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曹杨】感到骄傲!看到曹杨如今的变化后,TA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022-08-11 14∶08 来源: 曹杨街道

《繁花七秩》作为曹杨新村建村70周年的特别献礼,共收录了70名学习、工作、生活在曹杨新村的口述人的口述内容,通过宅、道、浜、匠、文、融、魂七个篇章,还原不同年代人们眼中的工人新村。

“美好曹杨”官微特设的【阿拉曹杨】专栏,将带领大家通过一篇篇口述纪实回望历史、立足当下、擘画未来,切实地把“靠谱曹杨人,样样都靠谱”的曹杨精神,践行到让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的实际行动中去。

第二篇

【口述人介绍】

叶敏军,曹杨一村居民。1959年出生在曹杨一村,退休前在上海绣品厂工作任车间主任,还在团委、工会工作过,退休后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向曹杨新村村史馆捐献了父母当年的结婚证、铁皮饭盒等老物件。

【口述实录】

“希望‘第二次’住进曹杨一村的日子早日到来!”我生在曹杨,长在曹杨,看到曹杨如今的发展,感到十分骄傲。特别是现在推出成套改造工作,对我们曹杨人来说也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感到非常的高兴。

父母搬进曹杨的时候,我还没出生。不过听父母说起,当时能住进曹杨的都是劳动模范或者先进生产者,都是对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员工。大家都觉得那个时候能搬进曹杨新村是很自豪的一件事。

首先从条件上来说,曹杨新村的基础设施很好,抽水马桶、煤气等都是最先普及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用一个厨房,你做你的、他做他的,做好了之后相互尝尝味道,顺便探讨一点经验。比较热闹,也十分具有人情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配套慢慢落后,所以我听到成套改造的事情是很开心的。改建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个是给历史文化一个载体,第二个是保护优秀历史建筑。我希望这个建筑能够保留下去。此外,改建从根本上考虑到了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对我们来说可以过得更舒适一点。

有很多人担心曹杨改造完之后会少一点烟火气,我觉得肯定不会,因为曹杨有两个“化”。

一个是绿化。曹杨的绿化特别多,应该说是一抬头就能看到,在这里散步很舒服,空气也好,因为大家都很喜欢在外面散步,所以很容易就会碰到熟人,点点头、打个招呼,很有人情味。

还有一个就是邻里文化。我记得住在我家隔壁的是个家庭妇女,就是现在说的全职妈妈,因为家里生了五个孩子,所以需要一直待在家里面。而我父母是双职工,如果我父母下班晚了,那位阿姨就会帮我们淘好米做好饭。因为当时我们的米都放在同一个灶间,有时候母亲忘记买菜,阿姨就让我们到他们家吃饭。

当时的邻里关系是真的很紧密,我们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只要叫一声,人家都会来帮忙的。

因为成套改造需要外搬,我临时搬去安亭居住。房子是大了,但是真的不习惯,导致我一个星期起码要来曹杨两次。安亭那边人生地不熟,开门见到人基本上都不认识,也不会打招呼,更不要说知道姓甚名谁了。曹杨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的,知根知底,也有聊得来的话题。

我们喜欢往曹杨跑,还因为周围买东西确实很方便,像个小百货公司,想买什么都有。

对于我们这些退休的人来说,曹杨确实是最好的养老地方。交通方面,这边交通四通八达,去哪里都十分便捷;休闲方面,有公园,都在我们这些老人家步行可达的范围之内,不像市区需要特地开车去公园;医疗方面,普陀最好的三级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就在曹杨,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家门口有一个医院是很重要的。

当然,可能还有一些怀旧的心理吧。毕竟在曹杨居住了大半辈子,大家还是希望能留在这里养老。这次搬家整理东西,我把父母当年有区长签名的结婚证、铁皮饭盒等老物都捐献出去了,希望能够放在曹杨新村村史馆里面,把我们的记忆和回忆保存下去,也让年轻人了解了解以前的一些事情。