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来看长风红色路名背后的历史故事 ( 2021年06月09日 )       来源: 长风街道

金沙江路、大渡河路、泸定路……翻开长风地图,你会发现很多路名对应着中国革命的红色地标,记录和纪念这伟大的革命历程。长风的这些路名是怎么来的?背后承载的红色故事又是怎样的?值此建党10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为你一一揭秘和解码。

金沙江、大渡河——被毛主席写进诗里

微信图片_20210610105448.jpg

微信图片_20210610105456.jpg

金沙江路和大渡河路是长风地区两条主要马路,开筑于1956年,在长风地区呈东西向与南北向的十字交错。说起这两条大江,你或许会想起毛泽东于1935年10月作于长征途中的《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时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他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心中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1935年4月,蒋介石为了不使红军渡过金沙江,下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5月初,军委干部团接受了抢夺江边皎平渡的任务。他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在金沙江边的渡口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而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是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红军就来了个突袭,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从5月3日至9日这7天7夜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过了江。而担任后卫的9军团奉命一直在黔西绕圈子,牵制敌人部分兵力。等到两天后追兵赶到南岸时,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了。这一事件被称为是“巧渡金沙江”。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在这里有着两场值得称道的战役,“强攻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5月下旬,当红军要渡过大渡河时就没上次那么容易了。在河畔的安顺场有国民党川军部队和堡垒驻守,24日红一团趁着夜色冒雨从下游突然发起攻击,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找到1只木船。25日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指挥。18名勇士靠着一艘小船分两批渡河,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最终击溃对岸敌军取得胜利。

泸定——铁索桥上的英勇枪战

微信图片_20210610105504.jpg

泸定路是长风地区一条南北向马路,2010年,泸定路桥完工通车,自此可越过苏州河,从普陀直通长宁区威宁路。而无独有偶,长征中也有著名的“飞夺泸定桥”一役。《七律·长征》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也正是这一战。

泸定桥始建于1705年,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古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达40余吨,桥两岸还建有汉式木结构的桥头古堡。

自清以来,泸定桥就是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国民党部队为了守住这处要塞,拆去了桥上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涂上了机油,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封锁泸定桥桥面。

1935年5月29日,红军在强渡大渡河后,沿大渡河左岸北上,到达泸定桥西岸。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惊险地夺取了泸定桥。整个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

现在,泸定桥畔还建有纪念馆,向人展示这场壮烈的战役,也成为许多游客“红色线路”中重要的一站。

丹巴——犹记长征路上最高的雪山

微信图片_20210610105509.jpg

丹巴路是长风地区一条南北向道路。它曾经是普陀区的一条“断头路”,自2010年打通后,大大方便了交通,勾连起了长风生态商务区和中环商务区。

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不少边远地区,并与当地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友谊。丹巴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留驻时间最长的藏区县域之一。现在这里以古碉、藏寨、中国最美丽的乡村闻名中外。红军于1935年6月中旬和10月中旬两次到达丹巴,于1936年7月离开北上,前后留驻将近一年。

红军驻丹巴期间,在全县传播革命思想,并建立了康巴地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丹巴县苏维埃(又名格勒得沙)政府和大桑区、巴旺、巴底、丹东、城内、连耳、聂呷、半扇门乡苏维埃政府。同时,还在丹巴组建了第一支藏族红军武装。

翻雪山、过草地,可以说是长征途中最艰苦的路程,其间伤亡惨重。位于丹巴境内的党岭山就是长征路上红军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党岭山主峰海拔高度为5470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暴、雪崩不断。“党岭山,党岭山,上下总有二百三,终年积雪无人烟,十人上山九不还。”藏族同胞曾经这样奉劝部队绕开这座大山。

而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依旧咬牙坚持越过了这座高峰,据统计,红四方面军在西进康北期间至少翻越了11座雪山,其中许多战士埋骨于这巍巍雪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