学习潜能”的课程建设理念推进六个“名片”课程建设,不断完善“迷你”课程图谱,取得显著成效。“人人编程?创意生活”课程建设总结创新课程与信息课、劳技课以及拓展课整合的经验,三年级“虚拟机器人”课程、六年级“智能机器人”课程、七年级“玩转手机”课程体现了学校的创新教育特色。“京剧?雅趣生活”课程加强京剧教学在音乐、美术、体育、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渗透,体现“尚美”校训和“做求美人”目标要求,提高了师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体锻?健康生活”课程打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形成卫生、心理教师介入机制,体现体育活动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悦读?书香生活”课程推广与总结“整本书阅读”和“4+1”阅读指导模式的经验,用校本的课外阅读书目,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持续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涉台?交往生活”课程制定的《涉台教育研学旅行手册》体现“交往之乐”和自主责任教育。“红十字?有尊严的生活”课程以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和“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宗旨来感召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质。这些精品课程极大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真正成为宜川附校的“课程名片”。

(四)“有效作业”,“小切口,大思路”提升质量

宜川附校有效作业的研究与探索是源于多年来“一页纸教学法”研究实践积淀的结果,“一页纸教学法”的六个实践载体创造性地将“教师把握学科教学知识、引导学生有效地学、设计精准的课后检测、梳理高效学习策略、落实精选作业、激发学生学习信心”联为一体,形成相互整合的教学系统,推动学校不断落实减负增效要求、追求优质均衡教育,建立了“教师主动导、学生主动学”的教学生态,其理念和策略已经深度融合在学校教育教学文化之中。

作为上海市“强校”工程项目学校,积极开展《单元教学视角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行动研究,聚焦作业设计与实施,在近三年的实践中,完成了“心目中好作业”问卷调查、确定了“好作业”的七个标准;构建了“课后作业B本”的迭代机制,完成了“课后作业B本”1.0版的编制刊印工作;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关联性设计为线索的“问题导学”教学研究范式和学生作业“零缺交”管理机制等有效经验,从关注“说卷”到关注“作业+评价”,以有效作业的研究和实践为支点“撬动”了“减负增效”工作。

二、问题与建议

(一)学校的前后两个《规划》将培养目标由上一轮规划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培育‘大写的人’”调整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培育‘四自四能’好少年”。尽管学校关注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努力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及普陀教育““十四五”规划”的新要求,但是“大写的人”到“好少年”的延展没有形成逻辑自洽和科学的阐释。

建议:在国家育人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多年的办学经验的积淀,削枝强干,理清主线,深入思考新形势下学校育人目标的内涵与外延,前后规划的延续与传承,教育理念的迭代与更新,使得前后规划在校情分析、学校办学目标理念系统、学校主实验项目,学校的党建、学校文化建设、德育、课程教学、队伍、管理、保障机制等部分有内在逻辑一致的递进与升华。

(二)学校研究的项目很多,参与的人数也不少,对营造教师研究氛围和促进改革推进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教师的教学研究呈现散与杂,教师持续研究一个问题、教研组合力聚焦的状态没有形成。教研的成效应体现在研究问题及预期目标(研究假设)与教师教育教学真实问题的一致性,否则无法实现有效研究,提升教学效能。即使是教学的真问题,也应该有所选择,形成点面结合的问题群,并突出重点、各个击破,且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要将其转化为长效机制固化教师行为,从而发挥改进增效的作用。

建议:思考“双新”背景下对教师理解课程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设计、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短板与能力缺陷,寻找突破口,开展针对性研究和机制探索,在学习中思考,在“解剖麻雀”中启迪智慧,在行动中转化,形成学校新的教育质量增长点,以教师创新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一页纸”教学法的价值体现在“以学定教”,其背后指向的是“满堂灌”“只讲考试内容”“机械训练”等违背教学规律、增加课业负担的做法,其精神是符合当前“双减”背景下改进教学的要求的,然而在真实课堂上存在教师“难以驾驭”或“形似神不似”的状况,难以深入,主要问题源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未达到相应要求或教师多少依然受到“升学”要求的束缚,因而无法真正落实这一教学法的精髓,同时,从观课评价结果看,好课仅占10.5%也是一个佐证。

建议:进一步明晰国家育人总目标对于学校课程目标、结构和内容的指导性要求,强化课程育人的功能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核心素养与五育并举的“刚性”要求应在课程目标、结构和学科内容中凸显,学校的“自能”目标与其关联性要进一步梳理并体现在学校课程结构及其解释中;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模块课程要进一步分析学生需求、厘清类别层次,从而满足差异性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