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2021年06月18日 来源: 上海普陀

为贯彻落实《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上海市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普陀区全面实施“三化一强”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研训一体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普陀区 ““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教师教书育人和课堂教学核心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区域教育核心理念引领下,加强教师培训整体规划与资源建设,健全培训体系,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机制,建成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高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   工作目标

对标《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中关于全民终身学习现代教育体系的“开放协同、融通衔接、智慧共享、泛在可选”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突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性、开放性、选择性、实效性”,协调区域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教师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创新教师研训体系,建设教师发展平台,丰富教师培训资源,统筹推进全区““十四五””教师培训,全面提升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打造普陀“适合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三、   工作原则

——坚持全员培训与专项研训相结合。既要全面落实普陀区教师队伍全员培训和整体提升的任务,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又要加强重点群体的培训,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专项培训,重点提升与新时期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的专项能力。

——坚持组织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既要把教师培训作为基础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要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坚持减轻负担和提升实效相结合。既要坚决落实教师减负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教师安心、精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又要注重将培训与日常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切实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工作任务

(一)构建教师培训研修和自主学习的支持体系

1.明确职责架构,实施规范有效的培训管理

进一步发挥“市-区-校”三级教师培训联动机制,增设个人层级,鼓励教师自主研修和个性化发展。在区级层面,继续推进教育学院各部门有机整合的大师训格局。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作为区域干部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更新教师继续教育的理念,不断优化科学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区级培训的实施管理,做好培训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在学校层面,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要做好每年的校本研修计划,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活动,将教师的教学实践、教育研究和学习进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保障研修活动的时间和经费。在教师层面,学校要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种平台,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或个人兴趣,开展自主研修,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养。

2.做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升教师校本研修品质

加强市、区两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校)的建设与管理,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推进区域各校校本研修建设,加强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完善校本研修标准,推进优质校本研修课程建设,构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学思研悟行合一的研修活动模式。从区到校,形成“教、研、修”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机制,引导校本研修向分层次、专题化、系列化和课程化方向发展。搭建跨校的教师学习交流平台,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校本研修中心组,发挥中心组的交流、管理、督促作用,推广学校教师研修的优秀经验,固化和共享校本研修优秀成果。

3.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满足教师对培训的多元需求

    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拓展科研机构及优质教育机构提供培训资源,丰富培训内容,融通学科前沿与教学需求,贯通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畅通教学与科研。加强与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开展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合作推进“环华师大人工智能产业带”等项目;继续完善书法、职教、科技、艺术等基于学校特色的培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充分挖掘各类社会机构、红色场馆、特色场所作为培训资源,进一步促进其特色发展和功能拓展。

在自主研修方面,鼓励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和自身实际选择培训,赋予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研修活动的自主权。学校要根据市、区的相关要求,规范管理教师自主选学工作,支持教师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着力于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意愿和积极性,通过多样化可选择学习模式和渠道的创建,努力形成教师“我要学、有得选、有条件学”的局面。

(二)设计以教育教学核心素养提升为重点的培训内容

1. 完善培训框架,构建区级培训和校本研修课程体系

加强培训需求诊断,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指南,优化培训课程结构。构建既能引领区域全体教师专业发展,又能精准针对教师实际需求,与分层、分类、分科培训体系相适应的区级培训课程体系和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建立课程资源建设和研发实施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以我区骨干教师、教育学院专业人员为主要力量,采用自主研发、联手开发、购买引进等方法,广泛吸收整合区际培训机构、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和社会优质培训资源,重视区域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关注新课程新教材,注重实践型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加强科研成果向师训课程的转化,建设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智慧提升的培训课程资源库,满足区域培训需求。

2. 关注培训内容,提升全体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着力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学科培训学分至少占总培训学分的50%。合理规划教师培训项目,围绕课堂教学进一步更新学科前沿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区域学科教研课程、区域指导教师团队研修、校本研修、见习期教师培训、教师专项培训等途径,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

研修内容紧紧围绕教师课堂教学所需的能力素养进行设计,包括师德素养、知识技能、实践体验和自主研修四大模块内容。重点提升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薄弱的7项能力,如: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辅导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结合新课程新教材的学科教学能力、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实验教学能力、跨学科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将专项能力的提升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科教研课程、区域重大培训项目紧密结合,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

3.促进成果转化,注重资源生成与应用辐射

    培训内容注重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培训成果转换为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课程方案、课题报告、论文专著等。根据《普陀区教师学术成果出版资助实施办法》,鼓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优秀教师参与培训成果转化,制作优质资源。对优秀资源进行推荐,通过“一报一刊”和普陀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经验、成果的宣传辐射,进一步扩大应用。

(三)优化分层分类分科研修机制

1.做好分层分类分科的教师培训工作

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开辟发展平台和研修渠道。严格落实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学习任务和培训标准;通过实践研究项目,落实2-5年职初期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763人才攀升计划”的实施,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研究工作坊,使其多渠道多元化发展;在第六轮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研修项目的实施与管理中,组织各类各级教学展示、交流、研讨和教育教学论坛等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使教育教学成果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

2.加强教师培训者的队伍建设

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进一步完善兼职培训者管理规范和工作制度,遴选高校教师、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和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培训者。建立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对培训者实行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加强培训者培训,努力提升教师培训者的课程研发与实施的能力,形成一支师德过硬、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学科结构合理、有层次受欢迎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四)创新研修及自主学习方式

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培训,进一步推动教师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建立区域网络研修学习和资源中心,上联市级平台,下挂校园社区,将集中式现场研修与交互式网络社区学习相结合,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探索运用VR、AI等技术赋能教师培训,逐步形成“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氛围,努力创造发展个性、渠道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培训学习环境,提升教师的学习体验,满足教师更加多样的学习需求。

引导教师将专业发展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形成“教-研-修”深入融合的一体化培训。围绕“三课”——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每位教师聚焦解决基础教育实践问题,至少加入一个团队(教研组、教师学习共同体、课题组、项目组等),确保人人有团队、团队有项目、项目有成果。坚持教师个人学习、研究和实践与团队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结合,在实践中加强研究,在任务中接收挑战,在团队中实现发展。

区域、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意识地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鼓励高中教师攻读教育博士,鼓励义务教育教师攻读教育硕士。

五、   学习任务和学分要求(参照市教委文件)

普陀区2025年12月31日之后退休的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在五年内累计培训不少于36学分,高级教师五年内须增加18学分,即完成54学分(具体见附表1)。

在2021-2025年,完成中小学教师专项能力全员培训任务,每位教师完成不少于40学时的育德类培训,其中不少于20学时的学生生涯指导与心理辅导能力培训、不少于20学时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不少于180学时的学科类培训,其中不少于60学时的学科教学能力、不少于30学时的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不少于20学时的实验教学能力、不少于20学时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训、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具体见附表2)。中小学教师专项能力提升2.0培训将由市级规划指导,区域统筹落实,学校具体实施,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共同实施完成。


六、   保障措施

(一)明确组织架构与具体职责

在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普陀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普陀区教育学院统筹管理本区教师培训工作。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负责本区教师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咨询评估与研究指导等工作。校长负责本校教师培训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造环境,推进校本研修,为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创设条件、做好保障。

(二)完善培训学分管理办法

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实行统一要求与分类分层分科管理相结合,健全“市级指导、区县负责、学校落实、教师自主”的培训学分管理运作机制。教育学院负责建立本区教师培训学分结构体系,管理教师的区级学分,与市级教师教育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培训学分申报、审核、认定、查询一站式服务。学校要以学分管理为抓手推动本校教师培训。指定专人(师训专管员)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熟悉掌握市、区相关规定和政策,保证培训工作落实。教师本人是培训学分管理的主体,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校(园)长完成培训学分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校(园)长考核、任用、晋级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三)保障经费投入

     按照市教委《上海市““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中关于市区两级确保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的要求,教育局要提供足额经费,保障区域专项能力提升工作开展相关的学习资源、教师培训、应用评估和成果孵化等工作。教师全员培训经费实行教育学院和基层学校二级管理。教育学院的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各类区级课程和培训项目的开发和实施、高校及社会培训资源的购买、重大项目推进、师训工作的表彰奖励、市级课程报名平台的租赁、管理、维护、使用等。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关培训经费纳入学校预算,保障学校的教师培训、应用实践和专家指导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主要用于开展校本研修、教师参与各类收费课程项目以及支持部分教师的自主研修。各学校应每年做好教师经费使用计划和结算,保证足额、有效、公正、公平。需要教育局额外经费支持的重要项目可另行向教育局提出经费申请。

(四)加强督导检查

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重点项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本研修实施等定期督导与检查的力度,将学校校本研修情况、教师参与市区各类培训情况纳入对学校绩效考核和教育综合改革督导范围。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区县教育督导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