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如何能让疫苗接种“不跑空”“不脱漏”?长风用数字化赋能 ( 2021年07月22日 )       来源: 长风街道

上海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长风新村街道积极响应,加快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赋能疫苗接种。通过“数据研判、靶向施策、精准服务”实现疫苗接种点位精准制定、接种人群精确筛查、接种工作精细管理,有效为长风社区居民筑起“防疫网”。

大数据分析

助力“精准设点”

街道首先通过对区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以及第七次人口普查、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居民区和商务楼宇中人口密集程度以及目前的接种情况。

然后针对这些数据着手分析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居民上下班出行的时间规律,商务楼宇白领上下班、午间休息的时间段,选择不同时间段在不同区域开放接种点,并根据接种情况进行不断优化调整接种点开放时间。

最后,根据市民第一针的接种时间和疫苗种类,合理设置临时接种点的返场时间。从而实现精准设置接种点位,让居民及白领足不出小区、足不出楼宇完成疫苗接种。

微信图片_20210727143821.jpg

为打通接种“最后一公里”,让所有人都能便捷地苗苗苗,长风街道总计开设了2个新冠疫苗固定接种点位、82个临时接种点位、流动接种车到了16个点位,以梯度接种服务网络覆盖所有居民区、片区、商务楼宇及商圈。

数据汇总

实现疫苗“精准配送”

在接种工作中,实现精准报送疫苗也是其中异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避免出现“没有疫苗”的尴尬情况,长风街道实施以数据汇总部署疫苗分配、配送工作。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个“小插曲”。有近百人在某个接种点接种武汉生物作为第一针疫苗,然而在21天后,这个接种点当天所匹配的疫苗品种并没有那么多武汉生物,由此导致部分居民需要暂缓等待。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长风街道积极应用大数据分析,汇总收集各接种点位最新数据,对各接种点每天接种的第一针疫苗品种和数量进行分析研判,汇入疫苗接种统计表中。

在这个数据表中,包含了所有接种点的基本情况:包括接种点每日接种总数、每日实际接种人次、每日疫苗库存量、每日疫苗消耗量、每日疫苗消耗品种数量等。街道每天都会对这张“表”进行数据更新,细化到每个接种点的日常管理。以精准的数据为优化接种点布局、精准分配疫苗等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这项举措,长风街道实现了精准测算各接种点疫苗到货量、所需量、接种量、库存量,动态编制疫苗需求。对进展较快的接种点,及时增加疫苗供给;实行依据接种点现有状况动态分配疫苗。

“短信+AI电话”

提高接种效率

疫苗接种排查工作范围广、人员多、任务重,人工电话核查和居民区社工上门扫楼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时间内也很难完成目标。

为了有效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核查工作效率,精准地落实到辖区内符合第二剂接种条件人群,长风街道运用“短信提示+AI电话”的方式,温馨提醒居民尽快接种。

短信内容包括接种地点、接种时间以及交通方式。居民接到短信后,如果有意愿接种,就能根据短信内容,有效完成接种,避免走弯路。针对那些已经预约未接种的,还及时通过智能语音电话,提醒居民前往接种。

为了确保接种点附近居民或白领及时得知身边接种点信息,长风街道对于“短信和AI电话”的设计也付出了“小心思”。

早上9点至11点,向社区老年居民发布短信和电话提示,这个时间段内一般是老年人会看手机的时候;下午5点至晚上8点,向社区内年轻白领发布接种提示,他们可以趁着下班时间抓紧来接种。

有了这样智能化的方式,长风街道将更多人力宣传用于从未接种过疫苗的人群。

通过“短信+AI电话”的方式,节约了很多上门通知、排查的时间。这让居民区的社工们有了更多的精力用于开发从未打过疫苗的人。同时,在开放临时接种点前,街道和居民区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提前做个预热,让那些没打过疫苗的人,了解到在他们附近即将开放新的临时接种点。

微信图片_20210727143906.jpg

这样既保证了不遗漏第二针接种人群,又能开发出更多第一针接种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