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普陀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意见(修订稿)》的通知

普陀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普陀区幼儿园

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意见(修订稿)》的通知

 

区教育系统各幼儿园

现将《普陀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意见(修订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202141   

 

普陀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意见(修订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和《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精神,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引导广大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推动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入学适应性教育,不断提升本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质量,特对《普陀区教育局关于做好本区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普教基〔2016〕11号)进行修订完善,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聚焦幼儿入学时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科学设计和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杜绝单纯的知识学习和简单的技能训练,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2.注重保教结合,把握幼儿发展目标和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真实体验和经验获得,体现活动的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处理好幼小衔接活动中目标、过程、结果的关系。

3.构建科学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体系,促使幼儿园、小学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在幼儿发展的评价问题上,达成价值取向的一致性,营造合作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幼儿发展目标

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修订稿)》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明确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发展目标:

(一)社会性适应

1.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

2.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面对新伙伴、新老师时,能较快适应新的人际环境,主动参与活动。

3.养成健康生活所需的态度与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愿意为集体服务,能为集体取得的成绩而高兴。

4.经常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情绪,能自我缓解消极情绪。

5.遵守集体活动和社会公共场合的秩序,爱护环境,有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

6.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遵守安全规则,遇到危险时知道逃避和求助,运动、游戏时不给他人造成危险。

7.与同伴友好相处,能想办法结伴共同游戏,活动中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协商制定规则,一起克服困难、解决矛盾。

8.关心和尊重他人,接纳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同的人,谦让和照顾比自己幼小和体弱的同伴,也不让别人欺负自己。

(二)学习适应

1.兴趣与态度

(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主动追问和探索,乐于在动手、动脑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对探索中的发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2)做事专注、坚持,遇到困难时能多次尝试,不轻易放弃,直到任务完成。

(3)积极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具有艺术表现的兴趣和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力。

2.习惯与能力

(1)逐步形成时间观念,学会自主安排与利用时间,对一日生活中某项活动的参与有自己的计划或想法。

(2)在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按计划收集信息,能运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等记录探究过程和结果。

(3)能对自己做的计划、事情和结果进行回忆,做出简单的分析,并愿意做适当的调整。

(4)安静倾听他人讲话,乐于参与讨论问题,接纳同伴的意见,会用连贯、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发现生活和游戏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计数、排序、分类、测量等数学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6)专注地阅读图书,初步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对图书和生活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了解文字符号表达的意义,能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画画、书写时姿势正确。

(7)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乐于通过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与想象。

三、主要任务

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幼儿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制订适合本园的《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方案》,充实、完善幼小衔接活动资源库,确保幼小衔接活动有序、有效实施。

2.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幼儿园与家庭的联动机制,共同尊重幼儿的天性和认知规律,持续提升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质量。

3.一日生活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丰富多样的、生动有趣的幼小衔接活动,帮助每一位幼儿在身体、情感、习惯、能力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

4.传播正确的幼小衔接价值取向,引导家长建立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掌握符合幼儿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四、具体设置与安排

(一)活动设置与安排

幼儿入学适应性教育应基于《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和《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通过开展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和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1.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

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能力,逐渐积累入学相关经验,幼儿园需要做好全程准备、长线准备和全员准备,把这项工作融在幼儿园三年的教育过程中,融在幼儿园日常工作里。

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中“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以及区域幼儿健康教育目标,从幼儿小班入园开始,教师在组织实施幼儿日常活动时,就要把握各环节的教育契机,既要凸显各类活动特质,又要有机渗透文明习惯、情绪管理、自我保护、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时间观念、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培养内容,用三年时间逐渐实现大班幼儿发展目标。

活动类型及功能

一日生活环节

渗透要点

生活活动: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来园活动

时间观念:按时来园,不迟到

文明习惯:愉快来园,主动、大方地向教师、保育员、保安叔叔及同伴问好

自我保护:主动告知身体状况;不带危险物来园;不在楼道里奔跑,上下楼梯靠右行等

自我计划:了解一日作息和活动安排,对某项活动的参与有自己的计划或想法

整理能力:有序整理衣物或玩具等

任务意识:协商分配、参与值日生工作

盥洗

自理能力:认真洗漱、清洁细致;自理大小便,养成便后用纸、洗手的习惯

文明习惯:有序等待

节约意识:节约用水、用纸等,不浪费

时间观念:自主安排,不拖拉

自我保护:人多时不拥挤;保护隐私

餐点

文明习惯:愉快进餐,有初步的用餐礼仪;保持餐桌、地面的整洁等

自我保护:养成喝水的习惯;用餐时口中有食物不说话,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将食物完全吞咽,结束就餐后离开饭桌;知道餐后不剧烈走和跑等

精细动作:安全使用筷子,在餐具使用中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节约意识:不挑食、不浪费食物

整理能力:参与餐前准备及整理餐具,餐后会清洁饭桌

午睡

劳动能力:自主整理个人物品;起床后整理床铺

文明习惯:起床后保持仪表整洁

自我控制:不影响别人休息

自我保护:及时处理个人生理需要;感到身体不适能主动求助

离园

整理能力:物归原处、整理自己的书包、衣物等;参与简单清扫活动

任务意识:检查、保管班级物品

文明习惯:能和教师、保育员等成人及同伴礼貌道别

自我保护:不和陌生人走

运动:

在体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活动中,增强平衡、灵敏、协调、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操节

团队意识:感受精神饱满、动作协调、队形整齐带来的美感,体验个体和团队之间的关系

区域运动

自我计划:自主安排运动内容,积极参与每日运动器具的摆放及整理

任务意识:完成指定的任务,乐意参加一些有挑战的活动,不怕困难和失败

自我保护:遵守安全规则、活动秩序;不做危险动作,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方法;突发危险情况时快速求助;运动中不给他人造成危险

自理能力:自我调节运动量、及时增减衣服;适量补充水分

整理能力:有序拿取运动器具,物归原处

集体运动

规则意识:理解、遵守规则;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团队意识:体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快乐

情绪管理:能够面对游戏中的输赢结果,失败时能控制情绪,不发脾气;能为他人的成功高兴,也能关心、慰籍他人

游戏活动:

在自发、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获得情感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游戏活动

自我计划:自主安排游戏内容,商量、设计游戏情节,布置游戏环境

同伴合作:接纳、尊重同伴,主动沟通,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问题解决:运用各种方法处理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与问题

精细动作:搭建、制作中,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自我评价:分享游戏活动的感受、对后续游戏发展有自己的设想

情绪管理:觉察自己与同伴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友好地沟通表达;能适时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整理能力:能分类整理、有序摆放游戏材料

自由活动

时间观念:感知“课间十分钟”,会自主安排与利用时间,及时处理个人生理需要

自我计划:有阅读、记录等多种机会,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社会交往:积累与不同对象交流的经验

学习活动:

在讨论、阅读、听赏、制作、表演、实地参观、收集信息等活动中,主动探索与体验,发展认知能力,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个别化学习

区角活动

自我计划:自主选择内容与材料,活动中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制定简单的探索活动计划,并按计划收集信息

任务意识:集中注意力,坚持完成学习任务,遇到困难不害怕,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时间观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不拖拉

自我保护:懂得用眼卫生的基本方法,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安全使用剪刀等各种工具

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能叙述经验,对发现的问题愿意不断尝试解决

同伴合作:接纳、尊重同伴,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自我控制:专注自己的活动、不受干扰,也不影响别人

情绪管理:能够面对活动中的成败结果,失败时能控制情绪,不发脾气;能为他人的成功高兴,也能关心、慰籍他人

整理能力:参与活动区创设,摆放材料;活动结束物归原处,分类整理

集体教学活动

倾听习惯:专心听讲,能理解教师、同伴的表达

●   积极思考: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并能验证自己的观点,有初步的判断推理和概括能力

主动探究:在动手、动脑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对探索中的发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表达表现:大胆自信、清晰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自我控制:在集体互动的学习情境中参与讨论,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能跟随活动的要求和节奏

自我保护:注意读写姿势、用眼卫生

2.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期末五、六月份,幼儿园可以紧紧围绕入小学所引发的各种话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实施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实践体验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亲子活动等,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入学愿望,增进幼儿对自身成长的期盼,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生活自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表现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基于区域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实践积累与研究经验,在《指导意见》提供的内容基础上,我区做了进一步的充实,供幼儿园参考。

主题活动

内容与要求

活动列举

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当个小学生。

实践体验活动:

参观小学(通过参观小学环境、观摩升旗仪式、观看小学生上课、访问小学生等途径,了解小学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活动)

小学生体验日(通过参与小学生的活动,如早操、体育课、社团活动等,了解小学活动与幼儿园活动的不同)

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园小学大不同(交流参观小学时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人和事,尝试运用比较复杂的句式完整、清晰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   《读书郎》(在歌曲表演中体会背书包上学的愉悦与向往)

来自小学的邀请(了解小学的环境和设施,了解“—”符号在数序中的意义,尝试运用“—”符号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的同学(尝试观察人物特征及位置,提高观察、推理能力,向往小学生活,对结交新同学感兴趣)

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

不一样的学校(用记录、绘画、语言等多种方式表达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

●   我喜欢的小学(在创意建构或绘画中表现心目中向往的小学)

●   关于小学的书(自主阅读绘本,理解画面,能发现画面之间的联系,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对小学生活的了解与感受)

采访小学计划书(用图画、符号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对小学生活想了解的问题,为参观小学做好准备)

亲子活动:

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报名(了解即将就读的小学以及小学周围的环境,了解家到学校的各种出行方式及所需时间)

●   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或亲戚邻居)读小学时的趣事(在聊天过程中感受小学生活的快乐,增进亲近感)

认识学习用品,爱护和正确使用学习用品。

学习并坚持独立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用品。

实践体验活动:

参观学习用品商店(了解书包、各种学习用品的功用,向往成为一名小学生)

●   购买学习用品(运用已有的10以内的运算经验,有计划地选择、购买学习用品)

集体教学活动:

我和书包做朋友(在看看、说说、做做中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功能,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

●   《找不到的眼镜》(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知道物归原处、有序整理的重要)

小小工程师画图纸(尝试使用铅笔、橡皮、直尺等文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用法)

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

我喜欢的书包(在制作和装饰中大胆想象,表达对书包的喜爱)

●   谁的书包最整洁(整理小书包,记录交流整理的好方法,并尝试自我评价)

●   学习用品本领大(在摆弄、探索中了解学习用品的特点,熟悉功用,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文具超市(分类整理各种文具,尝试使用并了解文具的功用)

亲子活动:

整理小书桌(学习整理家中小书桌上的学习用品,逐步养成归类整理的习惯)

●   我的小背包(在参加各种外出活动前,有计划地整理所需物品,爱护和保管好小背包)

●   亲子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故事类、科学类、散文诗歌等图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体会我们已经长大的情感,并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

实践体验活动:

离园倒计时(感知毕业日期的临近,和同伴一起协商、安排毕业前夕的活动,珍惜在园的美好时光)

●   毕业典礼(共同参与毕业典礼的准备,在仪式活动中大胆表现自我,感恩师长父母,期待未来的小学生活)

●   和中班弟弟妹妹的交接活动(在交接园旗等活动中,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体验长大的自豪)

哥哥姐姐回“娘家”(已毕业的学生回幼儿园,重温幼儿园快乐生活;在园幼儿与小学生互动,主动获取关于小学生活的信息)

集体教学活动:

成长的痕迹(共同回忆三年幼儿园生活,体验长大的快乐)

●   毕业诗(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表达对幼儿园生活的留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老师、保育员和幼儿园的感恩之情)

集体舞(理解队形的变化,能够遵守集体舞的规则,体验和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有意义的日子(积累看日历的经验,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有趣的名字(尝试运用装饰、象形等方法装饰表现自己的名字)

走过四季(回忆表达幼儿园美好的生活,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

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

●   毕业合影(理解重叠、远近等关系,用剪贴或绘画等方式表现班级合影)

●   不一样的我(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自画像,表现自我的显著特征)

●   电话号码大揭密(主动收集同伴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制作一本通讯录,加深同伴间的友情)

●   给好朋友的信(用图画、符号、文字等表征方式,表达对好朋友的情感)

送礼物(用不同的材料、不同方法制作礼物,表达对老师、保育员、弟弟妹妹等的喜爱和留恋)

亲子活动:

与小学生做朋友(在与小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小学生活的信息,积累交往经验)

●   小鬼当家(幼儿自我计划和安排节假日活动,学习初步的时间管理,并与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评价)

●   离园纪念册(能辨认、书写自己的名字,在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整理幼儿园三年活动记录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与表达难忘的人和事)

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实践体验活动:

我是新闻小主播(轮流担任小主播,主动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并用比较复杂的句式连贯清晰地表达)

●   课间十分钟(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自我计划、自我管理)

●   我的小目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设定一个自己能达到的目标,并努力坚持达成,碰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   小小备忘录(用自己的表征方法记录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并评价完成的情况)

●   问题墙(经常收集感兴趣的问题,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我是“游戏大王”(收集或创编小游戏,乐意与同伴分享游戏,体验一起玩耍的快乐)

今天我值日(协商分工并合作完成值日生工作,增强任务意识)

集体教学活动:

《快上一年级》(用多种演唱方式表现歌曲,表达对上小学的期待)

一分钟有多长(在多种情境中获得对一分钟的不同感受,知道要珍惜时间)

上学去(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合理安排路线及交通方式抵达学校)

《爷爷一定有办法》(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收集即将上小学的困惑或担心,知道面对困难和问题不害怕,能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知道方法总比困难多)

拷贝不走样(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指令,并能仔细倾听同伴发出的两个以上要求的指令,合作完成任务)

想做小学生(在与小学老师、小学生互动交流中,解决幼儿入学前的一些困惑,激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小美的麻烦》《大卫上学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面对困难和问题不害怕)

学习协商(学习协商的方法,增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体验友好协商后,合作表演带来的快乐)

上学的早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时间,懂得守时,做事要抓紧时间)

《凯文不会飞》(接纳同伴的与众不同,体会图书能给我们带来知识和智慧,激发喜欢阅读、亲近图书的情感)

《眼镜公主》(了解眼睛的重要性,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

找得快(尝试按目录或提示卡等线索查找相应的信息,初步学会查阅资料的方法)

我的一天(认识时钟,能结合一日生活理解时间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如日常生活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时长等)

一分钟能干什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夹弹珠、捆木棍等任务,积累好方法,发展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理解时间与完成顺序、动作节奏之间的关系,知道要抓紧时间)

走迷宫(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线索,感知空间方位)

棋类活动(在玩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等棋类游戏中了解并遵守棋类游戏的规则,积累获胜策略)

学做广播操(观察并理解动作图解,学做小学生广播操,期待成为一名小学生)

亲子活动:

玩扑克(在扑克游戏中积累数经验,遵守规则、不怕输)

《生气汤》(在绘本阅读中认识并接纳自己的各种不同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正确处理)

我的家务清单(和爸爸妈妈共同协商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根据计划按时完成)

(二)时间设置与安排

幼儿园应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制定园本化的、切实可行的幼小衔接作息安排和课程计划。教师在执行课程计划时,可依据班级情况、幼儿发展现状和幼儿活动开展的需要,在保证课程规范的基础上,灵活调整作息安排,选择适宜的幼小衔接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彰显幼儿个性,满足幼儿最优化发展。同时,提升教师建构课程的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在设置幼小衔接阶段作息安排和课程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幼小衔接活动中,不仅要保证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与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有效落实与开展,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生活,还要让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符合幼儿发展特点,满足幼儿发展需求,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度过“衔接期”。因此,大班幼小衔接的作息安排中仍应确保幼儿每天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

2.大班作息时间的调整与安排要体现幼小衔接阶段的作息特点。幼儿园与小学在作息安排上的最大差异是午睡时间,为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生活的变化,建议大班下学期的4月份先缩短15分钟午睡时间,幼儿午睡时间为12:00-14:15,14:15起床。5-6月份再进一步缩短15分钟午睡时间,幼儿午睡时间为12:00-14:00,14:00起床。

3.大班下学期,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可模拟小学课间十分钟,幼儿学着按需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休息时间,培养幼儿时间观念、任务意识、自主意识和自我计划能力。

4.5月份起,大班每天下午增加一个幼小衔接活动。该活动不特指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和当前幼儿活动开展的需要,灵活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需注意,该活动内容与活动价值应指向幼小衔接教育目标,满足大班幼儿幼小衔接阶段发展的需要。

五、实施与评价的建议

(一)对幼小衔接活动实施的建议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价值取向,幼小衔接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小衔接教育的重点不是单纯的知识准备,培养幼儿的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初步的思维能力以及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对幼儿后续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科学地、高质量地陪伴幼儿走过这一成长阶段是学前教育的责任,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2.教师要注重将“衔接教育”贯穿幼儿入园的整个学前阶段,明确幼小衔接是长程性而非一时性的活动。根据《实施意见》,教师要把握好实施的三个关键阶段。首先,从小班入园开始就要关注幼儿情绪情感以及习惯能力的培养;其次,大班期间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在各类活动的实施中渗透文明习惯、情绪管理、自我保护、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时间观念、社会交往等培养,支持幼儿循序渐进地习得适应小学生活与学习的各种能力与习惯;再次,在大班末期,教师可组织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主动、积极、自信地面对入学后的任务密度及难度。

3.教师要按照园所制定的《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方案》,从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贯彻保教结合原则,将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与针对性的主题教育纳入到大班班级计划及周、日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小衔接教育。

4.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时,要处理好目标与过程的关系,既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有益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经验。还要明晰大班末期幼儿的发展水平,关注每个活动的目标达成情况。避免出现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小学化”,知识技能要求超前化的情况。

5.教师要了解小学低年级的教育特点,把握幼儿园和小学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作息安排等方面的差异,知道小学生活、教育的一些基本要求,关注幼儿的坐姿、用眼卫生等。尤其在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教师要使用简洁规范的语言,并创设更多的机会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表现表达能力的发展,提升活动环节的内在逻辑性,有意识地提高互动频率与质量,以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对接。

6.教师要形成反思性实践的工作方式,及时对幼儿的活动兴趣、参与程度、情绪情感以及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等进行分析,并对实施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度、活动内容的挑战性、师幼互动的质量,以及家教指导的有效性等进行反思与调整。教师还要注重实践积累、提炼完善现有的幼小衔接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内涵质量。

7.教师要关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个体差异,注重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在入学前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水平。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并形成家园合力开展有效的指导,帮助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实现共同发展。

8.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采取育儿宣传、专题讲座、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幼小衔接”专项宣传,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以及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相关内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缓解家长对幼儿入学的焦虑情绪,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同时,幼儿园要积极创设条件和机会,通过大班家长见面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吸引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来,以便家园携手,共同帮助幼儿积累更多有益的入学经验。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指导手册、微课等方法,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共同陪伴幼儿自然地走过这一成长期。

9.幼儿园要有效发挥“普陀区十街镇联建共同体”的作用,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共同体内幼儿园、社区、社会的各种资源,如打破班级界限开展活动,鼓励幼儿认识、接纳更多的新朋友;如走进图书馆,让幼儿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等,提高幼儿的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的能力。

(二)对幼小衔接活动评价的建议

1.幼小衔接活动中,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可重点围绕幼小衔接相关的“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从“入学愿望与健康情绪”“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评估。

2.幼小衔接活动中,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应坚持以正面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在评价中,多进行个体纵向比较,积极引导幼儿感受自己的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做小学生的信心。同时,注重活动过程的观察与评价,加强对幼儿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观察,使评价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

3.幼小衔接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积极引导幼儿感受自己的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

4.幼小衔接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及时了解幼儿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与轨迹。家园携手、合作共育,达成幼小衔接教育价值的一致性,共同陪伴幼儿顺利走过这一成长期。

六、管理与保障

1.幼儿园要制订适合本园的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幼儿园在深入学习《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修订稿)》《普陀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意见(修订稿)》的基础上,立足本园实际,将课程设置、幼儿发展与评价、家长宣传及教师培训等内容纳入到实施方案中,并不断加以完善,为有效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

2.幼儿园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围绕《实施意见》深入分析教师现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解读本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帮助教师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及任务,并指引教师分析本班幼儿特点以及家长的困惑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教育,提升家教指导水平。

3.幼儿园要加强与小学互动,建立互访互通机制。充分利用社区相关资源,建立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互通机制,协调社区内小学为大班幼儿开放课堂,搭建一年级教师和大班教师联合教研的平台,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低年级的教育特点,知道小学生活和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让小学了解幼儿的特点以及幼儿在园经历等,为幼小衔接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4.幼儿园要结合当前学前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基于问题开展幼小衔接的专题研究。及时梳理、总结幼小衔接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并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开展相应的实践研究。

5.幼儿园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幼小衔接活动资源库。立足本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际和资源需求,整合幼小衔接活动中的多方资源,设计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资源分类及结构。不断收集和积累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优秀案例,将幼小衔接渗透教育和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富有成效的新招妙招、经典活动设计等以文字、视频、案例记录的方式进行收集和提炼,充实和完善幼小衔接活动资源库,为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6.幼儿园要建立监督保障和自我评价机制。园长要加强幼小衔接活动“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和“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实施质量的过程监控及指导,对教师实施幼小衔接活动的规范性与效果等进行评估、分析与调整,确保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落实。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