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融合式发展性督导报告

2018年12月25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16〕17号)、《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中小学“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纲要》和《普陀区教育督导工作规程》等法规和文件的精神与要求,2018年5月8--10日,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进行为期三天的融合式发展性督导。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基本情况为:学校为公办完全中学,现有7个年级25个教学班,810多名学生;在编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107人。督导组全体人员通过审阅学校发展规划,听取校长的自评报告、查阅相关资料、巡视校园环境、观课(16节)、干部教师访谈(56人次)、学生座谈(25人次)、问卷调查(教职工115份,家长115份,学生125份)、听取社区意见等途径获取信息,形成以下报告。

同济二附中在“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实施了《彰显理工优势,促进特色提升---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发展规划(2016.9——2020.6)》,充分依托同济大学的专业优势和基地资源,聚焦“人文涵养、理工成才”的育人目标,有效实施“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的发展战略,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特色发展。学校重视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中高考制度改革,大力开展课程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理工特色高中的创建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高。

一、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有效落实各项职责,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明显

学校党总支紧紧围绕“推进普陀教育转型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中心,以“创建上海市理工特色学校”项目为引领,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学校党政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党员干部和教师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党组织建设规范。学校在区教育党工委的领导下,党政新老班子有效衔接,“党政一肩挑”组织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党组织工作与学校行政工作不断融合。首先,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学校不断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建立了由学校党总支委员和各支部书记组成的党组织工作中心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其次,进一步优化制度保障。学校党总支重新梳理了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了《关于“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办法》、《校务公开制度》、《专项经费使用制度》等制度,积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三大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党组织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同步推进的工作策略。

二是有效落实党组织政治保障的各项职责。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政治素养。学校党总支大力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创先争优,加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组织党员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树师德师风,书奋进之笔”主题系列教育等学习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党员思想觉悟。其次,积极发挥党员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注重发现、培养和推荐党员和群众中的优秀人才参与市、区级骨干教师发展序列的申报工作,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学校理工特色创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项目中发挥作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校园内营造人人争做育人先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氛围。学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7位,区级骨干教师10位,已经成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第三,做好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学校党总支重视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重视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近年来,每年都有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积极分子成为党组织的一员,党员发展符合“三次备案一次预审一次审批”程序。

三是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弘扬先进,树立典型,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学校党总支积极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以“争先创优,选树标杆”为激励措施,大力开展“优秀党员”、先优模范评选等活动,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及时宣传报道学校“上海市园丁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优秀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其次,党员干部及党员教师身体力行,勇挑重担,积极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学校管理团队15人中,有中共党员11人,高级教师8人,担任初高中语数外理化等一线教学工作任务的有11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在学校近20名国家级、市区级骨干教师人选中,有党员教师10人,党员积极分子2人,他们分别承担了市区级科研课题20多项,占到学校科研项目的70%以上;学校在国家级、市区级刊物发表的60多篇科研论文中,党员教师和党员干部发表的文章占到2/3以上。党员干部、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明显,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二)注重校本课程开发,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学校立足“人文涵养、理工成才”育人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着力国家课程校本实施与校本课程开发,着力“三类课程”整体设计;借力理工特色高中创建的发展机遇,优化组织课程实施,凸显课程育人功能。

1、完善课程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理工特色创建的要求,制定了《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STEAM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架构了“基础型课程、学科拓展型课程、理工项目研究型课程、社会实践综合课程”四大板块的校本课程框架,注重文理相通,强化理工实验,体现了“筑牢基础、拓宽思路、注重内涵、打造理工品牌”的课程建设思路。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采用自主开发、合作共享以及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发出45门理工特色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对特色课程选择的需求,其中《3S技术应用》和《基因探秘》被纳入区域共享课程。近年来,学校在培养学生理工素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第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参赛19个项目,有18项获奖;在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校园三维逃生路线模型设计》、《利用直流电阻率法检测城市地下管线防腐层破损情况》获得成果类一等奖。

2、学校聚焦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注重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凸显课堂主阵地作用。学校落实教学五环节,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效能,制定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同济二附中学科教学规范》(六个分册),明确了教学设计基本流程、课堂教学规范基本流程、校本作业设计准则等要求,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校根据《考试质量分析及反馈制度》的要求,加大对教师专业素养、学生发展水平以及教学管理实效等方面的质量分析,并借助信息化平台“T分数学业成绩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供帮助。注重加强校内教学视导。学校完善《同济二附中校内视导制度》,定期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常规管理等开展校内视导工作,开展学风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课堂教学实效性等专题调研,加强对教学计划、教学实施与教学成效的视察与指导,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依据。

(三)聚焦学生品行修养,丰富学生实践载体,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学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效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提升青少年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

1、着力打造德育团队,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学校构建了以党组织为主导,校长负责,学生发展中心、团队管理部具体实施,班主任、学科教师具体落实,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学校德育管理系列制度,完善了文明班级、班主任评价标准以及学科育人要求,为有效提升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效提供保障。学校积极发挥骨干带有作用,借助“李岩--上海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示范辐射,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学科教师育德能力的培养。学校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以育德能力大赛为载体,通过开展学科德育主题论坛、青年教师德育沙龙、德育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专题研讨、学生行规教育案例分析等活动,不断提升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2、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学校制定《同济二附中学生行为规范三年行动计划》,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和内容逐步深化;编辑《校园生活指导手册》,拍摄行规教育宣传片,创作学生行为规范歌谣,积极开展日常行为习惯的专项训练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工作,实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教育目标。学校依据学生行规养成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要求,初中聚焦行为规范的养成、巩固、提升,高中侧重行为规范的内化、认可、参与,分学段、分年级开展的行为规范教育成效良好,学生文明素养好,学校连续十年保持“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荣誉称号。

3、加强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校重视开展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在学校团委、学生管理部、年级部、班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不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机构职能,建立了每日反馈、每周考评、每月总评、每学期总结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以执勤班日常检查、学生干部校园巡检为平台,采用线上和线下双渠道反馈的办法,有效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的自主管理、自我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自主、自立。学校通过积极开展团队仪式教育、节日庆典活动、主题教育月活动、社会实践体验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4、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入。一是持续推进主题月教育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围绕全年十二个“主题教育月”,开展迎接“十九大”宣传教育、“交通安全进课堂”实践项目、革命歌曲班班唱、志愿者职业体验服务、同济十佳优秀学生评选、感恩主题毕业典礼、校园音乐会、同济十佳歌手大赛等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搭建舞台。二是主动服务社区,不断提升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学校整合长寿社区、公安消防、“普陀大学堂”等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参观考察、文艺宣传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生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学校依托长寿社区教育发展共同体,主动为长寿社区文明创建贡献智慧,推出了“照亮生命旅程——‘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交通规范进课堂”等服务社区公益项目,其中,《公交化校车路线设计—以普陀区长寿地区为例》项目,获得第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三是学校围绕理工特色创建,开展国内、国际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拓展学生视野。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同济日”活动,组织聆听同济大学名师讲座、体验理工课程实践、参观相关院系等活动,开启学生未来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的探索之门。组织开展《美国加州地球科学夏令营》、《德国理工游学活动》、《新西兰理工项目体验》、《安徽巢湖综合社会考察》、《国内科学夏令营》等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提高师德水平,立足特色队伍建设,努力打造“精进、拔尖、有特长”的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党管干部和人才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保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学历高、素质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1、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强自身修养,干部队伍建设有成效。一是学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师德规范建设、“两联系一率领”等工作制度,引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二是树典型、亮形象,开展“五一表彰”、“市区园丁”、“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优秀教师的评选和先进事迹的征集宣传活动,创新教师师德教育形式,丰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师德水平。三是注重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抓学习、抓作风、抓管理,强化“一岗双责”,做到校级领导、党员干部、教师层层落实,将党风廉政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机整合。四是健全《中层干部及助理述职报告》工作制度,完善中层干部“见习期——助理期——转正期”管理机制,开展《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的研究》,强化中层干部绩效考核,中层干部梯队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2、探索跨学科的教研模式,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聚焦中高考改革,有效实施“优化文史哲,提升外语组,发展音体美,做强理工科”的队伍建设策略,建立了理工组、文史哲组、外语组、音体美组等四大跨学科教研团队,建立了跨学科课程研究项目,大力开展《以STEAM教育为核心的理工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高中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高中“理工人才”早期发现与指导策略的个案研究》等科研攻关,提升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推进学科融合,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学校理工特色课程创建项目团队荣获了“2016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3、注重分层培养,有效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师培养策略。一是学校在建设“骨干班主任发展序列”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骨干教师发展序列”、“特色课程教师发展培养序列”和“青年教师发展培养序列”等队伍建设项目,通过专家指导、同伴互助、校本培训、教师交流、参加市区的学科带头人工作室、购买师资培训课程等方式,保障了“精进、拔尖、有特长”队伍培养策略的有效实施。二是坚持引进、自培相结合,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团队。学校制定《同济二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引进了30多位来自美国康奈尔、复旦与浙大等名校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依托同济大学的有利条件,引入优质资源,建立“同济大学专家教授导师团”、“同济大学学生支教团”,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三是组建了一支以29名校内青年教师为主、30名校外专家力量有效补充的理工特色教师团队,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蓄力。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向市级、区级层面输送了8名学科带头人,指导了市、区的28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共有81人次担任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导师,先后培养了来自兄弟学校的79名见习教师,带教学科涵盖语文、数学、外语等10多门学科,教师团队发展良好。

二、问题与建议

学校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学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实现高位、优质、特色发展,尚需不断努力。

1、作为一所完中,现行的书记、校长“党政一肩挑”的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议:学校要进一步理顺学校党总支架构下的各支部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学校党总支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务校务公开制度等党建制度,并细化落实。积极开展“党政一肩挑”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健全与“党政一肩挑”体制相配套的运作机制,开展领导干部定期考核评议,进一步强化教代会对办学重大事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大对新上岗的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切实提高党务工作者从事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素质和本领。

2、市区骨干教师、有影响力教师的培养工作要不断加强。一是学校最近5年退休的教师有23位,占比达到21.50%,其中高级教师14位,区骨干教师3位;进一步完善“名师”队伍建设、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任重道远。二是学校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有19位,占比达到17.76%,其中30岁以下的有14位,占比达到13.08%,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建立一支成熟的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建议:学校在““十三五””期间,以规划为引领,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依据教师年龄结构制定相应方案,坚持“立足课堂、课程建设、科研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积极借助同济大学等外部智力支持,以课题项目为抓手,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培养2—3名在全市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名师。

结合学校的发展,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培养工作方案》,帮助青年教师完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充分依托“同济杯”教学大奖赛、“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活动,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舞台,提升青年教师的研究素养和综合能力。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围绕“问题导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开展探索性实践,鼓励青年教师“著书立说”,促进青年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3、学校“理工组”、“文史哲组”、“外语组”、“音体美组”四大类跨学科教研组,在理工特色创建的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观课与访谈了解到,各个教研组对学校创建理工特色的认同度还存在差异,参与理工特色创建的投入度有差距。理科教师投入度更高,其他部分学科教师的投入度还不够深入。

建议: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围绕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理工特色创建等工作,提升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跨学科教研组相互间的听评课活动,建议通过举办跨学科教学论坛、组织开展跨学科专题研究等形式,拓宽教师教育视野,提升学科教育教学水平。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