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的发展性督导报告

根据《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中小学“发展性督导评价”指标纲要》和《普陀区教育督导工作规程》等法规和文件的精神与要求,2018年5月8日至10日,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普陀区回民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发展性督导。回民小学的基本情况为:公办学校,学校现有班级15个,学生467名,在编教职员工51名,其中专任教师45名。督导组通过审阅学校发展规划、听取学校自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巡视校园环境、观课(15节)、干部教师访谈(20人次)、学生座谈(24人)、问卷调查(教职工45份、家长51份、学生38份)、听取社区意见等途径获取信息,经过督导组讨论、分析、汇总,形成以下评价意见:

学校在《发展优势创特色 改革创新求突破——回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8年8月)》引领下,以“播撒幸福的种子,开启美好的人生”为办学理念,围绕“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加强项目实施,形成了具有回民小学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打造了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三心”教师队伍,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科研持续深入,质量稳步提升,特色有效创建。学校先后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示范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校、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第四批优秀传习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主要经验与成效

1.注重思想引领,项目实施,学校规划落实有效

学校注重以规划引领发展,很好地处理了办学过程中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根据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明晰了办学目标,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注重项目落实,确保规划目标达成。

学校注重传承与发展,明确办学思想。学校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抓住结束9年过渡进驻新校舍的契机,加强办学发展基础分析,明确学校具有80多年办校历史、是“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上海市首批民族教育试点校”等优势,正视学校学生家庭文化背景差异大、高端师资缺乏和创新型课程不足等困难,确立了“发展优势创特色,改革创新求突破”的学校发展思路,分析客观、定位合理。学校提出“播撒幸福的种子,开启美好的人生”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为“为各民族学生幸福成长服务”,既体现了一所具有民族特征的学校的育人担当,也体现了学校教育为人民实现幸福美好人生服务的教育境界。学校构建了以“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特色鲜明的普陀区民族教育窗口学校和新优质学校”为核心的办学目标体系,从学校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校精神到“三风”建设,均给出了具体详细的内涵诠释,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本次督导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95.6%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办学理念符合学校实际和科学发展规律,并能自觉内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社区对学校坚持民族教育特色和成就学生美好人生的办学思想也表示高度的认可。

学校加强项目实施,有效落实规划。学校按照“文化立校,科研兴校”发展战略,以“1+4”方式开展项目实施,确立“基于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的学生多元发展实践研究”为核心实验项目,构建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和教师文化四个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加强协同推进,体现了以文化提升办学的教育追求。学校注重项目转化实施,按照“规划—方案—项目”的实施路径,根据规划设定的项目目标和年度任务,配套制定各项目年度工作方案,形成“学生多元发展案例研究”、“中层干部项目管理”、“‘玩转华夏’民族游戏”、“国粹京剧智能创新实验室建设及课程开发”、“教师文化巡游”等具体实践项目,逐年推进,思路清晰、抓手准确、操作性强。学校重视开展规划实施自主性评估,制定了“回民小学自主性督导评估”工作方案,加强学校总体工作和四大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年度工作总结,客观评估规划总目标和年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积极修订调整五年发展规划。学校规划即将到期,预期目标达成度高,融合民族教育的学校德育特色鲜明,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师队伍呈上升态势,创区新优质学校成效明显。本次督导的教职员工问卷显示:教职员工对学校发展规划落实的认同度比较高,达97.8%。

2.坚持立德树人,突出重点,德育特色打造鲜明

学校围绕“规范、自主、体验”德育工作目标,加强学科育人、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扎实推进学科德育工作。学校作为区学科德育试点校,坚持“关注学科育人价值,回归教书育人本源”思想,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纲教育”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学校制定《回民小学各学科学科德育实施细则》,细化各学科学科德育实施要求,促进了学科德育渗透的规范化开展。学校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加强学科教学实践,持续开展区、校两级教学交流展示,有效推动了学科德育研究。学校以案例撰写和评比为抓手,激励教师全员参与,形成了《回民小学学科德育案例集》、《回民小学学科德育育人故事》,其中3篇案例分获普陀区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征集评选一、二等奖,1篇案例入选上海市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实践案例。

学校加强行为规范教育课程化实践,落实课程育人。学校以“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为培养目标,开发“小熊一派”行规课程,形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礼仪、校园规范、公共规范等五大主题内容,创编了《小熊一派》行规教育系列校本教材,通过绘本、漫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寓教于乐。学校制定了《回民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分年级训练指标体系》,每周确立训练重点,通过微型德育课、班队会课、红领巾广播等途径进行培养训练。学校通过每周颁发小熊奖章、每月评选行规好榜样、每月颁发班级流动红旗、期末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班和星级文明班等活动激励表彰学生。学校行规教育有特色、见成效,《行规微课堂,绘本巧助力》获市德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学校被评为区行为规范五星级学校。

学校以“文化滋养,文化育人”为目标,形成了学校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教育”。学校积极开发“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形成了“玩转华夏”民族游戏、“锦绣中华”节庆文化、“小眼看世界”文化寻访等一批课程。学校加强课堂落实,在拓展型课程中开设打手毽、跳竹竿、叼羊等9个民族游戏项目,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开展“身边的民俗文化”、“弄堂里的花样经”、“锦绣河湾,回小河长初长成”等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教育”活动,通过民族游戏运动会、四季民俗节庆系列活动、寻访文化遗址等活动,增强了学生体验。学校的“民族游戏”是区德育“一校一品”,《以民族游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被评为市优秀传统文化案例,《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的小学民族游戏课程研究》荣获区德育科研年会成果,学校还成为区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

3.优化教学管理,扎实教科研,教学质量发展稳定

学校坚持“绿色指标、减负增效”教育思想,夯实教学管理,深化教科研,改革课堂教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注重教学管理,优化教学五环节,提升教学有效性。一是教学管理制度有保障,学校围绕“切实把握教学基本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管理思路,不断完善教学五环节校本标准,提出备课抓实在、课堂抓效益、监控抓及时、评价抓多元、常规检查抓落实等“六抓”要求,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回民小学教学管理流程图》、《回民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回民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意见》、《特殊学生管理流程》等操作性文本。二是过程管理清晰,学校按照流程管理制度,分时段、分类别、分对象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形成了每月检查有重点、评价有等第、反馈有报告的良性管理机制。三是注重考核激励,学校形成了月考核绩效奖励、项目考核绩效奖励和学期考核绩效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推动了教学规范实施、优质实施。

学校注重校本教研,优化教与学方式,提升学生学力。一是校本教研有聚焦、有定力、有创新,学校从2014年起,以“培养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培养学生学习专注力”为校本教研重点,立足课堂,关注学生,开展持续研究;学校与时俱进,积极对接区教育规划十三五提出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从2016学年起,将“学习专注力”研究和“数字化教与学”研究相整合,深化了教学实践研究。二是校本教研形式丰富,学校立足校内夯实教研,规范教研组建设,明确“集体备课——研讨磨课——教学实践——观摩评课——案例反思”研修路径,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与课堂实践,以“专注力”微论坛为载体,教研组领衔人和骨干代表教研组进行校级交流;学校加强展示提升教研,三年来,展示市级公开课4节、区级公开课20节;学校注重校际交流取长补短,举办上海市三所回民小学教学交流活动,开创了民族学校教学研讨新模式。三是扎实的校本教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多元发展,在2016年度上海市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测试中,学校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区平均水平;在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各项指标平均合格率达到93.9%;学生在各类国家、市、区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共计团体奖28项,个人奖112人次。

学校依托课题研究,促进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一是注重课题研究与重点领域工作相结合。学校围绕学校民俗文化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专注力”等重点内容,开展了《民族游戏校本课程建构与实践》、《开发绘本资源开展行规教育的实践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提升学生专注力》等课题的研究,集体攻坚,破解难题,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提升。二是注重课题研究和骨干教师培养相结合。学校鼓励教师进行个人课题的申报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写生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小学自然学科中运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致的课例研究》等一批个人研究课题,问题朴实、切口小、见效快,有效推动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三是注重课题研究的参与性和有效性。近年来,学校承担市级课题个,区级课题5个,既有学校课题又有个人课题,校长亲自担任课题领衔人,中层干部全体参与,教师参与面广。课题研究有成效,目前,7项课题已完成结题,2项已完成中期评估,学校荣获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不一样的课程——少先队组织教育活动课程“普陀样式”》和《迎着阳光走——上海市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实践指南》已完成出版,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国家级3篇,省市级8篇,区级6篇等等。

4.重视教师素养提升,加强机制保障,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围绕“敬业、合作、专业化”队伍建设目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机制建设,创新培养路径,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结合办学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明确了争当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三心”教师的价值取向,制定了《回民小学教师“六要六不”师德师风规范》、《创先争优 践行“三心”——回民小学师德师风教师个人承诺书》,引领教师以德修身、以德施教。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学习陶行知,爱满天下”、“学时代楷模,做四有教师”等主题学习活动,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开展向获得全国劳模、上海市园丁等荣誉的本校退休教师学习,为教师树立师德标杆;创新载体,成立“小蜗牛加油站”教师志愿者队伍,开展关心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农民工子女、困难学生和社区老人活动,被评为上海市青年文明号,获得良好社会评价。学校注重激励,坚持开展校“三心”教师评选活动,开展“翩翩师者 润物无声”教师优秀事迹宣传活动,汇编《小蜗牛的故事》,讲述教师奉献爱心的故事等等,在校内形成了弘扬师德、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

学校注重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学校制定“入格、升格、风格”“三格”教师发展序列,立足校本自培,开展师徒带教、“三字一话”基本功培训,加强输送培养,选派教师参加市、区学科研修中心组、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和高级指导教师团队,积极搭建平台,举办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和教育教学微论坛,进行区级公开教学展示,资料显示,全校80%的教师有区级公开教学的经历,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积极贯彻区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信息化”战略目标,与区教育学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室携手成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区域联合研修共同体”,骨干领衔、一线教师全员参与,开展“数字化教育学”混合式研修,2名教师分获第一届上海市信息化论文大赛普陀区二、三等奖,3名教师分获第21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和三等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与评价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校注重创新载体,实施教师“文化巡游”项目,按照“一个巡游方案、一支设计队伍、一条任务链”的操作路径,挖掘教师潜能,开展“朱家角——水乡之旅”、“穿越1933老场坊”等20次“文化巡游”活动,促进了教师团队合作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学校队伍建设机制较为完善。学校注重建立队伍建设规划机制,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配套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计划”,统领学校队伍建设,专项制定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加强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注重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测评。学校注重建立校本研训机制,重视顶层设计,制定了《回民小学校本研修方案》、《“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计划》,强调过程管理,制定了课程计划表和教师研修手册。学校注重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了《回民小学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回民小学基层优秀青年代表考察选拔工作方案》和《回民小学“三心”教师评选方案》,修订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绩效奖励操作办法,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促进了教师发展。

三年来,学校教师获评市民族工作先进个人1名,市民族教育先进个人1名,区十佳教师2名,区园丁奖3名,区教育教学能手和新秀9名,区级以上教学评优奖12人次,区级以上论文发表及获奖20人次等等。

二、问题与建议

1.学校已制定了《让各民族的学生幸福成长——回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18年9月-2023年8月)》,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实验项目与前一轮规划一脉相承,延续性比较强。但是,对照学校目前发展水平、学校所处区域发展蓝图和未来学校发展趋势来看,新规划的发展定位尚缺乏超越性和前瞻性。

建议:(1)学校要坚持“民族教育”特色品牌优势,把握未来学校发展趋势,积极对接区教育十三五规划“三化一强”战略,加强“信息化”和“国际化”办学思考,对办学理念赋予新的内涵诠释。(2)要综合学校地处普陀区黄金地段的地理位置优势、“精彩街区、多彩社区”“精彩长寿”的发展定位、以及学校校舍体量小等因素,从精致和高端的角度提出更高的办学目标追求,满足长寿地区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3)加强各领域工作的配套,通过精致的环境,精彩的课程,精准的教学,精良的队伍,精细的管理,推动学校优质发展、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

2.学校围绕“和谐发展,特色见长”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结构还不够清晰;二是课程实施过程中,强势学科尚未建立,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基础型课程的程度还不高。

建议:(1)学校要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形态两个维度出发,科学架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学校要着力打造一到两门强势学科,并带动辐射其他学科,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3)学校在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渗透,形成年级序列,进一步凸显学校民族文化教育课程特色。

3.近几年,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得到了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4%,二级教师占46.7%、一级教师占51.1%、高级教师占2.2%,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尚未优化。二是区极骨干教师比例保持在11%左右,主要是教育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缺少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指导教师领衔。

建议:学校要积极主动对接区域教育“十三五”规划“人才强教”的发展战略,立足学校均衡、优质、特色发展,建设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教师队伍。(1)加强整体规划,进一步调整教师队伍发展专项规划,完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目标、指标和措施,加大培养力度,加强机制保障。(2)按照学校教师发展序列及培养目标,瞄准重点培养对象,加强个人发展规划制定,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发展平台,培育骨干领军教师。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